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连续八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9:48 2

摘要: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领导人在西昌礼州召开会议,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万里长征”一词也首次在这里提出。从那时起,双拥的火种便在这片土地上播撒。

23日上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四川15市州、6县(市、区)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西昌市再次榜上有名。

这是1997年初次获评该荣誉以来,西昌连续第八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而它背后的故事,是一幅跨越89年的军民情深画卷,是一曲新时代的双拥壮歌。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领导人在西昌礼州召开会议,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万里长征”一词也首次在这里提出。从那时起,双拥的火种便在这片土地上播撒。

89年后的今天,西昌已成为中国航天的重要基地,长征精神在这里延续,航天精神在这里扎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中国三大航天发射场之一,见证了无数航天器冲向太空的壮丽时刻。而每一次发射,都离不开西昌人民的支持:数十万公安、消防、民兵和群众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从电力、通讯到交通、安保,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民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在西昌,军民之间的故事数不胜数。

四年来,西昌为驻军划拨土地176.74亩,投入资金4025万元解决部队建设问题。部队进出口的“双拥路”“双拥桥”见证了军民的深厚情谊。不仅如此,西昌还为边防连队改善营区环境,开通专线公交,常态化全覆盖慰问驻军部队。而驻昌部队也始终牢记人民军队的宗旨,积极参与地方建设:武警凉山支队爱心助学167名学生,空军驻昌某部投入100余万元援建学校,部队医院与地方医院缔结共建联盟……在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关键时刻,子弟兵们也总是冲在最前面,用生命守护着这片土地。

四年来,西昌累计发放各类优待金、抚恤补助金18625万余元。积极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分批次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登门送喜报176个,挂光荣牌2万余块,发放优待证1.7万余张,培养现役士兵2300余名,开展军地集体婚礼6场。军地合力建成全省第一座航天主题双拥公园入选全省典型范例,新建、改建西昌解放纪念园、长征礼州会议纪念广场、三线建设纪念馆,形成贯穿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双拥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群落。西昌航天学校被军委政治工作部授牌“八一爱民学校”,西昌二小建立少年军校,被国家双拥办授予全国双拥先进单位称号……

西昌的双拥工作不仅停留在口号上,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政策落实中。

为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西昌开设了战士大中专学历自学辅导班,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累计培养人才2300余名。退役士兵技能培训“靶向化”,四年累计培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294人,安置率达到100%。同时,西昌还率先实现部队子女教育“任意选”,设立军人子女专班,累计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问题304人。这些举措,让军人的“后路”越走越宽,“后院”安宁祥和,“后代”无忧无虑。

西昌的双拥工作不仅局限于政府和军队,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2025年3月14日,西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范围内发展“拥军超市”成员单位,涵盖医疗、酒店、商超等领域。截至目前,已有45家单位加入,为军人军属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攀钢西昌医院为现役及退役军人提供门诊检查优惠和住院费用补助;凉山京立口腔医院为军人提供牙诊专项折扣;凉山星际航天酒店为军人提供住宿优惠……这些举措,让尊军、拥军、崇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文化共建也是西昌双拥工作的一大亮点。4月22日,西昌市图书馆武警中队服务点揭牌,上千册优质图书为军营增添了书香氛围。在“汉语言文字的力量”传统文化分享会上,武警官兵们踊跃参与,分享读书心得,彰显了军民文化共建的深厚内涵。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昌的双拥工作有了新的目标。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引擎,西昌将航天港建设列为“头号工程”,军地密切协作,力争到2030年形成2000颗星的年发射能力和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这不仅是西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也将成为双拥工作的新地标。同时,西昌还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双拥工作体制机制,优化宣传教育,落实各项政策,夯实基层基础,让双拥工作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用89年的坚守和传承,书写了军民情深的壮丽篇章。八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是西昌人民和子弟兵们共同的骄傲。未来,西昌将继续在双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更多力量。(卢玲)

来源:中国民生经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