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两年通信员的我又兼任文书,看我太累,连长说:去当班长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01:44 2

摘要:【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我记得那是个夏日的清晨,连长在早操后把我叫到办公室。"小张,过来。"他放下手中的文件,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你看着太累了,去当班长吧。"

我愣在那儿,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当了两年通信员,又兼任文书,确实是累得够呛。可班长?我有那个能耐吗?

说起我当兵的事儿,得从75年说起。那年我刚满18岁,懵懵懂懂地入了伍。农村娃第一次离家,心里又害怕又兴奋。记得上车那天,我妈硬是塞给我一袋子红薯干,说是路上饿了能垫垫肚子。

新兵连的日子过得飞快。刚开始那会儿,每天早上听到起床号,我都恨不得把被子蒙过头顶。班长老王就会过来,二话不说掀被子,"小兔崽子,磨磨蹭蹭的像个姑娘家似的!"

"班长,再睡五分钟成不?"我迷迷糊糊地问。

"你当这是你家啊?赶紧起来,内务整理完还得出早操呢!"

说来也怪,当时觉得累得要死,现在回想起来反而成了乐子。记得有次整理内务,我把被子叠成了个歪歪扭扭的"豆腐块",班长看了直摇头,"你这叫什么玩意儿?再叠!"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终于把被子叠得棱角分明。

那时候天一亮就起床,洗漱完还得做早操。夏天还好,冬天那叫一个遭罪,北风呼呼地吹,手冻得跟冰棍似的,脸上全是鼻涕。但时间一长,倒也习惯了。

新兵结束后,因为我初中文化程度稍微高点,又会打字,就被分配到连队当了通信员。通信员听着挺威风,其实就是管理电话、发报、收文件这些事儿。我们连队在边远山区,条件艰苦,电话线时常被山里的风雨刮断,我得背着工具爬山去修。

记得刚去通信室那会儿,老通信员小李教我怎么接线。"这个插头插这儿,那个插那儿,千万别弄错了,弄错了首长找你麻烦。"他一边说一边示范,动作麻利得很。

"这么多线,我能记住吗?"我有点担心。

"慢慢来,多练几次就熟了。我刚来时比你还笨呢!"小李笑着说。

通信室是个不大的屋子,里面摆着几台老式电话机和一台电报机,墙上挂满了线路图和值班表。我和小李轮流值班,一个白班,一个夜班,倒得昏天黑地。

有次下了场大雨,电话线又断了。我和老李顶着雨往山上爬。

"小张,你说咱俩这是造了什么孽,大半夜的还得出来遭罪。"老李一边爬一边抱怨。

"别废话了,赶紧修好回去睡觉。"我的雨衣早就湿透了,冷风一吹,冻得直哆嗦。

雨水顺着脖子往衣服里灌,裤子湿透了贴在腿上,每走一步都"吧唧吧唧"响。找了半天才发现断线的地方,手电筒照着,我们蹲在泥水里接线。

"来,把这根线剥开,接到这边来。"老李手把手教我。

"这么黑,能行吗?"

"当兵嘛,没有不行的。"

等修好线路回到连队,已经凌晨三点多。我俩浑身湿透,饿得前胸贴后背。值班的战友给我们倒了杯热水,又从自己的铺盖底下摸出两块饼干。

"快吃吧,我妈寄来的,留着呢。"

就这一小块饼干,在那会儿简直比山珍海味还香。这就是当兵的日子,苦中有乐,乐中有情。

通信员干了一年后,连队文书老赵退伍了,连长又让我兼任文书。说是因为我字写得好,实际上是人手不够。一人干两份活,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处理通信业务,晚上还得写报告、整理文件。有时候熬到半夜,第二天早操还得准时起床。

我那会儿住的是通信室旁边的小屋,条件比其他战友好点,至少不用挤大通铺。但工作累啊,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

我那时候瘦得跟猴子似的,饭量倒是不小。记得有次吃午饭,炊事班长老赵看我往碗里扒拉饭,笑着说:"小张,再来点,看把你累的,都成竹竿了。"

"赵班长,您可是我亲人啊!"我乐呵呵地又添了一大勺。

食堂的饭菜说实话谈不上多好,大锅菜嘛,冬天萝卜白菜,夏天青菜豆角,荤腥少得可怜。但饿了就是香,特别是干了一天活儿后,一大碗米饭就着咸菜,比啥都香。

连队里的战友们都挺照顾我。通信室离食堂远,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吃饭,老赵就会给我留一份,用饭盒热着。冬天洗澡难,得走很远去澡堂,回来一身汗就得着凉,老李就会帮我打水回来,让我在通信室简单洗洗。

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收信和发津贴的日子。每个月十几块钱津贴,在那会儿也不少了。我总会省下一半寄给家里,剩下的买点零食或者存起来。

记得有次老家来信说我爸病了,我心里着急得不行,可又请不了假。连长看我整天闷闷不乐,问清情况后,特批了我三天假。

"小张,家里情况怎么样?"

"爸病了,听说挺严重的。"

"那赶紧回去看看,车费连队给报销。"

那次回家,看到我爸躺在床上,瘦了一大圈,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儿子,你不是在当兵吗,咋回来了?"爸看见我又惊又喜。

"请了几天假,来看看您。"

"别耽误你当兵,我没事。"

就这样匆匆忙忙在家待了两天,又得赶回连队。临走时,妈硬是塞给我一袋干粮,还有几双她织的袜子。坐在返程的车上,眼泪差点掉下来。

那时候没啥娱乐,晚上收听完广播,战友们就聚在一起聊天。老家来的信是最珍贵的,大家传来传去,一遍遍地读。我妈写信不识几个字,经常是让村里的小学老师代笔,内容无非就是家里一切都好,让我安心服役。

有时候,连队会组织看电影。一个礼拜能放一两场,都是些老掉牙的片子,但我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放映机一架好,大家搬着小板凳就坐满了操场,夏天的晚上,萤火虫飞来飞去,蚊子也咬得厉害,但没人在乎这些。

"小张,这次放啥片子?"老李问我。

"听说是《地道战》,又是抗战片。"

"看过八百遍了都!"

