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力争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2030年达1000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2至3家、50亿级企业3至5家、10亿级企业10家以上,打造商
在珠穆朗玛峰下刷短视频
在太平洋中央打视频电话
在撒哈拉沙漠里抖音直播
手机信号依然满格
……
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幻想,而是正在我们头顶500公里发生的一场“天空革命”——低轨卫星互联网。
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力争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2030年达1000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2至3家、50亿级企业3至5家、10亿级企业10家以上,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本次《行动计划》为何出台,有何亮点?
创新部署
将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放在首位
商业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航天产业化、商业化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所谓“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规划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并高标准建设产业承载区。
商业航天产业链上,发射服务是连接上下游、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采访中,国内多家商业火箭、卫星研制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各发射场任务饱和,“卫星等火箭、火箭等发射”问题突出。“可以说,发射能力已成为制约商业航天发展的瓶颈。”
据介绍,该《行动计划》尤其注重解决商业航天发展的核心问题,提出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
在相关业内人士看来,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还能在四川产生企业集聚效应,有助于带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因此,依托发射场,还要打造产业承载区。”他解释,这不仅有助于吸引产业链上游的星箭龙头企业前端研发落地,在其带动下,配套企业也会加速集聚,从而促进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尽快形成。
该《行动计划》的另一大亮点是提出构建“双核引领、多地协同”的产业布局,这是出于加快推动四川省商业航天产业建圈强链的考量。
具体来看,“双核”是指成都都市圈和凉山州,“多地”是指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自贡、遂宁、内江等地,共同形成“协同”的空间布局,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天府新区已于2022年成功发射了10颗卫星并完成组网,构建了全国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环天星座”。今年,还计划发射10颗卫星(包括6颗SAR雷达卫星与4颗高分卫星),推进“环天星座”组网,扩充数据源,提升卫星图像分析精度。
未来,眉山天府新区将朝着50颗以上卫星在轨运行的目标迈进!
向新而行
商业航天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2024年11月底,我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成功首发,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商业航天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地方产业协同加速布局;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转向了“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新增长引擎”再到“安全健康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体现出商业航天产业在我国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也显示出过去一年里商业航天产业化速度较快。
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一系列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规范不断出台;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十余个省份密集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形成多个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眉山也于去年发布《眉山市卫星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推动卫星产业集群成链、建圈强链。
通过政策联动和资源整合,全国范围内的商业航天产业协同正在形成。
在新型举国体制的背景下,商业航天的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正加速聚集,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多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商业航天领域近期的几次投融资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商业航天的支持力度和推动产业落地的决心,也反映出地方政府争夺空天经济发展契机的态度。”一级市场投资人、青年投资家俱乐部副理事长宋晓飞向记者表示,商业航天兼具战略价值和商业潜力。政策支持叠加明朗的市场需求,正在推动商业航天投融资市场持续呈现活跃状态。
优势凸显
四川发展商业航天基础好、潜力大
当前商业航天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北京、上海、海南呈领跑之势。
业内人士分析,领跑之地在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比如,上海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商业火箭总装制造、商业卫星智能制造等方面发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城;海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两个发射工位,并依托发射场重点发展商业发射服务。
相比领跑省份,四川、陕西、湖北等暂处第二梯队。“其中,四川具备很强的后发优势。”业内人士说。
先看基础优势。四川是国家布局的航天战略基地,同时拥有国家发射基地、良好发射条件、全产业链体系和战略腹地区位,综合优势全国少有。“总的来说,四川发展商业航天的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说。
就创新主体来说,四川在火箭批量生产、卫星载荷研制、卫星测运控等方面拥有实力雄厚的“国家队”,培育了数个卫星产业明星产业。比如位于眉山天府新区的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第四、西南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卫星星座的企业。
发射场,是商业航天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方面,四川拥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据介绍,该中心具有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发射窗口”好、发射倾角佳、地空距离短等天然优势,是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四大卫星发射场之一,截至目前已完成超200次航天发射。
再看顶层设计。“一直以来,四川很重视商业航天的发展,且方向明确。”相关业内人士说。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随后,四川又把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列为增强四川发展能级的新赛道。
这将如何实现?
就眉山天府新区而言,过去两年,已成功举办2届“院士眉山行”活动暨眉山卫星产业发展大会,同时与国内高校就卫星产业科研、应用方面共建实验室,展开深度合作;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担任“眉山卫星应用院士专家顾问”,为区域卫星产业发展把脉献策;建设中国西部卫星产业园,逐步构建起集卫星研制、运营、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一系列的措施为眉山天府新区打造商业航天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值得期待的是,眉山市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大会将于近期举行,届时,一大批卫星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将进行深度对话,再次为眉山卫星产业发展碰撞智慧火花。
进一步细化,关键是要落在经营主体上。
《行动计划》指出,譬如通过内部培育外部招引,鼓励四川的大企业等投资商业航天领域,支持国内商业航天头部企业落地四川,鼓励中小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等。
孟令杰以卫星应用为例表示,卫星应用是在全球性、全国性的大区域应用,与单一物件只在一个区域应用不同,建议四川要做好卫星优化布局。他还提醒,要着力开展跨地区、跨省域合作,解决数据共享共用问题,让数据发挥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更好地让各区域产业链之间融合发展。
接下来,四川将通过聚焦“整星整箭研发制造—发射服务—数据应用”商业航天全链条,支持“链主企业+中小配套”模式,支持建设航天领域科学装置、概念及产品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增强制造和服务能力,拓展多领域应用服务,从而加快推动建圈强链,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眉山天府新区将持续落实“聚人兴产”战略
推动四川卫星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更昂扬姿态应对“天空革命”!
· 眉山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
来源:天府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