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像是给全球军事大国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尤其是对中国来说,里面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东西。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像是给全球军事大国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尤其是对中国来说,里面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东西。
2024年,中国军力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高超音速导弹这块,传得沸沸扬扬。
有人说,要是中美真干起来,1000枚高超弹可能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俄罗斯打乌克兰,从2022年开战到现在,导弹用得那叫一个多。
据西方媒体统计,俄军已经扔了8000多枚各种导弹,包括巡航导弹“口径”、弹道导弹“伊斯坎德尔”,还有高超音速的“匕首”。
一开始,导弹雨确实把乌克兰打得有点懵,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乌克兰靠着美国给的“爱国者”防空系统,硬是拦下了不少导弹,尤其是那些常规的弹道和巡航导弹,拦截率还不低。
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个教训:光有导弹数量多不行,得看能不能真打到目标。面对一个有先进防空系统的对手,导弹再多也可能变成哑弹。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的导弹库存似乎撑不住这么打。打了两年多,西方制裁一卡脖子,俄军的高端导弹生产跟不上消耗,战场上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但别把俄罗斯想得太惨,他们的高超音速导弹“匕首”还是露了把脸。这家伙速度快到Mach 10以上,能在空中变向,美国的“爱国者”系统对它就没那么灵了。
俄军用“匕首”炸过乌克兰的地下指挥部和武器库,效果挺明显。这说明啥?高超音速武器在现代战争里,真有可能是个突破口,尤其是对付那些传统防空系统。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这趟趟出来的水,有几点挺值得记下来。
第一,导弹得管用,数量多没用,得能穿透对方的防御。
第二,打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库存和生产能力得跟上,不然打着打着就没货了。
第三,高超音速这玩意儿确实有点东西,能让对手头疼一阵子。
说起高超音速导弹,简单点就是速度超快、不好拦的家伙。
一般超过Mach 5(5倍音速)就算高超音速了,分两种:一种是高超音速滑翔弹(HGV),靠火箭助推到高空然后滑下来砸目标。
另一种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HCM),全程靠发动机推着飞,能自己调整路线。
中国在这块没少下功夫。东风-17(DF-17)是明星产品,装了个高超音速弹头,能带常规弹药也能带核弹头,射程1800到2500公里,速度据说能到Mach 10以上。
最吓人的是它能变向飞,传统雷达和防空系统很难抓到它。还有东风-41(DF-41),洲际导弹级别,能打到美国本土,听说也在搞高超音速版本。
另外,鹰击-21(YJ-21)是专门对付航母的反舰导弹,速度快得让美军舰队有点发怵。
为啥这东西这么牛?因为它快到离谱。比如从中国沿海打到关岛,2000多公里,常规导弹飞个半小时,高超音速导弹可能10分钟就到了。
这10分钟,美国指挥部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基地就被端了。对航母这种移动目标也一样,高速加机动性,让拦截变成噩梦。
但这玩意儿也不是万能的。
第一,造价贵得要命。一枚高超音速导弹的成本,可能顶得上好几枚普通导弹,1000枚听着多,真造起来得花多少钱?
第二,技术要求高。得有顶尖的材料、发动机和导航系统,稍微差一点就废了。
第三,美国在研发反高超音速的武器,比如激光炮和更牛的雷达,未来几年可能就部署上了。
对中国来说,高超音速导弹最大的价值是“先发制人”。
要是跟美国干起来,第一波攻击能瘫痪美军在亚太的基地和舰队,那后面就好打多了。但这也得看能不能打穿美国的防御网。
1000枚高超弹:能决定中美胜负吗?
有人说,中国得攒1000枚高超音速导弹,这样中美要是开战,就能一锤定音。这话听着挺带劲,但真这么简单吗?咱们得算算账。
美国国防部2023年的报告说,中国导弹家底儿涨得飞快,尤其是高超音速这块,估计10年内能攒好几百枚,甚至上千枚也不是不可能。
问题在于,1000枚够不够用?中美要是打起来,不像俄乌那种陆地拉锯战,而是海空天电(电磁)全开的大场面。
太平洋那么大,美国的基地和舰队又散得开,1000枚听着多,真撒下去可能也就打个开头。
中国有个战略叫“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意思是把美国挡在第一岛链(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线)之外。
高超音速导弹就是这战略的尖刀。第一波攻击,可能瞄准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这些关键点。
打掉这些地方,美国的飞机和军舰就没法顺畅出动,指挥链也得乱一阵子。
再比如航母,美国在太平洋常驻两三艘航母战斗群,每艘航母带几十架飞机,是美国打仗的主力。
鹰击-21这种反舰高超弹要是能锁定航母,一发下去可能就让美国海军肉疼好几天。1000枚里分个两三百枚专打航母和军舰,剩下的打基地,理论上能让美国开头就吃瘪。
俄罗斯在乌克兰打了两年多,导弹用得不少,但库存跟不上,生产也卡壳了。西方一制裁,芯片、材料都缺,高端导弹造不出来。
这对中国是个提醒:攒1000枚高超弹不难,难的是打仗时还能不能再造。造这东西得靠高端工业链,材料得进口一部分,美国要是也制裁,咋办?
还有,乌克兰战场上无人机、电子战、网攻这些新玩意儿都冒出来了,导弹只是其中一环。中国要是光盯着高超弹,别的领域跟不上,可能会吃亏。
比如,第一波高超弹打出去,美国用网攻瘫痪你的指挥系统,后面导弹再多也没用。所以,得全面发展,不能只靠一个杀手锏。
大背景:盟友、经济和冷静头脑
中美要是真打起来,不是俩人单挑。美国的盟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肯定得掺和。
中国得面对一群对手,1000枚高超弹再厉害,也得分着打。更别说经济了,中美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真开战,贸易、金融全得崩,谁也跑不掉。
这1000枚高超弹还能当个吓唬人的家伙。美国一看中国有这家底儿,可能就不敢轻举妄动。但反过来,美国也可能加紧造自己的高超弹,搞军备竞赛,最后谁也落不了好。
最关键的是得冷静。高超弹快是快,但也容易擦枪走火。中美现在关系就够僵了,核弹按钮可不是闹着玩的,双方得留点沟通的路子,别真打到没法收拾。
结尾:1000枚是敲门砖,不是万能钥匙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教训告诉中国,导弹厉害,但得会用,还得用得住。
1000枚高超音速导弹听着唬人,真跟美国干起来,可能开头能占点便宜,但决定胜负的,不光是这1000枚导弹。
得看防御咋破、后勤咋跟、战略咋定。美国不是乌克兰,家底厚得很,中国得全面准备,不能光指望一个大招。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