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届时,俄罗斯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为此,俄罗斯早就广发邀请函,邀请多国政要出席典礼。
还有几天的时间,俄罗斯就将迎来“卫国战争胜利日”。
届时,俄罗斯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为此,俄罗斯早就广发邀请函,邀请多国政要出席典礼。
作为俄罗斯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印度也收到了这个邀请函。
只不过,事到临头,莫迪却突然反悔了......
莫迪“放鸽子”
每年的5月9日,对俄罗斯来说都意义非凡。
而今年的这一天,更是格外特殊——2025年,正值“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这场战争,曾以苏联军民的巨大牺牲换来了胜利,深深烙印在俄罗斯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如今,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早已动员起来,从上至下,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这场全国纪念活动的筹备中。
自2月25日起,一项特别的全民纪念行动同步上线。
只要拨打“1945”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号码,俄罗斯绝大多数手机用户都可以参与活动。
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提示,聆听当年的爱国歌曲,甚至将铃声设置为战争年代的旋律,更特别的是,还能听到苏联著名播音员列维坦的原声播报——那是战场上传来的每日战报,饱含着那个时代的苦难与希望。
对普通民众而言,这是一次用声音和情感穿越历史的旅程。
而在官方层面,普京总统也亲自出手。
4月28日,他宣布将于5月8日零时至11日零时,在俄军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区域内,暂停一切军事活动,以保障胜利日纪念的顺利举行。
这不仅展现出俄罗斯对这一节日的高度重视,也传递出一种姿态。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向全球约20个国家发出邀请,欢迎各国政要来莫斯科出席阅兵仪式。
面对俄方的邀请,不同国家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的国家顶住重压坚定赴约,也有人中途临阵退席。
例如,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尽管面对来自欧盟的公开威胁——若执意赴俄,将失去加入欧盟的资格,但他依然坚定表示:“即使天塌下来,我也不会改变主意。”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总理莫迪的决定。
莫迪早在四月份就已经正式收到俄方邀请,并未表示拒绝。
但到了关键时刻,他却突然宣布取消出访,给出的理由是“国内事务繁忙”。
不仅如此,原定由印度国防部长辛格代表莫迪出席的安排也被撤回,辛格同样称因国内事务推不开,最终由国防部国务部长塞思代为出席。
这位国务部长级别偏低,与其他出席阅兵的重量级政要相比,落差显而易见。
那么问题来了,莫迪为什么要“放鸽子”?
普京的表态
有分析认为,印度这样做,无外乎有三个原因。
首先,近段时间以来,美印之间互动频繁,在贸易、防务、科技合作等领域都有明显推进。
随着双方在多个方向达成共识,印度明显在外交上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这也是印度近年来一贯采取的“多边平衡”策略的一部分。
其次,印巴之间因克什米尔事件而急剧升温的局势,也迫使莫迪必须留在国内坐镇调度。毕竟,一旦冲突升级,他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无法远离政治和军事指挥中枢。
而第三点,也许是最被俄罗斯感受到“不友好”的地方。
面对印巴之间的紧张局势,美国迅速表达对印度的支持,而俄罗斯方面则只是呼吁局势降温,保持克制。
对莫迪政府来说,这种对比下的落差极具象征意义——谁才是关键时刻站出来的“朋友”?于是,印度似乎更愿意向美国递出“信任票”,而对俄罗斯,则选择了观望与试探。
俄罗斯方面自然也不会对印度的态度毫无反应。
在胜利日这样一个象征历史与信念的时刻,印度的回避不仅让人失望,也暴露出其外交上在战略投机与现实利益间的犹豫。
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立场和姿态。
在捍卫二战胜利成果、支持多边主义与公平国际秩序方面,中国一直展现出坚定不移的态度。
而普京本人,也对中方的这一立场表示高度认同与钦佩。
在最新一部俄罗斯官方出品的纪录片中,普京罕见地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担任总统时的情景。
他说,早在25年前,他就清楚地意识到,全球经济重心正在从西方逐渐向亚太转移。而中国,正是其中的核心力量之一。
因此,在那个时候,他便做出一个重要的战略判断——必须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为俄罗斯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寻求稳定的锚点。
这一判断,也被时间验证为极具远见。
如今,俄罗斯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已经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仅2023年一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原油超过1亿吨,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同时也是最大规模的管道天然气供应方。
正因为此,普京在谈及中俄关系时,用了简洁却意味深长的九个字来定调:“深层次,具有战略意义。”
这不仅是对当前中俄合作现状的高度概括,更明确了未来双方合作的大方向。
这九个字背后,其实蕴藏着普京对国际格局深刻的认知。
在他看来,中俄之间的合作,不像西方那样被意识形态捆绑,而是一种建立在互利共赢、现实利益与战略需求基础上的“真正伙伴关系”。
双方都不是为“讨好对方”而合作,而是在彼此需要、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共同抵御外部压力,谋求生存空间与发展安全。
相比之下,印度在大国之间不断摇摆,眼前或许赢得了更多选择空间,但长期来看,未必能换来真正的安全感与战略确定性。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文汇网
来源:青史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