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争日,夏争时,庄稼宜早不宜迟?"这话可把咱老张家坑惨了!去年我鬼使神差提前半月播了玉米,结果秋收时隔壁王叔家亩产1300斤,我家愣是少了200斤!这事儿在咱村都成笑话了。今儿个咱们就掰扯清楚:为啥老祖宗的经验,搁现在可能成了"减产陷阱"?
"春争日,夏争时,庄稼宜早不宜迟?"这话可把咱老张家坑惨了!去年我鬼使神差提前半月播了玉米,结果秋收时隔壁王叔家亩产1300斤,我家愣是少了200斤!这事儿在咱村都成笑话了。今儿个咱们就掰扯清楚:为啥老祖宗的经验,搁现在可能成了"减产陷阱"?
以下内容干货满满,记不住的先收藏起来,以后慢慢看!
第一忌:贪早不测温,粉籽烂芽悔断肠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话在俺们东北可要打折扣!去年开春我摸着地温刚过6℃就急着下种,结果您猜怎么着?整整15天不见芽!农技站小王来一看直跺脚:"叔啊,这地温得稳定10℃才算数!"
这话可藏着大讲究:玉米胚芽就像刚出生的奶娃娃,6℃只能保命,10℃才能长个。您要硬让它在冷被窝里打滚,轻则发育不良,重则直接烂成"豆腐渣"。更糟心的是补种——您见过"祖孙三代"同堂的玉米地吗?高的高、矮的矮,收割机来了都犯愁!
第二忌:低温催弱苗,虫害大军钻空子
老话讲"春捂秋冻",这话在种地上更是金科玉律。我那早播的玉米苗,活脱脱像没吃饱饭的瘦猴儿。农谚说"苗弱三分病",这话真不假!地老虎专挑这种"软柿子"捏,一晚上能祸害半垄地。
专家给算过账:早播苗的虫害率比正常苗高出40%!为啥?就好比寒冬腊月您穿单衣出门,病菌害虫可不就逮着机会往身上扑?更别说那些潜伏在地里的金针虫,闻着弱苗的味儿就组团开饭!
第三忌:花期撞三伏,花粉烫成"蔫茄子"
您知道玉米最怕啥时候开花吗?就咱北方这7月天!要是播种太早,雄穗扬花期正赶上35℃高温。我亲眼见过花粉像晒蔫的茄子,风一吹全掉地上——这还咋授粉?
去年我家玉米秃尖缺粒的占了三成,农技员拿着棒子直叹气:"老张啊,你这玉米赶着去投胎呢?"敢情这玉米也讲究"门当户对",雌穗雄穗得踩着点儿相遇才行!
第四忌:灌浆遇秋涝,满仓美梦成泡影
最扎心的还在后头!眼瞅着棒子鼓起来了,偏赶上连阴雨。您知道玉米灌浆期多娇气吗?那根系泡在水里就跟人憋着气似的。我地里积水三天,棒子轻得能飘起来!
老辈人说"处暑雨,黄金米",可要是灌浆期雨水太多,那就成了"要命雨"。更糟心的是这时候打药都来不及,霉斑病、茎腐病跟约好了似的集体造反。去年我家玉米卖相不好,粮贩压价压得我心口疼!
现在轮到您说道说道:
都说"人勤地不懒",可这种地光靠勤快真行吗?隔壁李婶坚持"宁可早种十天,不迟种一时",结果去年她家玉米比我还惨。您说这老经验到底该不该全信?要是您来选,是跟着节气走,还是盯着温度计种?评论区等您高见!
来源:松哥爱生活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