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也要加入第六代战斗机计划了!近期,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印度正在和日本政府接触,计划加入他们和英国以及意大利联合开展的“全球空战项目”(GCAP)六代机研发计划,这也是继沙特阿拉伯后,第二个有意加入“全球空战项目”的合作伙伴。
印度也要加入第六代战斗机计划了!近期,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印度正在和日本政府接触,计划加入他们和英国以及意大利联合开展的“全球空战项目”(GCAP)六代机研发计划,这也是继沙特阿拉伯后,第二个有意加入“全球空战项目”的合作伙伴。
这个GCAP并非横空出世,它是2022年由日本英国意大利共同签署发起的第六代战斗机GCAP项目,整合了英国主导的BAE系统“暴风雨”和日本的三菱F-X计划,目前正逐步发展成一个“非美国参与”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
根据日英意签署的协议,三国将成立新的合资企业,目标是在2035年前研发出一款先进的第六代战斗机,具备低可观察性、内部武器舱、更多的内部燃料以及先进的传感器融合技术。日方将主要负责机体设计,英国和意大利将负责战机系统相关技术。
据日本外交人士透露,此前日本政府对印度的加入一直持谨慎态度,担忧印度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会有“技术外泄”的风险。
最近日本方面宣布,已不再考虑“泄密问题”,正式提议印度加入日本、英国和意大利联合开发的第六代战斗机——全球空中作战计划(GCAP),以应对该计划的高昂开发成本。
印度要加入“全球空战项目”的意图也不难测,从印度空军部队装备的角度来讲,印度空军和它最主要的假想敌的武器代差正在被逐渐拉大。
之前“阵风”对阵中国歼-10C和歼-16的时候,印度空军至少还敢说一句同为四代机,现在印空军对阵中国的五代机歼-20和歼-35A的时候,双方的代差就已经到了一代,即使印度勉强说出“阵风”战斗机算四代半可能也说得过去,等到成飞的“银杏叶”出来的时候,印度和我们的代差直接拉到了两代,印度空军即使再自欺欺人怕也说不出一句“无代差”。
实际上,印度对五代机的研制起步很早,但因为技术问题难度太大,无论是同其他国家合作研发还是独立自研,都走了很多弯路。
2007年,印度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基于俄罗斯的T-50原型机合作研发五代机,但是印度先后投入了120亿美元巨资,却始终没有接触到五代机的核心技术,最后在2018年选择退出自研。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俄罗斯的五代机苏-57都装备部队了,印度的五代机还在“云里雾里”。
去年印度重启自己的超级五代机“AMCA”计划,砸了18亿美元资金用于双引擎印度五代机的全面设计和开发、飞行测试及认证。
按照设计印度这款“先进中型战斗机”总重约20吨,最大飞行速度将达到2.15马赫,作战半径达1620公里。将具备超音速巡航、隐身、超视距打击等各种高端作战能力,武器配置上可挂载专用吊舱、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还将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头盔显示器等一系列电子信息系统。
然而从印度自己的军事航空工业的技术发展来看,其军事航空工业已经发展了40年,现在对LCA“光辉”轻型战斗机研制都难以完成,正在研发的LCA-Mk2战斗机完全让人看不到希望,提出的五代机AMCA虽然设想很好,但是看看参数就可以了,模型什么时候能推出来都是未知数。
随着美国、俄罗斯、中国相继研发成功五代机,连土耳其都成功试飞了自己的五代机,这让印度空军心理上更是实在难以接受。
所以现在对于印度来说,最佳的选择必然是加入第六代战斗机项目联合研发,靠外部力量提高技术水准。
然而印度想要加入GCAP也不是那么轻松,这毕竟本身就是个三家联合的项目,中间涉及大量的谈判和利益交换,牵涉到出资比例,研发分配,技术转移,合作生产等。
况且想加入GCAP的也不止一家。早在2023年年中,沙特就曾经和三国接洽有意加入这个GCAP项目,但是英国和意大利原则上没问题,日本却始终不同意。目前最新消息,沙特在今年4月专门派出一个代表团访问日本防卫省,就为了说服日本同意沙特加入GCAP。
印度相比沙特而言,可能阻力会稍微小一些,或者说还有些自己的优势。首先印度能豪掷百亿购买法国的“阵风”,那么必然也舍得出钱在六代机的研发;其次印度有自己的地缘政治优势,尤其是对其北方邻国的战略牵制。
但是印度的核心需求恐怕比沙特更大,参照其过往军工合作经历,印度绝不会甘当“提款机”,必然要求关键技术转让、参与研发甚至本土生产。
话又说回来了,现在印度卯足了劲儿想要加入的这个“全球空战项目”(GCAP)究竟靠不靠谱呢?是否算得上真正的第六代战斗机?
