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人·好YOUNG老师】高振:做科研引路人,也做“树洞”老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7:48 2

摘要: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中,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官网特推出“南科人·好YOUNG老师”系列报道,通过对学校优秀青年教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中,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官网特推出“南科人·好YOUNG老师”系列报道,通过对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深入报道,展示南科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上的奋发作为,进一步凝练“南科人”精神内涵,为“双一流”建设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生轨迹从工程师到创业者,再到教育者,也是一位对科研充满无限热爱和追求的学者,高振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他以自由探索的精神和对科研的纯粹热爱,激励着学生们追寻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他躬身力行、笃行不怠,坚信师者如光,点亮下一代的未来。

热爱和兴趣是科研的基础

没有一路通关的“开挂”人生,谈起自己是如何成为一名南科大教师,高振用“曲折”两个字来形容。

在浙大完成本科及硕士学习后,高振加入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工程师。不久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应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于是不到一年,就辞职赴新加坡读博。在南洋理工大学读博士和做博后工作的日子里,高振体会到在科研上“足够的自由”,并在出站后重返深圳和师兄共同创业,以首席技术官的身份从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工作。“公司所做的事情更偏向于稳定的工程技术迭代,只需要将产品做到最好即可,而我对前沿科学与科技创新更感兴趣。”卷大厂、拼创业、搞科研,在完成了垂直领域的横向探索后,高振最终遵从自己内心:做自己热爱的事,并将这份热爱传递下去。于是,高振成为一名教师,并落脚南科大。

高振和学生在实验室

南科大的独立PI制带来了相对宽松、自由的科研氛围,保障了每位教研序列的教授都是独立课题组负责人,有独立的实验室、启动经费。在学校的支持下,高振在南科大感受到了和当初在南洋理工时一样的纯粹的科研氛围,找到了承托自己钻研领域的平台,“而这正是科研最本质的东西,即自由探索的过程。”

做科研一向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需要天然的热爱与持续的热情来浇灌。“是否进行科研取决于个人兴趣,但无论现在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态度决定一切。”

热爱和兴趣是科研的基础,而强大的自驱力和积极正向的态度是高振更为看重的。在高振的课题组,没有定时打卡到实验室的要求,也没有规定的工作时长。如今的课题组氛围,也正是高振博士阶段课题组风格的延续。“我的导师就是如此,他擅长引导学生挖掘自己对科研的兴趣,给我们自由去探索,让我们感觉科研这件事本身就有趣。”高振说。

“并非每个人最终都会将科研作为终身职业,但在人生每一个阶段,态度都是最重要的。”对于高振来说,学生对于所做事情是否真正感兴趣,是否从中感受到快乐是更重要的事。

为他人撑伞,做学生的“树洞”老师

在扎实的教学工作和漂亮的科研成果之外,高振“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另一项重要工作上。

“在我来南科大之前,我并未预料到这件事情。”高振打趣道。作为树礼书院的书院导师,除教学和科研外,高振将大部分的个人时间奉献给了和学生“聊天”。而在高振这常来常往的不仅有自己电子系、课题组、教学班的学生,更有听闻这位“树洞”老师善于倾听、善于排忧解难而来的同学们。

“我也曾经感受到痛苦和迷茫,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实际上很少有人与我谈论这些事情。”高振表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正处于高中与大学的断层阶段,从学习阶段到社会化阶段,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聚在一起,容易目标缺失,也容易产生孤独、迷茫、痛苦的情绪。“有时我会留出课堂的最后十分钟,和同学们分享一些读书经历或人生体会。”

高振和课题组成员一起户外活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便是高振一直奉行的师者准则。高振并不避讳将自己求学、工作、生活所遇到的曲折、苦难经历分享给学生,在这过程当中,他逐渐发现“撑伞人”的意义。除了课堂的十分钟,高振会在课余细心留意学生的状态,当学生情绪低落时,他主动找学生谈心,耐心倾听、用心排解。

让高振印象深刻的一名本科生,高中时期处在一个被严格监管和高压力的环境中,每分每秒都被精确划分,被考试、排名和升学推动着度过每天。进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习都需要自我驱动,自我管理,从“地狱模式”的高中阶段“解脱”进入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后,学业和生活都产生极大的落差,反而不知所措,在极度不适应中陷入迷茫、情绪崩溃。高振联合家长与辅导员,几次与同学推心置腹、耐心开导,将学生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常常有因为生活节奏断层而丧失目标、迷茫度日的孩子,也有因为家庭关系如履薄冰而以游戏度日、情绪脆弱的孩子。我主要会通过和学生点对点、面对面交流谈心,帮助他们从心态上调整,认清现实,重建信心。”

风物长宜放眼量,高振常与学生们说,要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0年之后,现在学习好的同学可能不一定有你做得好,因为努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你在不断前进。未来的你也许并不会再记得这个学期的绩点有几分。”

在做“树洞”老师的日子里,高振陆续获南方科技大学优秀书院导师及南方科技大学树礼书院优秀书院导师的称号。“能够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在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施加影响力,对于老师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初心不改 微光致远

“在南科大的三项主要工作就是教学,科研以及和学生聊天。”高振笑称。在教学方面,高振的课堂主要聚焦在本科生的秋季课程《电路基础》与研究生春季课程《计算电磁学》。在科研方面,他评价自己拥有一支在科研成果上表现出色、非常团结且有战斗力的团队。而对于如何做好一名真正立德树人的高校青年教师,高振有自己的思考。

“南科大‘明德求是’校训中的‘德’,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品德的塑造者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只有自身在道德和精神层面具备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厚度,才能给学生正向的价值引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始终是一项做人的工作。高振认为,以良好的“德行”作为引领,才能培养出对他人、社会、国家有利的人。“当他们遇到挫折、痛苦和失败时,要有强大的精神之力来支撑渡过难关。”谈及育人,高振表示,塑造学生的精神力量是很重要的。

高振课题组赴布拉格参加PIERS国际会议

自2021年加入南科大后,高振逐渐组建起自己的科研队伍,在自己深耕的拓扑光子学领域行稳致远,并结出了系列科研成果。2022年,高振课题组联合中国和新加坡多家单位的合作研究成果,宣告了首个三维陈绝缘体的实验实现。研究成果以“三维光子晶体中的拓扑陈矢量”(Topological Chern vectors in thre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2023年,高振课题组首次在“无自旋”系统中实现自旋拓扑相,后又在磁性外尔光子晶体这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25年,高振课题组在拓扑控制光子腔、具有可调模场面积和稳定频率的大面积角态、以及三维光学高阶拓扑绝缘体等领域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上研究成果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这些过程中,学校给了我和我的团队很大的支持。”

高振强调,学校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为教师们提供了目标导向,能够借助大平台、大团队开展攻坚克难前沿技术难题;而南科大的独立PI制又让青年教师们能够自由追寻随机的、灵光一现的科研火花。“南科大教师与南科大的关系,我想就是互相依靠、互相成就。”高振说。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学校以共同科研为凝聚点,将人团结起来,一起为国家贡献科技力量。

“国家在不断发展,接力棒一直在传递。教师的责任始终在于能否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希望南科大能够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也会一直为此做最大的努力。”高振说。

采写:周易霖

主图:丘妍

摄像:王璇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