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冠军整形成胸模,把金牌卖339万后移民的她,今咋样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23:55 3

摘要:有人说“都这岁数了别瞎折腾”,也有人劝她“好好做生意比什么不强”,连远在家乡的长辈都打来电话,担心她“晚节不保”。

从受人吹捧的奥运冠军,到整形参加胸膜大赛的选手。

甚至在退役后,不顾家人劝阻,将自己辛苦得来的金牌卖掉,然后带着全家移民。

她,就是陈晓敏。

她到底为啥这么做?难道真是“体坛败类”吗?

2016年,陈晓敏突然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中国胸模大赛的报名截图。

消息传开,亲戚朋友纷纷发来消息,有人说“都这岁数了别瞎折腾”,也有人劝她“好好做生意比什么不强”,连远在家乡的长辈都打来电话,担心她“晚节不保”。

可她只是把手机一放,照常去健身房锻炼,在她心里,既然决定要做,就不会被别人的话影响。

为了比赛,陈晓敏着实下了番功夫。那段时间,她频繁往返于悉尼和国内各大城市,跑了十几家整形医院。

在诊室里,她对着电脑上的手术模拟图反复琢磨,有时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护士记得,有次讨论隆胸方案时,她摸着自己锁骨下方的位置,小声问医生:“做完会影响做俯卧撑吗?”

手术前一晚,酒店房间的灯亮到凌晨,她盯着天花板翻来覆去,最后爬起来翻出以前的举重日记,在空白页写下“拼这一次”。

躺在手术台上,麻醉药起效前,她还在数手术室天花板上的方块瓷砖,数到第37块时,意识渐渐模糊。​

术后恢复的日子并不好过,伤口愈合时又痒又疼,她却像定了闹钟似的,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锻炼。

悉尼的冬天,她裹着厚外套在小区跑步,遇到熟人问起,就笑着说“活动活动筋骨”。为了练走秀,她把客厅的家具挪开,铺上旧床单当T台,踩着借来的高跟鞋一遍遍练习。

有次邻居来借东西,撞见她对着镜子调整胯部摆动的幅度,场面一度尴尬,但她只是擦了把汗,笑着说“找点新乐子”。​

比赛那天,上海的秀场挤满了年轻面孔。站在后台,陈晓敏听着前排观众的窃窃私语,手心直冒冷汗。

主持人念到她名字时,她深吸一口气,想起备战时在日记里写的,“要像举杠铃那样挺直腰板”。

聚光灯下,她看着台下观众惊讶的眼神,反而放松下来,毕竟当年奥运会夺金时,压力可比这大多了。

当宣布她晋级十强的声音响起,她突然想起以前的种种,忍不住红了眼眶。

打破亚洲记录

1977年,陈晓敏出生在广东农村。家里六个孩子,她排行老二。父母靠酿酒养活一大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

那时候,她放学就帮着家里搬酒坛子,干活特别利索,谁也没想到,这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以后会成为世界冠军,还走出了一条充满争议的人生道路。​

陈晓敏从小力气就比同龄人大多了,别的孩子玩泥巴、抱洋娃娃,她能扛起装满水的木桶;小伙伴在田里追着玩,她已经能帮父母搬几十斤重的酒缸。

11岁那年,鹤山县体校教练到村里招人,正巧看见她搬柴火,一下子就被她的力气吸引住了。回家跟父母一说,爸妈没犹豫就同意了:“想去就去,家里支持你。”

就这样,陈晓敏进了体校,开始练举重。训练特别苦,衣服经常被汗水湿透,手上全是茧子,但她从来不喊累。

凭着这股拼劲,1990年进了省体队,第二年加入广东队,1992年直接入选国家队,正式踏上职业举重路。​

1993年,16岁的陈晓敏,一下在全国出名了。第七届全运会上,她站在赛场上,稳稳举起杠铃,拿下女子54公斤级冠军,还六次打破亚洲纪录。

同年11月,在世锦赛上,她又把女子54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块金牌,全收入囊中,还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

一时间,她成了举重队的明星。可谁能想到,四年后,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

检查出兴奋剂

1997年,对陈晓敏来说,是命运急转直下的一年。

大赛前夕,她膝盖旧伤复发,疼得连走路都一瘸一拐。队医开的止痛药吃完了,她只能翻出抽屉里之前剩下的药应急。

谁能想到,那片不起眼的止痛药里,竟含有兴奋剂成分。药检结果出来后,禁赛两年的处罚像一记重锤,砸得她头晕目眩。

一夜之间,报纸上全是对她的指责,曾经追捧她的观众,也开始骂她“骗子”。陈晓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盯着墙上的奖牌发呆,那些辉煌的过往,此刻都成了扎在心里的刺。​

但陈晓敏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禁赛的两年,她在自家附近的小体育馆里,每天雷打不动地训练。

没有专业设备,就用水泥块自制杠铃,没人指导,就反复看以前的比赛录像。她的手磨破了又结痂,结痂了又磨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证明自己。

1999年,当她重新穿上国家队队服时,眼角忍不住泛起泪花。第二年悉尼奥运会,陈晓敏的腰伤和膝盖伤都没好利索。

站在赛场上,每一次弯腰抓杠铃,伤口都像被火燎一样疼,但她的眼神始终坚定。最后一次试举,全场观众都屏住了呼吸,只见她深吸一口气,大喝一声,稳稳地把杠铃举过头顶!

打破两项世界纪录,拿下女子63公斤级冠军的那一刻,她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卖出金牌移民

退役后的陈晓敏,做出了拍卖9枚金牌的决定。消息传开,质疑声不断。有人说她忘本,有人说她想钱想疯了。

但她只是默默地联系拍卖公司,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奖牌,被一件件送走。

当399万元的款项到账后,她第一时间回到家乡,看着希望小学破土动工,看着孩子们在崭新的教室里读书,她知道,自己做对了。​

2013年移民澳大利亚后,陈晓敏在当地的移民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没想到却去参加了胸模比赛。

在赛后她接受采访时,表示离开赛场后,依然在寻找生命的新可能。打破别人眼中的“不可能”,才是最想完成的挑战。​

如今,陈晓敏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充实又幸福。她经常通过视频,关注家乡希望小学的情况,一有空就组织公益活动。

她和丈夫经营着房地产事业,把孩子培养得优秀又懂事。

回顾自己的人生,她说:“我从来没按别人的期待活,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每一步都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勇敢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从奥运冠军到商业创业者,从被人质疑到赢得尊重,陈晓敏的人生充满故事。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运动员的人生不只有赛场,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体育精神才能有更多样的体现。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燕赵都市报、钱江晚报

免责声明:本账号部分图片和内容,都来自官方媒体或互联网,如果存在侵权或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马删除,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部分进行了润色,如有雷同,请不要当真

来源:巴普罗的独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