而且GCAP项目还有一个很扎眼的特点,其核心成员虽都是美国盟友,项目本身却将美国完全排除在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些国家对过度依赖美国武器技术体系的复杂心态。
究其原因,一方面,美国近年来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倾向,给国际技术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美国自身高技术项目(如F-35)也饱受成本超支与供应链困扰,让盟友们不得不考虑“鸡蛋分篮放”。
对于这种将自己排除在外的防务合作,美国和其军工巨头们自然不会乐见其成。这或许解释了日本为何在邀请印度这样重大的战略动作上,要先保密数月,甚至不惜在舆论场上“放风试探”,力图减少外部阻力。
因此,GCAP似乎正演变为一个颇具规模的“非美系”六代机国际合作俱乐部。然而,即便即使外交手腕再高明,GCAP自身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
我们这里再简单梳理一下GCAP项目的时间线。
GCAP项目的起源可追溯至2020年,面对中国航空技术的迅速崛起,西方国家意识到自己在空中作战能力方面潜在的威胁,因此有了合作研发的念头。2022年年底,当时日本,意大利,英国三国达成协议共同研发第六代战斗机,之后两年过去,项目无任何实际进展,依然停留在概念设计的阶段。
直到2024年底,日本NHK才公布消息,表示三国经过谈判已经确定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来共同开发,同时确定了英国的BAE系统公司、意大利的莱昂纳多公司、日本的飞机工业增强公司(JAIEC)将各持有33.3%的股份,至于GCAP的设计分工,日本负责机体设计,英国负责航电系统研发,意大利负责飞控。
然而问题来了,一架战斗机飞机远远不止这三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航空发动机、机载武器系统却没有着落。不仅如此,因为是三国联合研发,所以中间注定会涉及到各种协作算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尤其是英国,始终没有彻底放弃自己的Tempest项目。
上个月意大利国防部长圭多·克罗塞托表示,在GCAP项目中,英国没有与意大利和日本充分分享技术,并敦促英国方面消除“自私的壁垒”。
现在推进的比较顺利的可能也就是航电系统测试,英国拿出了一架波音757专门用于航电系统测试,且据说在改装完成之后已经试飞了几轮,但是到目前为止不清楚GCAP最主要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侧视雷达等射频系统是谁负责提供。
至于航空发动机,现在基本确定是在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罗罗的EJ-200型中等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然而正常来讲,六代机必须有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才算合格,但是目前为止,罗罗公司并没有太多关于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发动态出现。
协同作战僚机也成了乱账,英国似乎自己在搞一个项目,意大利甚至联系土耳其的拜克拉尔塔,试图让土耳其参与研发GCAP的忠诚僚机,三家合作方三个想法。
最后等到GCAP的照片在英国《航空航天》杂志封面公开后,更是有些让人瞠目结舌,尚处PPT阶段的GCAP六代机概念图上赫然喷涂着7枚中国先进战机被击落的标识,其中包含4架歼-20、2架歼-50及1架歼-36。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其概念图更像是歼-20的Plus版本,没鸭翼,使用DSI进气道设计,甚至还有垂尾。我们都知道,第六代战斗机为了确保全向,全频段射频隐身,无垂尾已经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一旦出现垂直尾翼,侧面的隐身性必然不够。
而这也暴露了由意大利研发的飞控系统功力不够,无法解决飞机在无垂尾的情况下使用多气动舵面+推力矢量发动机实现航向稳定性的难题,因此只能保留垂尾。
总结历史总是充满讽刺:如今三国联合研发的六代机还停在PPT版本,中国在六代机研发中已经展现出惊人的体系化突破:两款六代机原型机已完成7次高强度试飞,涵盖超机动飞行、智能僚机协同等核心科目;从歼-20的全向矢量喷管到歼-50的变循环发动机,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英国媒体的“涂鸦狂欢”更像是新型舆论战的挽尊,试图通过将GCAP与虚构的“歼-50击坠数”绑定,完成将两者拉到技术对等的层级。
这种策略与印度LCA战机尚未量产就宣称“击落歼-20”的叙事如出一辙,本质是技术代差压力下的心理补偿机制,西方阵营的技术不自信已显露无疑。
当西方还在PPT上绘制虚拟战果时,中国六代机已进入“空天一体”“跨域感知”的维度重构,更何况一旦印度加入,英国、意大利、日本所谓的GCAP能否顺利推进,都不好说。
来源:奇圆科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