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药防治蚜虫、飞虱、粉虱等害虫,作用方式独特,2小时见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7:51 2

摘要:蚜虫、飞虱、粉虱等害虫,会通过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传播病毒、引发病害等方式危害农作物,使农作物生长不良,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个杀虫剂,主要就是防治这些害虫的,它作用机理独特,最快几小时内就使害虫停止取食,这就是吡蚜酮。

蚜虫、飞虱、粉虱等害虫,会通过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传播病毒、引发病害等方式危害农作物,使农作物生长不良,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个杀虫剂,主要就是防治这些害虫的,它作用机理独特,最快几小时内就使害虫停止取食,这就是吡蚜酮。

吡蚜酮是一种新型吡啶类杀虫剂,当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等取食含有吡蚜酮的植物汁液时,药剂会迅速进入害虫体内。它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害虫的口针基部肌肉,影响其口针的运动,使害虫的口针穿刺行为受到抑制,无法正常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即使害虫能够短暂刺入,也会因口针运动受阻而无法持续取食。

害虫在接触药剂后,虽不会立即死亡,但由于停止取食,能在短时间内,大大降低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害虫最终会因饥饿,在接下来的2-3天内死亡,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吡蚜酮的这种独特作用机制,使得它与大多数杀虫剂产品都没有交互抗性,这也是它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截至目前,吡蚜酮单剂登记数量有250多个,剂型以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为主,有效含量以25%、50%、70%为主,混剂也有将近100个,如阿维·吡蚜酮、烯啶·吡蚜酮、噻虫·吡蚜酮等,应用相当广泛。

2、产品特点

(1)杀虫谱广:吡蚜酮可以用于小麦、棉花、水稻、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几乎对所有类型的刺吸口器害虫,如麦蚜、棉蚜、桃蚜、灰飞虱、褐飞虱、温室粉虱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在用药2-3小时后,害虫就会开始出现停食现象,从而能有效控制和减少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2)内吸性强:吡蚜酮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能,能被作物的根、茎、叶快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进行双向传导。通过根部吸收后,药剂可向上运输至植株的各个部位;从叶片喷施后,也能在叶片内部传导,并向上下部位扩散。这使得药剂能够到达害虫隐蔽的取食部位,即使害虫在叶片背面或茎秆内部取食,也能接触到药剂,从而实现全面防治。

(3)无交互抗性:由于吡蚜酮与以往的新烟碱类、有机磷类和菊酯类常规杀虫剂不同,作用机制独特,与其他传统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在害虫防治过程中,合理使用吡蚜酮,可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保证长期稳定的防治效果。

(4)安全性高:吡蚜酮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在正常使用剂量下,对一些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相对安全,对哺乳动物、鸟类等生物的影响较小。同时,其在土壤和水体中具有一定的降解性,不易在环境中积累。此外,在推荐使用浓度下,不会产生药害,对作物安全。

吡蚜酮适用作物范围广泛,在粮食作物方面,水稻上可防治稻飞虱、稻叶蝉;小麦上能防治麦蚜、麦叶蝉;玉米上可对付玉米蚜等害虫。在经济作物领域,可用吡蚜酮防治棉花的棉蚜、棉叶蝉;蔬菜上,如黄瓜、番茄等的粉虱、蚜虫;果树上,柑橘的木虱、蚜虫,苹果的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4、使用方法

(1)喷雾:防治小麦蚜虫,在蚜虫发生初期,每亩可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10克,兑水30 - 45升,均匀喷雾;防治水稻稻飞虱,在若虫发生高峰期,每亩使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12克,兑水30 - 45升均匀喷雾,重点喷施水稻中下部叶片;防治菠菜蚜虫,每亩可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12.5克,防治莲藕莲缢管蚜,每亩可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9克,兑水30升左右,均匀喷雾;防治枸杞蚜虫,可将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稀释4000-6000倍后,均匀喷雾。

(2)灌根:对于温室蔬菜上的粉虱、蚜虫等害虫,在移栽时或虫害发生初期,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0 - 2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量200 - 300毫升,使药剂随水分渗透到作物根部周围土壤,被根系吸收后传导至植株全身,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

(3)拌种:水稻、玉米等一些易受苗期蚜虫危害的作物种子,可进行种子处理。每100千克玉米种子,可使用50%吡蚜酮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80-500克;每100千克水稻种子,可使用50%吡蚜酮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50-200克,先将种衣剂用适量水稀释,然后与种子充分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治苗期蚜虫。

(4)撒施:防治水稻稻飞虱,每亩可用6%吡蚜酮颗粒剂560-700克,进行撒施;防治西瓜蚜虫,每株可用10%吡蚜酮颗粒剂0.35-0.7克,穴施。此外,在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前,若土壤中存在刺吸式害虫的虫卵或幼虫,也可使用吡蚜酮颗粒剂与适量细土或有机肥充分混合均匀后,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可减少后续害虫的发生 。

(1)吡蚜酮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吡蚜酮对蜜蜂、家蚕有毒,施药时应避免在蜜蜂活动期进行,远离桑园和蚕室。

(2)吡蚜酮可快速使害虫停止取食,但对害虫的致死作用较慢,可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且由于多年连续使用,抗性增加,因此在使用时,最好与其他类型的杀虫剂产品交替使用,或使用它们的混剂产品,如烯啶·吡蚜酮、噻虫·吡蚜酮等,以提高防治的效果。

(3)不同作物上,吡蚜酮的安全间隔期不同,一般在收获前7 - 14天停止施药,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关于吡蚜酮的分享,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个关注,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您的鼓励是我持续更新动力,我们下次再见~

(关键词:吡酮和吡虫啉的区别蚜酮杀虫剂;吡蚜酮的作用与功效;蚜虫最怕的克星;吡蚜酮使用方法和用量;吡蚜酮治什么虫效果好;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噻虫胺;吡蚜;吡蚜酮最佳搭配;吡蚜酮治蚜虫吗;吡蚜酮兑水多少倍)

来源:叶雨拾光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