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西迁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6:54 2

摘要:两年前,当我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吹着海风哼着歌,忽然听农技人员说什么“东西部协作”“送去甘肃”的时候,叶子都要吓蔫了。

你好,我是一棵蓝莓树。

万万没想到,我居然真的来到了甘肃。

两年前,当我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吹着海风哼着歌,忽然听农技人员说什么“东西部协作”“送去甘肃”的时候,叶子都要吓蔫了。

我这么娇嫩的果树怎么可能在黄土高原活下去啊。

然而,我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是,从1999年被带到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开始,20多年里青岛人不断研究,通过一些奇怪的办法,已经让我们这一代变得很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他们也带着这些办法一起来了,我居然真的在西北扎下了根,而且,长得还不错。

他们是谁?办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来到甘肃?

如果你有兴趣,刚好我有时间,这是一段挺长的故事。

△图源:定西融媒

开端:“外地果”扎根记

其实我们蓝莓不是“本地果”,最早来自北美,当年为了引我们进国内,“中国蓝莓之父”李亚东经过长达一年的实地考察和技术验证,终于在1999年找到了西海岸新区宝山镇金沟村的一块合适土地,那是我们蓝莓家族第一次规模化扎根中国。

李亚东教授与宝山镇树龄20年蓝莓树(2020年)

△图源:蓝莓小镇果韵宝山

后来我们开始生长结果,果子被卖到100多元一斤。

为什么这么贵?

2010年以前,进口蓝莓占据高端市场,在国内则需要针对土壤进行改良、调酸,一旦有问题我们就结不出果,至于怎么改良、怎么调酸,全凭个人经验,导致我们的产量很不稳定。

对此,我们也很苦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求变:“亲民果”诞生记

△图源:中国农网

办法出现在2019年,基质栽培作为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开始推广,通过一系列材料精准配比,配合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不仅解决了土壤难题,还让我们的果实变大、糖度变高,当这一系列技术被复制到更多地方,我们产量变得更高、更稳定。

△图源:蓝莓小镇果韵宝山

此外,早年中国引进的品种,完全按国外种业公司的节奏走,对生产很不利。于是青岛人开始构建自己的品种引繁体系,培育筛选适合本土气候的“黄金品种”,最终,我们的品种越来越多,成熟期也大致错开。

产量稳了、产期长了,果实价格体系分明,市场价自然降了下来。

西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图源:定西融媒

后来,东西部协作成为我们来到甘肃的契机。甘肃定西要转型增收,需要经济效益比较高又不会太贵太难卖的作物,而对口协作的青岛,经过20多年的深入研究与技术升级,刚好使我们在合适的时间,满足了合适的条件。

于是,2023年10月,西海岸新区在定西岷县两个不同气候的种植基地,对我们进行栽种试点试验。

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孙方雷 △图源:岷县之声

这里地处高原,海拔、土壤、气候、环境和1800公里外的沿海城市完全不一样,但令我心安的是,他们带着技术,陪着我们这些经过多次筛选的耐寒抗旱品种一起来了。

青岛47名东西部协作技术骨干、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团队、基质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纵然跨越山海重新扎根,一切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为了确保离开后,我们依然可以持续带来收益,青岛的农业技术骨干对当地1300人次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种养知识和经验,大棚如何调温控湿、传感器数据变化代表什么……

当地不少人此前从没见过蓝莓,他们学习很认真、上手很小心,看着的明明是我,可眼睛里的光彩却像是透过我,看到了当地农业转型的希望,看到了乡村振兴与致富增收的光明未来。

△图源:定西融媒

经过青岛与定西的共同努力,今年我们成功在这片海拔2300米的土地上达成规模化丰收,一簇簇蓝紫色果实,叠加海浪的闯劲与黄土的质朴,成为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到现在,占地40.8亩的岷县高原蓝莓产业园里,已建成13座设施大棚,年产值约200万元。项目资产归村集体所有,通过出租运营每年为当地6个村集体增收约38万元,并带动20余名村民就业,年均增收2万余元。

山海:连接1800公里的纽带

知道这一切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走上了“果”生巅峰,我不但摆脱“天价水果”称号,走入寻常百姓家,还在东西部协作中走进定西岷县,帮助更多人,成为连接山海、跨越1800公里的致富纽带。

当阳光洒向岷山,这里与我有关的元素越来越多——青岛的冷链物流专线已经开通,西海岸新区的电商团队正策划首届“岷县蓝莓节”……

△图源:定西融媒

蓝莓树的寿命普遍只有25年左右,当年最早进入中国的幼苗们,如今大多已经化为养分,供养了无数像我一样的新一代。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使命,属于我的25年才刚刚开始。

当陇原的晨露折射出岛城的曦光,我的每一颗果实都将化作乡村振兴的密码,在黄土高原播撒下生生不息的力量,我的每一个根系都将深扎在这片土地,见证更多东西部协作篇章里的崭新故事。

这不只是一棵树的迁徙,更是无数新农人用努力与汗水,执科技之笔与创新之墨,在这山海相连的广袤版图上勾勒的共富画卷与振兴长诗。

来源:青岛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