"那你不看拉倒,我去占位置了。"

就这样,两年的通信员兼文书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那天连长找我谈话,我心里还有点没底。

"连长,我...我行吗?"我不太自信地问。

"怎么不行?你在连队这么久,工作踏实,战友们也服你。三班正好缺个班长,你去那边准没错。"连长拍拍我的肩膀。

"那通信员和文书的工作..."

"会安排其他人接手,你别操心了。去吧,好好带兵。"

就这样,我从通信员兼文书变成了三班的班长。刚开始真是手忙脚乱,带着七八个兵,训练、生活、思想工作样样都得管。有个叫小刘的新兵,刚来时什么都不会,站军姿都歪歪扭扭的。

"小刘,腰挺直,目视前方!"我喊道。

"班长,我腰疼..."他小声嘀咕。

"那也得挺着!当兵哪有不吃苦的?我刚来那会儿比你还惨呢!"

小刘是南方来的,个子不高,皮肤白净,看着文弱,不像当兵的料。但他学东西挺快,尤其是打靶,眼睛特别准。我就经常鼓励他,让他多教教其他战友。

"班长,你看我打的咋样?"小刘兴奋地拿着靶纸给我看。

"不错嘛,继续保持。以后咱班打靶比赛就靠你了!"

说来也怪,我当班长后比当通信员还忙,却没那么累了。可能是责任不同了,心态也变了。看着班里的兵一天天进步,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班里有个东北兵,叫老丁,嗓门特别大,老爱吹牛。但人实在,有啥好吃的总会分给大家。有次他家寄来一包冻梨,又酸又甜,他愣是一人发了一个。

"班长,尝尝我们那的冻梨,保证比你们那的好吃!"老丁咧着嘴笑。

"行啊,回头我让我妈寄点红薯干,咱们换着吃。"

班里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有说东北话的,有说四川话的,刚开始都听不懂对方说啥,慢慢的也就习惯了。晚上熄灯后,大家经常聊家乡的事,谁家乡的姑娘最漂亮,谁家乡的饭菜最香,吹得天花乱坠。

有次夜间拉练,走了二十多公里山路,小刘的脚磨出了血泡,死活不肯走了。

"班长,我真走不动了..."他坐在路边,眼睛红红的。

我蹲下来,掏出随身带的创可贴给他贴上,"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实在不行,我背你。"

"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小刘咬着牙站起来,硬是坚持走完了全程。

回到连队后,我偷偷给他打了盆热水,让他泡泡脚。"以后出远门前,鞋里垫层报纸,能防止起泡。"我把自己的小窍门告诉他。

当班长也有烦心事。班里有两个战友老是不和,一个叫小王,一个叫小杨,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吵起来。一个说北方话,一个说南方话,说话方式不同,经常产生误会。

"班长,小杨又偷我的肥皂用!"小王一大早就来告状。

"我哪有偷,明明是借的,而且都还你了!"小杨不服气地说。

我只好把两人叫到一起,"都是一个班的战友,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以后谁要借东西,大声说一声,用完及时还,明白不?"

"明白!"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但转头又各自嘀咕起来。

晚上我把他俩安排一起打扫厕所,故意让他们独处,培养感情。没想到第二天两人居然成了好朋友,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发现都喜欢一个歌手,聊到一块去了。

后来听战友们说,我这个班长当得挺像那么回事。严厉中有温情,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其实我只是把老王班长和连长对我的那套用在了自己的兵身上。

退伍前,连长又找我谈话,问我想不想留队。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回老家。两年通信员,一年班长,军旅生涯教会了我很多,但家里还有老父老母等着我回去。

离开的那天,全班的兵都来送我。小刘偷偷塞给我一个小本子,里面写满了他在部队的心得体会,最后一页写着:"张班长,谢谢您的教导,我以后也要做个好班长。"

老丁给我带了一大包东北特产,沉得我差点拿不动。"班长,回家后别忘了给我写信啊!"他使劲拍着我的肩膀,差点把我拍趴下。

车开动的时候,我坐在窗边,看着他们越来越远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三年的军旅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回到老家后,我把部队的作息习惯带了回来。每天早起锻炼,做事雷厉风行。村里人都说我变了,变得更有精神了。我只是笑笑,心里明白,是部队给了我一个重塑自己的机会。

有时候梦里还会听到起床号,还会梦见那个雨夜修电话线的场景。醒来后,窗外是家乡的田野,而我,早已不是那个刚入伍时怯生生的农村小伙子了。

连长那句"去当班长吧"简简单单五个字,却让我的军旅生涯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从小伙子到一个能带兵的班长,这个成长过程让我受益终身。

偶尔和老战友相聚,我们总会想起那些在部队的日子。虽然苦,虽然累,但那种战友之情,那种集体生活的感觉,是我们这辈子都忘不了的。

退伍这么多年了,逢年过节我还会给老丁、小刘他们打电话,问问近况。虽然我们各奔东西,但那份战友情,却一直留在心里,温暖着我们。

如今回想起来,那三年的时光,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