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报、周报、月报、年报……日常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与各类报表打过交道。这些统计报表是多层级部门间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也能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撑。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繁杂的数据采集、重复填报和多级审核流程,会大量消耗基层工作人员的时间精力
央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总台记者谭瑱 赵聪聪)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日报、周报、月报、年报……日常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与各类报表打过交道。这些统计报表是多层级部门间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也能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撑。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繁杂的数据采集、重复填报和多级审核流程,会大量消耗基层工作人员的时间精力,有人甚至自嘲为困在表格里的“表哥”“表姐”。
针对这一问题,重庆近年来开展“一表通”智能报表改革,对各部门下发给基层的报表进行全面梳理、合并;同时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相关软件,除必要的纸质件外,报表统一在软件里下发、填写、报送。改革以来,基层报表数量、处理报表时间和参与报表的工作人员均实现60%及以上缩减。如何真正把基层工作人员从表格里解脱出来?
4楼住户长期噪音扰民,3楼住户为“以噪制噪”安装震楼器,反而搅得整栋楼不得安宁。在重庆市巴南区莲花街道乌洋街社区,社区居委会联合街道司法所调解了一起困扰居民多年的邻里纠纷。乌洋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嫚说,他们前后已经调解了十几次,但成效不大。这次调解团队开展多轮实地测试,终于找到破解症结的关键。
谭嫚说:“楼上他们家安装的是木地板,因为这个老房子是预制板结构,木地板中间有一点中空,再加上他买了一个厚的隔音垫,然后那个声音更响了,我们把隔音垫取了之后,声音就小了很多。”
谭嫚感慨,如今能全身心沉入一线开展工作,放在过去堪称“奢望”。过去,每年需处理年报、月报、周报等超200张报表,近七成工作时间都耗在办公室收集数据、填报表格。得益于“一表通”智能报表的推行,社区工作者才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地走访和矛盾调解中。
谭嫚介绍:“没有‘一表通’的时候,每天都沉浸在各种报表里面,因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基层来上报。现在我们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入户走访,开展社区活动,让我们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多了。”
谭嫚口中的“一表通”智能报表是重庆市在数字重庆建设整体构架下创新开发的一个应用。
这起调解案例由莲花街道司法所负责上传至“一表通”智能报表,巴南区莲花街道司法工作岗岗长李仲秋告诉我们,以往需重复填报的统计表格,如今依托系统的数据互通功能,只需在智能表格中录入一次信息,而且线上审核替代了以往的签字盖章,大大节省了时间。
李仲秋说:“在没有‘一表通’时候,首先我们要从基层收集数据,包括纸质件、电子件,然后汇总,再形成我们的纸质件和电子件,之后送到街道的领导那去签字、盖章。有‘一表通’之后,在这个系统里面,各个村、社区就可以一键把数据给我们传上来,我们也可以一键审核,就可以和上级报送上去,就省掉了很多的中间环节。”
2023年4月,重庆市永川区在朱沱镇和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调研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结果“报表过多”位列基层干部反感的“黑名单”第一。因部门之间缺少统筹,许多报表都需要填报重复信息。不同部门或系统索要的数据存在交叉,表格格式、统计口径等存在差异,数据不能共享集成,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对、难以招架。区级部门几乎全有报表需求,其中20余个部门高频下发,街道(乡镇)年报送报表1300多种。
能否让这些表格瘦身?重庆市永川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莉说,她与多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下到镇街一线,与基层单位共同梳理工作报表。
李晓莉介绍:“我们曾经在发报表较多的科室,坐了好几天,每天观察他干什么,报表怎么发的,怎么收的。我们收集了三个镇街过去一年全量的报表,收集起来是178类,有1000多张。”
李晓莉举例说,《残疾人生活补贴变化情况对比表》等多张报表包含大量重复字段,如残疾人姓名、持证状态、家庭经济状况等,此前需在不同表格上重复填报。
李晓莉说:“民政、残联发的11张报表涉及残疾人的,就要负责把这11张表合成一张表,该去重的要去重,要优化完善。所以我们就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就是怎么样来收报表,怎么样把这些报表进行整合等。”
几个月的时间,经过4轮整合精简,永川区形成了89个标准化台账,涵盖字段2539个,报表数量从平均115张减少至11张,能够满足基层95%以上报表工作需求。
为杜绝“一表通”沦为新的形式主义,永川区还建立了动态反馈机制,要求使用者实名反馈使用体验并纳入考核。李晓莉介绍,自2023年系统上线以来,持续不断接收各部门及基层单位反馈意见,共完成修改2000多次。
李晓莉说:“不要说这个系统好,这个系统一开始不可能好,就要你提问题。各部门也提了很多意见给我们,我们就第二天一早必须把它推到各个部门去解决。”
2024年,永川区“一表通”改革在重庆市全面推广。据统计,“一表通”投用后,镇街月均报表数量从137张减少至39张,部门获取业务数据时间从平均106分钟缩减到20分钟,压减率81.13%。乡镇(街道)专职数据管理人员由平均43人降至12人,压减率72.09%。
日前,重庆市发布《“一表通”智能报表市级业务数据规范》,这是全国首个省域范围内的基层报表地方标准。针对基层长期面临多头填报、重复录入、数据孤岛等问题,《数据规范》明确了业务表名称和数据元信息的分类、格式、值域等核心要素,可实现报表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据了解,“一表通”还将继续优化,重庆市将深化四级贯通推广应用,深化与三级治理中心特别是基层智治平台的融通融合,接入DeepSeek等,打造更多AI赋能应用场景,让“一表通”更规范、更简便、更智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