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产业动态:万华化学获6.38亿美元投资、比亚迪与沙特阿美签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23:03 2

摘要:2025年4月,全球高分子材料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化推进,以及高端制造业对材料性能需求的提升,行业呈现出技术突破密集、产能扩张加速、国际合作深化三大特征。从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报来看,头部企业普遍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尤其

2025年4月,全球高分子材料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化推进,以及高端制造业对材料性能需求的提升,行业呈现出技术突破密集、产能扩张加速、国际合作深化三大特征。从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报来看,头部企业普遍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尤其在生物基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工程塑料等领域表现亮眼。例如,金发科技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其在车用材料、电子电工材料、新能源材料、消费电子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以及特种工程塑料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同比增长。

本月产业动态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上游原料领域,江苏虹景新材料获批10万吨/年高端聚烯烃单体项目;中游制造环节,嘉化能源高性能合成橡胶项目与通辽30万吨全生物降解材料的产能扩建项目相继落地;下游应用端,比亚迪与沙特阿美的跨界合作开启能源与材料协同创新的新范式。与此同时,PEEK材料国产化、微塑料降解技术突破等成果,标志着中国材料产业正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跃迁。以下从产业链各环节梳理本月核心事件。


一、上游原料:技术革新驱动高端化与绿色化

1. 科威特石化6.38亿美元战略投资万华化学:推动向低碳循环转型
4月25日,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PIC)正式签署合资协议,科威特石化以6.38亿美元对万华化学进行战略投资。本次合资聚焦万华化学(烟台)石化有限公司旗下核心资产,包括环氧丙烷、叔丁醇、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生产装置。通过引入 PIC 的资本与资源,双方将共同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探索氢能利用、碳捕集等绿色技术应用,推动石化产业向低碳循环转型。

2. 泸天化长碳链α-烯烃项目签约:重塑高端润滑油市场

4月17日上午,“长碳链α-烯烃/烷基萘基础油绿色合成中试合同签约仪式暨工艺包开发/工程设计开球会”在泸州市纳溪区泸天化宾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该项目将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平台,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项目落地后,将重塑国内高端润滑油、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的市场格局,加速形成酸、醇、胺、表、润为特色的油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集群。

3. 江苏虹景POE配套项目:突破聚烯烃单体“卡脖子”难题

江苏虹景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高端聚烯烃单体装置(二阶段)于4月获批。该项目投资24.8亿元,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新建5万吨/年乙烯齐聚装置,采用三环管乙烯齐聚法生产1-辛烯(3.35万吨/年)和1-己烯(1.56万吨/年),完全满足其10万吨POE主装置原料需求,部分实现进口替代。虹景公司作为盛虹集团子公司,依托斯尔邦石化产业链协同优势,进一步巩固我国在高端聚烯烃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4. 山东裕龙石化ABS装置投产:炼化一体化项目关键节点达成

4月22日,山东裕龙石化60万吨/年ABS装置全流程一次开车成功,实现PBL聚合、HRG聚合、凝聚脱水、SAN聚合、掺混挤出五大单元的完美联动,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完成了从SAN聚合进料至掺混挤出产出合格ABS产品。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实行总体规划,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主要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300万吨/年乙烯,300万吨/年混二甲苯,以及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丙烯、丁二烯、丁烯-1、乙二醇、丙烯腈、LLDPE、HDPE、LDPE、UHMWPE、PP、ABS、EVA、顺丁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等下游深加工装置。


二、中游制造:产能扩张与工艺升级并举

1. 通辽30万吨全生物降解材料基地落地:剑指“白色污染”治理

2025年4月15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大有裕霖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年产30万吨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据了解,北京大有裕霖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在开发区建设年产30万吨/年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占地1000亩,主要建设办公、科研、中试、生产厂房以及原材料和成品仓库。项目分期实施,一期10万吨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线计划于今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2026年6月底前建设完工并投入运营。

