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期,也是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高发期。为保障夏粮生产安全,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省科技特派员任城粮食服务团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统防统治技术指导活动,通过“测土配方+精准施药+绿
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期,也是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高发期。为保障夏粮生产安全,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省科技特派员任城粮食服务团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统防统治技术指导活动,通过“测土配方+精准施药+绿色防控”一体化服务,为全镇3.2万亩小麦筑牢丰收防线。
精准施策,科技赋能田间管理
在长沟镇后刘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技专家团队针对近期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的赤霉病高发风险,现场演示无人机“一喷三防”作业。技术人员结合智能虫情测报灯数据,指导农户在扬花期前5-7天开展第一次防治,采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吡虫啉的复配方案,同步防治锈病、白粉病及蚜虫。
针对部分麦田出现的茎基腐病,专家提出“种子包衣+返青期喷淋”的防控策略,推荐使用咯菌腈+噻虫嗪拌种,返青期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进行土壤处理。据统计,通过精准施药技术,全镇小麦病虫害防治成本降低15%,防效提升至90%以上。
分类指导,破解苗情管理难题
结合前期苗情调查,农技专家将麦田划分为三类:一类壮苗田占比65%,二类弱苗田占比25%,三类旺长田占比10%。针对不同苗情,专家团队“对症下药”:
壮苗田:推广“起身期镇压+拔节期水肥一体化”技术,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配合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促进穗大粒多。
弱苗田:实施“早春划锄+返青期追肥”措施,亩施二铵15公斤+尿素5公斤,配合氨基酸水溶肥灌根,促进分蘖成穗。
旺长田:采用“机械镇压+化学调控”双控技术,在起身期喷施多效唑,结合拔节期控水控肥,将株高控制在75-80厘米,抗倒伏能力提升40%。
在省级高素质农民教育学员刘凡周的麦田里,专家通过土壤墒情仪监测发现,部分地块土壤含水量低于60%,随即指导农户启动小农水设施进行滴灌补墒,避免“卡脖旱”发生。
绿色防控,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长沟镇积极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技术模式,在万亩示范田设置性诱捕器1200个,释放赤眼蜂500万头,防治麦蚜效果达75%;在田埂种植波斯菊、苜蓿等蜜源植物,吸引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同时,推广秸秆还田+深翻技术,将病虫害基数降低2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3个百分点。
在杨胡李村,农户通过“绿色防控+保险托底”模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通过政策性小麦种植保险获得每亩400元的风险保障。截至目前,全镇已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000亩,辐射带动面积超2万亩。
长效服务,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构建“网格化包保+数字化服务”体系,将全镇划分为12个农技服务网格,选派24名农技人员驻村包片,通过“田间课堂”“微信群直播”等形式开展培训40余场次,覆盖农户3000余人次。同时,依托“农技耘”APP实现病虫害识别、墒情监测、农资采购等“一站式”服务,农户扫码即可获取个性化技术方案。
下一步,长沟镇将持续深化“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统防统治实现农药减量增效15%以上,力争小麦单产突破600公斤/亩。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