摘要:看着毛主席亲切的脸庞,许志行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他哽咽地说:“主席,要是没有您,我还是个流浪汉,您对我的大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志行兄,你架子好大哟,我写三封信催你,你才来北京,咱们俩可是有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毛主席笑着说。
看着毛主席亲切的脸庞,许志行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他哽咽地说:“主席,要是没有您,我还是个流浪汉,您对我的大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毛主席拍了拍许志行的肩膀,在得知他已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心中更加激动,两人虽然有三十多年未见,但并没有一点生疏。
那么,当初毛主席是如何帮助许志行的?他们之间又有哪些让人动容的故事呢?
1919年,一场“五四运动”,让新文化和新思想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已经当了几年学徒的许志行,对读书的渴望与日俱增。
然而,如果追求理想,那许志行只能偷跑出去成为一名流浪汉,他更没钱去读书;但困于现实,他可能一辈子都是个学徒。
经过几天的挣扎,最终还是理想占了上风,许志行在一天深夜,悄悄离开了自己打工的地方,不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追求理想竟然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刚出来的时候,一切新奇事物都吸引着许志行的眼睛,可还没多久,肚子就开始“抗议”,他出来的时候身无分文,只能靠乞讨度日。
就这样,许志行沿着铁路一路乞讨,等他到汉口的时候,身上早已破破烂烂,人也变得更瘦弱,路上的行人看到他都离得远远的。
那时,许志行饱受现实折磨,就在他有些后悔为理想买单时,一个年轻人向他走了过来,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彼时毛泽东也是路过武汉,就在他走进一家旅馆时,看到了快要饿晕的许志行,便朝对方走了过去,带他回旅馆洗了个澡,吃了顿饭。
吃饭的时候,毛泽东问了下许志行的情况,许志行说自己不愿意当一辈子学徒,这才想要跑出来读书,但是没想到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毛泽东听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同情,然后劝勉他说:“想要读书是对的,但是你这么年轻就在外流浪可不行,我可以帮助你回家。”
听到“回家”二字,许志行的眼中再次充满了希望,可还没过一会,他又变得消沉许多,然后拒绝了毛泽东的好意,只期望毛泽东能给他介绍个糊口的工作就行。
这个请求把毛泽东给难住了,他在武汉也是个过客,过几天就要去北京,一时间也找不到熟人安排,因此劝许志行先回家等待。
看着毛泽东真诚的眼神,许志行同意了毛泽东的建议,这才说出老家地址。
次日,毛泽东带着许志行一起乘船来到上海,在送蔡和森等人前往法国后,毛泽东便替许志行买了张回家的火车票,两人就此分别。
许志行到家后,自然被家人一顿责骂,回来的喜悦也被冲击的烟消云散,好在毛泽东写信安慰,并且寄过去许多进步刊物,这才让许志行的生活丰富起来。
但在许志行心底,他一直记着和毛泽东的约定,那么毛泽东会帮他介绍工作吗?
1920年,毛泽东以一师附小主事的身份再次回到长沙,他看到许多青年失学,便筹集一些资金,创办了“成年失学补习班”。
做好这一切,毛泽东自然就想起来许志行,于是他提笔写信一封,邀请他来长沙参加这个补习班,圆了他的读书梦。
许志行收到信后喜出望外,他赶到长沙投奔毛泽东,在毛泽东的介绍下,他顺利进入补习班,并且毛泽东还给了他一个惊喜,那就是承担他所有费用,这对于囊中羞涩的许志行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此外,毛泽东还会给许志行“开小灶”,每周会给他和两个弟弟上一次“公民”课,主要讲一些革命故事。当然,对于补习班里讲授的课程,毛泽东也会抽时间指导他们。
在毛泽东的帮助下,许志行了解国文课的重要性,他按照毛泽东的要求,认真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同时还积极写下读书心得,交给毛泽东审阅。
后来,许志行独立完成了一篇文章,毛泽东看后连连夸赞并鼓励他投稿,这篇文章随后发表在《通俗日报》上,这下子许志行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原本按照计划,毛泽东创办的补习班要学习一年,但是后期补习班经费不足,再加上当时毛泽东为革命事业奔波,无暇为补习班筹募经费,因此只能停办,许志行等人转入附小继续读书。
1923年,许志行顺利在附小毕业,他想要考湖南师范,不过该校只招收湖南籍学生,因此许志行无法报考,但他也不愿意离开毛泽东,就想着考长沙一所中学。
尽管有了目标,但想要实现,除了学习成绩好外,还需要支付高昂的学费,这又成为许志行的一个“拦路虎”。
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议许志行报考浙江一所师范学校,同时答应帮他支付学膳费,最后许志行同意了。
离开长沙时,毛泽东紧紧握住许志行的手,鼓励他努力学习,同时也要多关注社会事业,此刻许志行强忍着泪水,感谢这一年来毛泽东对他的照顾。
两人约定,许志行到浙江后就写信寄过来,然而造化弄人,两人竟有30多年失去了联系。
回到浙江后,许志行老老实实听毛泽东的话,每天都用功学习,闲暇时也会出去接触社会,起初他们还可以通过信件往来消息,但后面这条联系也没有了。
直到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远在上海的许志行这才再次提笔写信,毛泽东收到信后,委托一位工作人员带回,但可惜的是,这封信在路上不慎丢失了。
上海解放后,许志行又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信中说自己已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同时介绍了自己的近况。
毛主席收到信后十分开心,回信鼓励他教书也是为人民服务,并且还邀请他来北京一游。1956年,毛主席再次写信邀请许志行来北京,但对方都没有来。
那时,许志行知道毛主席整日十分忙碌,他怕影响毛主席的工作,所以才连连拒绝的。
1957年,毛主席再次写信邀请,许志行见推脱不下,便在暑假乘火车前往北京,这一路上,他一直在担心自己与毛主席30多年未见,不知道还能不能被认出来,并且在信中仔细斟酌,见到毛主席该说些什么。
等许志行下车后,就见到了早已在火车站等他的叶子龙,在对方的带领下,许志行来到了毛主席的书房。
“志行兄,你架子好大哟,我连写三封信才把你盼来,咱们俩可是30多年没见了,这次一定要好好聊聊。”毛主席笑着对许志行说。
“主席,”刚说出这两个字,许志行的泪水就流了下来,这么多年过去,毛主席还记得他,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激动的呢?
老友相见,毛主席的心情格外高兴,他们一起回忆在汉口相遇的时光,在补习班的读书生活,以及武汉一别后的战斗生活。
许志行感慨万千,他眼含热泪说:“如果没有毛主席,我可能还是个流浪汉,是个小学徒,还好我遇到了毛主席,现在是一名人民教师了。”
聊着聊着,毛主席又请来了谢觉哉,三人坐在一起吃饭畅谈,同时毛主席还邀请许志行在北京多住些时间,让他游一游北京的景点。
五天过后,许志行要离开北京了,临别前,毛主席特意叫人送来500元钱和一些纪念品,许志行坚决不收,毛主席解释说这些是自己稿费所得,以个人名义赠送,并不是慷国家之慨,许志行这才收下。
1964年,许志行因为身体原因退休,毛主席逝世时,他已经瘫痪在床,只能用眼泪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不舍。
1983年,许志行于上海病逝。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许志行,一份特殊的“兄弟情”,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年9月2日
青年毛泽东之路(25):主事二十七,湖南日报,2014年2月16日
来源:娱乐在转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