2. 嘉化能源高性能合成橡胶项目:剑指新能源与特种装备需求

嘉化能源控股子公司浙江嘉化新材料计划投资12.5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高性能合成橡胶装置(一期)。产品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密封件、特种轮胎等领域,预计2027年投放市场。项目依托嘉化能源的氯碱产业链协同优势,填补国内高端合成橡胶产能缺口,应对新能源产业轻量化与耐候性需求升级。

3. 改性塑料企业年报披露:生物基与高性能产品驱动增长

2025年4月,多家改性塑料企业发布2024年年报。其中,金发科技改性塑料营收遥遥领先,2024年达到321亿,同比增长18.95%,占总营收比例为53%,相对其它企业占比较低,业务更加多元化。


三、下游应用:跨界融合与环保解决方案

1. 比亚迪×沙特阿美:能源与材料的协同创新范式

4月21日,比亚迪与沙特阿美技术公司(SATC)签署联合开发协议,聚焦低碳燃料、混合动力系统及充电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双方计划将碳捕集技术(CCS)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开发碳排放降低40%的“电制燃料”;同时利用沙特石油管网资源,部署“太阳能-储能-充电”一体化站点,目标2025年底建成2000个充电站。这一合作不仅加速中东新能源转型,更探索“油气-电池”混合动力技术的商业化路径,为全球能源体系重构提供“中东方案”。

2. 微塑料污染防治技术突破:降解周期从400年缩短至3年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发的生物降解微球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通过特定酶催化体系,将海洋微塑料降解周期从400年压缩至3年。该技术已进入环保添加剂市场试点,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80亿元,为海洋生态治理提供全新工具。

3. Head Sports生物循环碳纤维球拍:可持续材料进军体育消费

海德体育联合东丽工业推出限量版Boom Raw网球拍,采用源自农业废弃物的生物循环碳纤维。东丽通过回收生物质废料制备碳纤维,减少对化石原料依赖,为体育用品行业提供低碳解决方案,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渗透。


四、国产替代与产学研协同创新

1. PEEK材料打破国外垄断:产业化进程加速

天赐材料宣布其PEEK(聚醚醚酮)产品进入中试验证阶段,已有小批量订单供应。PEEK材料除热门的机器人领域应用外,化工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销售的PEEK产品主要应用于电芯结构件改性材料;万润股份完成PEEK研发及中试,正推进下游验证。南京聚隆研发的PEEK材料则具备吸波、透波、低介电等特性,已在及特殊通讯领域实现航空大规模应用。崇德科技开发的PEEK材料滑动轴承在石油化工领域以及深井泵、燃气轮机等设备上应用较多。

2. 智仑新材料电子级环氧树脂:千万元融资助力技术突围

4月11日,智仑新材料宣布获千万元级融资,其凭借技术突破与市场验证,成功解决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卡脖子”难题。其电子级环氧树脂产品以高纯度、低氯含量与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覆铜板、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与高端电子油墨,区别于传统环氧树脂,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与应用优势。

3. 中山大学与珠海中冠合作: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技术落地

4月21日,中山大学与珠海中冠就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CO2-PCDL)合成技术达成成果转化协议。根据协议,中山大学向珠海中冠许可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合成的相关专利技术,双方共同对后续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合成的规模化产业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预期在珠海中冠建成产量达30万吨/年规模的工业生产线,产值预计超50亿元人民币。


五、结语:多维创新构建产业新生态

2025年4月的产业动态,生动诠释了高分子材料行业的三大主线:技术自主化(PEEK、POE单体国产化)、生产绿色化(生物基PTT、全降解材料)、应用全球化(比亚迪-沙特阿美合作)。随着年报数据的披露,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普遍升至8%-12%,预示着新一轮技术红利即将释放。未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跨领域技术融合、以及ESG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网络公开信息整理,旨在分享行业动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决策建议。文中所述项目进展、数据及企业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或准确性偏差,请以官方披露为准。本平台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作任何担保,读者应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来源:国高材测试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