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鲜闻|童真连接运河与长城 通州“运河小小宣传员”和灵丘乡村儿童共读文明密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9:28 3

摘要:山西灵丘这片浸润着千年文明的土地,因战国雄主赵武灵王长眠于此而得名,是巍巍太行山区的一片热土。灵丘县东河南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临近赵武灵王墓、古长城遗址等文化遗产,村内有社火、罗罗腔等非遗。为增进当地儿童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东河南村村委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

山西灵丘这片浸润着千年文明的土地,因战国雄主赵武灵王长眠于此而得名,是巍巍太行山区的一片热土。灵丘县东河南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临近赵武灵王墓、古长城遗址等文化遗产,村内有社火、罗罗腔等非遗。为增进当地儿童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东河南村村委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两年来一直密切联动,为东河南村儿童带来一系列乡村文化遗产科普课程。与此同时,地处京杭大运河北端的北京市通州区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打造了“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力行”实践小小宣传员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以小学生为主体的家乡文化遗产讲解教育模式,两年来育人成效显著,每年培养上万名“运河小小宣传员”。

通州区大运河少年行志愿服务队在通州文庙讲解合影

为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东河南村儿童与通州“运河小小宣传员”们于2025年5月5日上午开展线上连线互动,交流借鉴家乡文化遗产宣传经验。通过跨区域讲解实践、典型案例分享,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教育振兴深度融合,形成青少年文化遗产宣传、城乡文化交流、教育联动共享的创新范例。此活动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之一,由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项目组联合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河南村、北京少年行大运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运河小小宣传员”孙兴研介绍通州文庙泮桥、大成殿

5月5日上午9时,“运河小小宣传员”孙兴研、王陈到达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东河南村的孩子们则来到村内的童心港湾并登录腾讯会议。两名“运河小小宣传员”接力介绍了通州文庙、大运河长廊、运河大皇木、通州燃灯塔等的有趣历史文化知识,将“一支塔影认通州”的漕运故事传递到太行山麓间的灵丘。东河南村的儿童全程线上观摩讲解,感受大运河文化的魅力与运河少年行的风姿。

“运河小小宣传员”王陈介绍通州燃灯塔

东河南村儿童线上观摩讲解

讲解完毕后,双方儿童开始进行线上交流。当被东河南村儿童问起为什么想要担任“运河小小宣传员”时,通州的王陈小朋友表示是因为“希望能让更多游客看到通州的历史文化”,并向东河南村的孩子们进一步介绍了通州的开漕节。东河南村的孩子们则向两位“运河小小宣传员”介绍了灵丘的手工花灯、社火以及古长城遗址等文化遗产,同时邀请大家有空到灵丘体验晋北风光。交流互动间,两地儿童都增进了对彼此家乡文化的了解。

东河南村儿童在交流过程中展示灵丘非遗手工花灯

“运河小小宣传员”进行线上交流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学系王铭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两地儿童进行交流的重要意义。王铭指出,灵丘所在的大同古称云州,而同北京古称幽州,农牧交错带上的幽云十六州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大同灵丘文化遗产丰富,灵丘境内的古长城从地理上可以一直连到北京,进而与大运河相接。大运河与长城一样,都具有连接中国的文化伟力。他希望灵丘的孩子们能向通州少年一样讲好家乡文化遗产的故事,并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在加强家乡文化自信的同时学习更多本领,在积极服务社会的行动中成长成才。本次活动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体现了北京通州与山西灵丘的跨区域协同,也展现了首都大学生与两地小学生的联动合力。

王铭进行活动总结

活动最后,为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文化遗产探索与传承的热情,东河南村为该村的孩子们发放了小背包作为鼓励。这份小小心意,承载着对孩子们的期许,愿他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勇做文化遗产的小小守护者,在未来继续探寻文化奥秘,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推动城乡文化在交流中持续滋养、共生共荣。

东河南村童心港湾向孩子们发放小背包

王铭与两位“运河小小宣传员”合影

本次跨区域青少年联合活动,架设的不仅是一条网络连线,更是一座横跨太行与燕山的文化虹桥,这是城乡文化的深情相拥、文明传承的薪火相续。让我们共同期待:当太行山的明月升起时,运河畔的孩子们能在星辉下共读同一段文明密码;当漕运故道的柳枝新绿时,古村落的少年们能在春风里齐诵文化传承的誓言。 (活动方供图)

(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

来源:大运河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