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4年10月10日,一份名为《醒狮》的周报在上海发表了。报名“醒狮”二字,是辛亥革命时期名重一时的章太炎先生所题,报纸上醒目地印着一头雄狮。该报宣称:他们创办这份周报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起一个“醒狮”运动,也就是“中国国家主义运动”。报社的总编,就是一向标
1924年10月10日,一份名为《醒狮》的周报在上海发表了。报名“醒狮”二字,是辛亥革命时期名重一时的章太炎先生所题,报纸上醒目地印着一头雄狮。该报宣称:他们创办这份周报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起一个“醒狮”运动,也就是“中国国家主义运动”。报社的总编,就是一向标榜国家主义的中国青年党的党魁曾琦。
爱国青年曾琦
1892年9月25日,曾琦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响石镇鲢鱼荡的一个官宦之家。他原名昭琮,字锡璜,因仰慕北宋大政治家韩琦的为人,长大后,他自己改名为琦,字慕韩。曾琦的父亲清末年间在广西作官,故全家迁至桂林。曾琦从小就受传统的封建主义教育,他的母亲对他影响很大。曾母秉性刚正,博学多闻,在曾氏弟兄年幼时,母亲每天都把他们召集到一起,给他们讲为人处事的方法,特别喜欢讲忠臣义士、烈女贞妇的故事,并把家训刻在竹简上,谁若违犯则用竹简笞惩。
1908年春,曾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人桂林中学堂。但不幸的是,时隔不久,他父母相继去世,只好中止学业,与兄变卖家产,扶父母灵柩返回四川老家。第二年,曾琦考进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青年时代的曾琦,富于爱国热情和民族正义感,在校期间,他与本校教师、同监会会员谢持、杨庶堪等人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当四川铁路风潮发生时,曾琦在成都报纸上作长篇社论,反对川汉铁路收归国有,此文传诵一时,影响很大。曾琦文采斐然,在成都期间,他先后任《成都商报》《商会公报》《四川公报》主笔,后又在重庆创办《民国新报》和《群报》。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曾琦又积极地投人到反袁的斗争中去。他在重庆追随革命党人熊克武、杨庶堪参加了讨袁运动。9月,革命失败,为
119年未归,这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音牢狱之祸,他潜回四川老家。3个月后,曾琦离开故乡赶到上海。从此他离
曾琦正打算赴法留学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了,欧洲硝烟弥漫,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进入了上海震旦学院学习法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曾琦正卧病上海,但他深为北京学生的爱国热情所感动,立即抱病去北京,代表留日学生救国团慰问被捕学生,#参与了6月3日的罢市和抵制日货的活动。这可以从他后来给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的罗家伦先生的信中看出来。信中说:“犹忆五四运动发生之初,弟代表留日救国团北上,援助兄等继续奋斗,未几而有‘六·三’之役,被捕者逾千人。弟承兄导往北大第三院共致问之忧,于军警密布之中,发慷慨激昌之论,此景恍如昨日,当时士气既盛,民气亦强,由‘六·三’引起全国国市、罢课、罢工事件,直是以寒卖国贼之胆,而夺强权之魄。巴黎和会,得不签字,华府会谈,遂以成功,山东领土,因而夺回,岂非五四运动对于国家之一大贡献哉!”
这年8月下旬,曾琦终于如愿以偿赴法留学。他先在蒙达尔尼一中学补习法文,次年秋,移居巴黎,进人法兰西语学校,并在巴黎社会学院听讲,此间,他还担任了上海《新闻报》特约通讯员,每月撰稿8篇,稿酬为300法郎,以充生活费。
青年党魁曾琦
曾琦的爱国思想和行为不过是昙花一现,在当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知识分子队伍也在不断地发生分化,其中一部分落伍、沉沦,甚至走向革命的对立面,曾琦便是这样。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知识界发生了重大分化,曾琦参与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分为左、右、中三派,以李大钊、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又思想的左翼知识分子,力图把少年中国学会改造成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的团体。而曾琦则与左舜生、李璜、陈启天等人在一起,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攻击十月革命。1920年,他从法国给在国内的左舜生写信说:“宣言本会为纯粹的学术团体,只许个人本其专长,不许个人为政治活动。”同时,他在给王光祈的信中还表示要“研究普鲁士学说,择要撰稿件寄回国内”,用此来抵制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传播。
1923年12月2日,曾琦、李璜、张于柱、何鲁之等人在巴黎近郊玫瑰村共和街开会,宣告青年党成立。宣言大会上,通过了曾琦起草的《中国青年党建党宣言》,声称其宗旨是:“外抗强权,力争中华民国之独立与自由,内除国贼,建设全民福利的国家”。曾琦在《宣言》中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认为中国“工人仅占全国人口之百分之四强,以如斯少数之工人,而欲实行专政,征诸事实,殆万不能”。该党名称保密,对外称中国主义青年团(至1929年方公开名称)。1924年4月20日,青年党在巴黎哲人大厅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曾琦当选为委员长。
青年党自成立之日起,便以反共作其“先天的使命”,“开反共之先河",他们以为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不合中国国情。为抵制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他们支持国民党右派,极力反对和破坏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反共“卒子”曾琦
曾琦一贯煽动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早在北伐前夕,蒋介石搞“整理党务案”时,《醒狮》周报就公开鼓动蒋介石与共产党“一刀两断”、“用武力排斥共产党”。在北伐进军途中,曾琦“希望国民党绝对不容党内有跨党分子,毅然开除共产党,以免内起萧墙之祸,非贻赤化之讯”。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曾琦对蒋介石“对付共产党之采取严厉手段尤深赞其勇敢”,并提醒蒋介石“开除共产党后,勿遽认为祸患已绝,须知共产党之基础在下面不在上,仅罢免一二高级军官,逮捕三数领袖人物,何以制共产党之死命?”煽动蒋介石向工农群众开刀。
1948年10月,正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国共大决战前夕,曾琦扶病赴美就医,并借此机会为国民党进行外交活动,考察欧美的宪政。曾琦在美国期间,还积极从事反共活动,但他万万没有料到,他所投靠的蒋家王朝会败得如此之快,他赴美仅一年,国民党大陆的政权便土崩瓦解了。这样,他的此次出国便成了他与家乡的永别。此后,曾琦虽重病缠身,但他仍抱病5次到纽约,协助国民党出席联合国会议的代表,提出控诉苏联案。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后,他失声痛哭,如丧考妣,写下了《超党派教亡运动》《国人
演讲,鼓动海外华侨反共。为了反共,他可谓是不辞劳苦,殚精竭虑了。 速起抢救中华民国》《中国民主自由联盟的组成》等文章,同时,到各大城市
1950年,曾琦又前往欧洲进行反共活动,但他没想到这次他把老命也搭上了。此行,曾氏漫游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力图发起成立“民主国际”,以加强反共反苏阵线。但此时他巳老朽,油尽灯枯了、旅居两个月,他因体力不支,返回美国输血,曾氏长期患有贫血症,每第8周必须输血一次,多达2000CC。这次,经美国长老会医院诊治,却始终不能找出他病源之所在,病情日见恶化。到1951年5月4日,又突然并发盲历炎,终因医治无效,在5月7日晚9时,带着满腔遗恨客死他乡,终年分岁。
来源: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