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牡丹与洛阳的双向奔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9:42 3

摘要:4月26日,“洛阳解读”丛书《牡丹花都》首发式暨座谈会在河洛文化文献馆举行。

4月26日,“洛阳解读”丛书《牡丹花都》首发式暨座谈会在河洛文化文献馆举行。

“洛阳解读”丛书由洛阳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建国主编。“洛阳解读”系列计划出版10册,涵盖《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心》等主题,每册由一位学者独立撰写,聚焦洛阳文化的不同维度,系统展现其作为华夏文明核心的独特地位。《牡丹花都》是“洛阳解读”丛书推出的第二本专著,由洛阳师范学院教授郭绍林著,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牡丹花都》作者、洛阳师范学院郭绍林教授深耕牡丹文化研究多年,此前已出版《唐宋牡丹文化》《历代牡丹谱录译注评析》。新书通过系统梳理历史文献,提出牡丹从唐代以前的野生药用植物,演变为唐代观赏花卉并大规模培育,至北宋形成“洛阳牡丹甲天下”盛景的发展脉络。而牡丹文化通过诗词、绘画、建筑等多维载体传播,成为洛阳与牡丹相互成就的文化符号,生动诠释了“花都”的历史底蕴。

本书摘要

当十三朝古都邂逅千年国色,历史长河里的文化基因在牡丹花瓣中次第绽放。

《洛阳解读:牡丹花都》以花为眼,在层层叠叠的史料与传说中,编织出一部关于城市文明密码的基因图谱。作者以历史学家的严谨周密与诗人的敏锐细腻,将洛阳城千年的牡丹叙事,解构成一场关于权力、美学与民间信仰的文明对话。

本书通过梳理历史背景、考证历史事实,廓清了小说布下的迷雾,推翻了当代盛传并信以为真的隋炀帝时期洛阳西苑牡丹说和武则天贬长安牡丹于洛阳说;通过对牡丹谱录的研究,以及利用大量诗词作品和文物考古成果,揭示出北宋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地位及其形成过程,描述围绕牡丹形成的民俗和社会风气,并拓宽时空,探讨牡丹花都洛阳对全国的影响,彰显洛阳牡丹一度中衰后强劲复兴的局面。

尘沙漫卷旧宫阙,独有焦根守岁寒。

百代霓虹穿古月,始知棱镜是牡丹。

作者简介

郭绍林,1946年1月出生,河南洛阳人。1970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1983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唐史方向研究生毕业。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教授。个人专著和论文集有《唐代士大夫与佛教》《隋唐洛阳》《历史学视野中的佛教》《中国的古代宗教》《洛阳都城史话·隋唐卷》《唐宋牡丹文化》《洛阳隋唐五代史》《历代牡丹谱录译注评析》《中原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洛阳通史·隋唐五代卷》《河洛历史文化论丛》等,合著《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谋士传》《中华十大谋士》《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中国牡丹大观》《河洛文化论衡》,点校古籍《续高僧传》,主编《洛阳都城史话》等。

内文欣赏

目录

壹牡丹溯源和辨伪

一、牡丹溯源何以产生观点歧异

二、隋代洛阳是否有牡丹

三、《海山记》隋朝洛阳西苑牡丹说是否可信

四、武则天贬长安牡丹于洛阳说是否可信

贰唐五代洛阳牡丹

一、牡丹与武则天的因缘

二、唐代洛阳牡丹

三、《清异录》五代洛阳牡丹品名质疑

叁北宋洛阳牡丹谱录

一、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

二、洛阳地脉花最宜

三、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

肆洛阳牡丹甲天下

一、 “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二、洛阳赏牡丹潮中的士大夫群体

三、花王姚黄和花后魏紫

四、洛阳牡丹营造出四川小西京

伍金元明清牡丹

一、金代牡丹拾零

二、元代牡丹拾零

三、明代亳州牡丹的兴起

四、明清时期曹州牡丹的兴起

陆牡丹文化与洛阳

一、牡丹文化中的洛阳元素

二、牡丹诗词中的洛阳情结

三、洛阳牡丹文物古迹

四、当代洛阳牡丹和牡丹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来源:书里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