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换句话说,中国能够有今天的这般地位,其实西方也是出了一份力的——虽说他们可能心中不是很情愿。
中美博弈到了今天,双方俨然手底下过了不少招数了。
其中就有一记险招,美国人一度搞得如火如荼的,觉得自己找到了胜利的方向。
这也是美国一位专家所言——既然干不掉中国,那我们就再造一个。
中国是如何崛起的?与我们的改革开放离不开关系,也与曾经的世界制造业大迁移离不开关系。
如果说前者是靠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与奋斗的话,那后者其实与西方关系紧密。
换句话说,中国能够有今天的这般地位,其实西方也是出了一份力的——虽说他们可能心中不是很情愿。
要彻底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说回到曾经的全球产业布局。
在上世纪的50、60年代,那时候的世界制造业格局是什么样的?美苏两大极点。
虽说美苏分为东西两极,但东方的制造业特别是各类轻工业其实是比较薄弱的,毕竟苏联本身以重工业见长,轻工业全然不是他们的强项。
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居民的生活水平,比如说日常物资的丰富程度等等,特别是反映在经济和贸易上就更突出了。
美国靠着自己的强大工业,成功把自己的商品销往全世界,赚取了大把大把的钱财。
毕竟轻工业的消费市场永远是要比重工业广阔的。
但随着美国的经济不断腾飞,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了出来——生产成本太贵了怎么办?
当时的美国是毫无疑问的经济第一大国,人均收入自然也大幅领先其他国家,甚至有着一人上班,全家不饿的说法。
可在令人羡慕的薪资背后,是资本家越发按耐不住的剥削之心——在他们看来,给工人发这么多的工资是绝对的浪费!他们拿到的薪酬和付出的劳动全然不成正比!
要是能削减工资支出,我一年的利润不是可以翻上一翻?
在这种心理下,这些资本家就慢慢盯上了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再加上海运的发展,国际货运的成本也在不断变低。
于是在一番精算下,这些资本家果断将自家的工厂搬到了国外,中国就是当时他们的首选地。
毕竟这里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原料充足且便宜,消费潜力还无比巨大,自然是人人都想来中国掘金。
但相应的,这些外资的涌入也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和资金,中国的发展这才乘上了高速列车。
到了新世纪前后,我们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就已经不大了,在这么多年的修炼内功下,中国的制造业体系已然初具雏形。
至于发展到了今天,足足20多年过去,我们自然是和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但西方的情况就很惨了,上世纪制造业“大外逃”后,他们的本土本就不剩多少企业了。
更别说,这些凤毛麟角的企业中的绝大多数又没能在与中企的竞争中活下来,长此以往下来,西方就从曾经的制造业霸主,成了今天的弱者。
本来这是没什么的,反正国际贸易已经很发达了,想要什么东西都能从中国买到。
西方甚至还一直用分工与合作的说法来迷惑自己的人民——在他们的说法中,东方是负责加工的苦力,只能赚一些辛苦钱,而西方负责设计,享有利润的大头。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人不会一辈子一事无成,对国家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中国过去只是简单的加工者——这点我们不反驳,但我们会当一辈子的加工者吗?
在无数前辈的远见卓识下,中国将工业中赚来的大把钱都投入了技术研发中,以此来提高国产化,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实力。
我们是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自然不会甘心当一辈子的差生。
于是慢慢的西方就发现不对劲了——随着中国的技术逐渐强大,他们设下的种种壁垒正在被不断突破。
而一旦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那西方可就再也挡不住我们的崛起了!毕竟那时候的中国又有工业又有技术,两位一体,彻底圆满。
怎么办?在历史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了很多办法,搞了很多套路,可最终统统都失败了。
比如说他们的亚太战略,比如说他们的台海战术,又比如说他们炮制的南海危机……
一关又一关,中国靠着意志力和顽强的斗争精神闯了过来,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各方面都已经不是接近西方了,而是实现了超越。
比如说在军事上,去年年底我们就有六代机的消息传来,正式服役眼看就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了,可美国呢?
他们的六代机如今连一点影子都没有,特朗普曾经还许诺,表示要在自己的任期内让六代机飞起来。
可如今呢?承接六代机研发工作的波音都快被自家的关税给玩破产了,你说他们还有多少精力去研发六代机?
可以说我们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了,西方终究是没能拦住我们。
只不过西方其实仍未死心,他们还是不接受我们提出的合作、共赢思想,依然要在霸权主义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因此为了与中国博弈,近期的美国专家就提出了一个新策略——既然打不倒中国了,我们就再造一个“中国”!
言下之意,美国人试图通过复制我们的成功,再造出来一个“中国”,以此来让我们龙争虎斗。但我们岂是那么好复制的?
事实上美国盯上的复制体一共有两个,恰好还都是我们的邻居——一个越南,一个印度。
在他们看来,这两个国家的各大条件都与我们过去差不多,那只要把曾经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不就可以再造出来一个“中国”了?到时候就让我们争斗去吧!
但事实证明,美国的这个策略是十分愚蠢的,中国能够崛起,其深层次原因绝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美国人以为只要再来一次制造业转移就能搞定了,这几年陆陆续续在越南、印度投资建了不少厂。
大家还记不记得,曾经不少服装跨国公司的工厂都设立在我国,结果一几年的时候就都陆陆续续搬到了越南和印度去,除此之外,一些科技公司也没少出力。
曾经苹果公司的手机可全都是在我国组装的,甚至还被拿到当作案例讲解。
可如今大家市面上买到的苹果手机,已经有一大半是越南产或者印度出品的了。
可以说产业转移,这件事情美国已经做了,甚至做的还不少,可最终得到的结果却与我们曾经不同。
印度,越南,发展了十余年之久依然不够强大,甚至在国际上都还不够看。这中间到底出了哪些差错?
越南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他们的人太少了,国内的消费市场撑不起来,自然就不可以发展到多么夸张的程度。
除此之外,越南的政治体制也存在诸多问题,南北对立的情况长期存在,甚至蔓延到了思想与意识领域。
换言之,越南的内部存在着诸多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经济自然就不容易了。
至于印度,他们原本能成为我们的有力竞争者,毕竟你看人、原材料乃至基础建设,印度人都搞得有模有样的,颇有我们当年的风范。
可印度依然是差了一点——那就是在凝聚力上,他们远远不如我们。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历史上又没有一个强大的、足够长久的中央政权,这就导致了他们各族对“印度”这个概念比较薄弱,反而是更认可自己的民族身份。
若非近代英国殖民了印度百年,勉强把他们凝成了一股绳,恐怕印度今天的混乱情况相比越南是只高不低的。
除此之外,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十分根深蒂固,不平等在这里似乎是一件常事。
你说有不少人出生就被种姓制度给束缚住了,觉得自己一辈子只能当贱民,甚至安然接受了这个事实,这样的国度,真的能发展起来吗?
可以说,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和我们的许多优良品质和漫长历史传承是分不开的,美国人想要再造一个中国的计划,恐怕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
事实上当今美国人的最优解是什么?是放弃可笑的霸权主义计划,是放弃不切实际的零和博弈主义。
我们提出的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这是已经被国际社会认可,并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可靠方案,是我们贡献的中国智慧。
早先接受我们的提议,美国人就能少受一些损失,合作,在任何时候都是大于竞争的。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想在印度复刻“中国制造”,苹果公司困难重重》2023-02-15 环球网
来源:医师老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