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长达15年,治疗仅1年!如何管理血糖及多种合并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9:31 2

摘要: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鉴于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理念,已从“单纯控糖”转变为“综合性管理”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鉴于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理念,已从“单纯控糖”转变为“综合性管理”[1]。

当一位病程长达15年,依从性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前来就诊,其降糖策略如何调整?其多种并发症如何管控?对此,北京市海淀医院周淑晶医师分享了一个精彩病例。同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杜锦教授针对这一病例进行了深度点评。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5年,手足麻木1年。

现病史:15年前体检测空腹血糖(FPG)15mmol/L,尿常规:酮体3+,伴口干、体重下降,1年内体重下降5kg(每日进行体育锻炼),开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1年后停药至今,未监测血糖。仅1年自觉手足麻木,近2周于门诊化验:空腹指尖血糖17mmol/L,餐后指尖血糖26mmol/L,快速糖化血红蛋白(HbA1c)12.2%。

既往史:2周前诊断高脂血症,目前阿托伐他汀钙20mg 每日一次(QD)治疗;既往有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病史,间断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治疗。

个人史:无吸烟史,有饮酒史15年,每周饮酒2-3次,每次3-5两白酒。

家族史:父亲患糖尿病、高血压,母亲体健,爷爷和姥爷均患糖尿病,1弟弟患糖尿病。

体格检查:常规化验:糖尿病相关化验: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诊断:
2型糖尿病(T2DM)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G1A3期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
脂肪肝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鼻炎

治疗方案:

首先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转为司美格鲁肽0.5m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1片 每日两次(BID)治疗;

甲钴胺、乙酰左卡尼汀、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

阿托伐他汀钙20mg QD降脂治疗;

奥洛他定滴眼液、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


治疗过程:随访情况:综合指标改善情况:病例分析杜锦教授指出:“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T2DM病史长达15年,治疗依从性不佳。从既往病例资料可知,患者仅服用了一年的二甲双胍便停止治疗。在此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都未来院复诊,故而本次就诊时,HbA1c 12.2%,且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在治疗时首先要予以患者教育。要让患者认识到其疾病的严重性,加强患者对病情的重视并做到定期复诊。”在治疗方面,则需要对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至于降糖药物的选择,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南[2]明确提到,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如患者无上述危险因素,降糖治疗应以血糖、体重长期达标为目标。临床上可选择的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其降糖、减重效果也有所差异。在2024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3]中,GLP-1RA的降糖效果为“高-非常高”,减重效果为“中-非常强”。司美格鲁肽作为GLP-1RA的周制剂,降糖、减重效果均为“非常高”的等级。本例患者既需要降糖,同时又合并ASCVD的高风险因素,还存在糖尿病肾病,故降糖治疗应优先GLP-1RA或SGLT-2i,最终选择司美格鲁肽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降糖的需要:在众多GLP-1RA制剂中,司美格鲁肽可实现强效降糖。SUSTAIN China临床研究[4]结果显示,在中国T2DM人群中,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HbA1c水平达1.8%,HbA1c达标率高达86.1%,且低血糖发生率极低。心肾获益的需要:SUSTAIN 6研究主要评估司美格鲁肽治疗T2DM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结局,结果显示,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相对于安慰剂,司美格鲁肽大大降低MACE发生风险高达26%,且该效应长期持续。一项纳入7个GLP-1RA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研究的网状Meta分析[6]显示,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T2DM卒中风险达59%,在降低卒中风险排名第一。虽然利拉鲁肽、度拉糖肽也开展了CVOT研究,但司美格鲁肽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肾脏获益。FLOW研究显示,相较于安慰剂,司美格鲁肽1.0mg显著延缓肾脏疾病进展,同时降低心血管和肾脏死亡风险24%。保证依从性的需要:司美格鲁肽作为周制剂,一周一次,使用方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这也使得司美格鲁肽在众多的GLP-1RA中格外与众不同。“故而在患者入院后,治疗团队首先启动了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司美格鲁肽,后续转换为司美格鲁肽联合SGLT-2i与二甲双胍复合制剂治疗。最终,患者HbA1c降至6.46%,体重、腰围、血压、血脂等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杜锦教授总结道。专家简介

周淑晶

杜锦

参考文献:

[1]潘琦,郭立新,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发展历程和临床应用进展.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2) : 1355-1363.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 Diabetes Care 2024;47(Suppl. 1):S158–S178
[4]Shi LX, Liu XM, Shi YQ,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ulaglutide monotherapy compared with glimepirid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ost‐hoc analyses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III study[J]. J Diabetes Investig, 2020, 11(1): 142‐150. DOI: 10.1111/jdi.13075.
[5] Marso SP, Bain SC, Consoli A, et 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 N Engl J Med, 2016, 375(19): 1834‐1844. DOI: 10.1056/NEJMoa1607141.
[6]Alfayez OM, Almohammed OA, Alkhezi OS, et al. Indirect comparison of glucagon 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regarding cardiovascular safe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etwork meta‐analysis[J].Cardiovasc Diabetol, 2020, 19(1): 96. DOI: 10.1186/s12933‐020‐01070‐z.“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