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廿八春秋守爱如磐,黄土塬上绽“李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04:02 3

摘要:在同心县兴隆乡的黄土塬上,一株以爱为名的“李花”静静绽放了二十八个春秋。1976年出生的回族妇女李花,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命运赋予的重担,以永不褪色的孝善之光,穿透岁月的阴霾,照亮了盲眼婆婆与智障大姑姐的人生长夜。

在同心县兴隆乡的黄土塬上,一株以爱为名的“李花”静静绽放了二十八个春秋。1976年出生的回族妇女李花,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命运赋予的重担,以永不褪色的孝善之光,穿透岁月的阴霾,照亮了盲眼婆婆与智障大姑姐的人生长夜。

孝心如炬 温暖岁月寒霜

新婚燕尔的红绸尚未褪色,李花便赢来了人生的特殊考验:双目失明的婆婆与智力障碍的大姑姐。当同龄人还在享受新婚甜蜜时,她已在药罐与便盆之间忙碌穿梭。清晨,她用双手试熬汤药的温度;深夜,她端着温水为婆婆擦拭身体。八千多个日夜,她用细致入微的照料,编织起守护的经纬。2015年寒冬,婆婆病情恶化瘫痪在床,李花凭借“三温护理法”——严格把控汤药温度、擦身水温与被褥温度,凭借这份精心呵护,成功杜绝了褥疮的发生。2020年婆婆临终前紧攥着李花的手,浑浊的眼中满是感动与不舍:“这是我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才换来的亲闺女啊!”这句饱含深情的遗言,成为乡邻口耳相传的孝道典范。

爱心化雨 润泽残缺生命

智障大姑姐田成花的世界,因李花的到来而充满温暖与希望。每天清晨,李花为大姑姐梳理歪斜的发辫,总能换来她孩童般纯真的笑容。大姑姐对李花有着超乎想象的依赖,无论李花走到哪里,身后总会响起熟悉的脚步声,这节奏不一的脚步声,如同独特的生命韵律,陪伴了李花无数个日夜,早已成为她生活中最安心的背景音乐。每当李花有事不得不外出,大姑姐“撕心裂肺”的呼喊声和跌跌撞撞追赶的身影,让李花心如刀绞。为防止大姑姐走失,李花出门前总会反复叮嘱,而等李花归来,远远就能看见大姑姐站在门口翘首以盼的身影,一看到她,大姑姐就会像个开心的孩子一样,欢快的冲上前紧紧拉住李花的手。因天生疾病,大姑姐的情绪总是反复无常,为安抚她躁动的情绪,李花自创“手语沟通法”,建立起只属于她们的情感纽带。二十八年时光,李花将曾经疯癫的大姑姐,变成了会帮忙递剪刀的贴心家人,当大姑姐第一次颤巍巍端来热茶时,李花的泪水夺眶而出。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曾经衣衫褴褛的“疯婆子”,如今穿着整洁的花布衫,会抱着邻家婴儿哼不成调的儿歌。这份改变,让乡亲们无不惊叹。

温情作伴 滋养至暗人生

在李花精心打理的院落里,孝善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女儿传承了她深夜为奶奶按摩的孝心,儿子学会了耐心安抚大姑姐的包容。在岁月的长河里,49岁的李花用爱编织起一张温暖的网,将59岁的大姑姐温柔包裹。在李花眼中,大姑姐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亲属关系,她既是携手同行、互相扶持的姐妹,又是需要精心呵护、细心照料的孩子。每当旁人提起大姑姐,李花的眼眶总会泛起晶莹的泪花,那是心疼,是牵挂,更是多年来情感沉淀的见证。年近六旬的大姑姐,被时光刻上了岁月的痕迹,各种老年病也悄然找上门来。牙疼发作时,大姑姐常常疼得坐立难安,却因表达困难,只能默默承受;头痛来袭时,她眉头紧锁,眼神里满是无助,却不知如何描述自己的痛苦。面对大姑姐的“无声求助”,李花凭借着多年相处的默契和无微不至的细心观察,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异常。她会轻轻握住大姑姐的手,用轻柔的话语安抚情绪;会仔细回忆大姑姐近期的饮食起居、身体反应,耐心分析病情。无论是深夜里起身查看大姑姐是否因疼痛辗转难眠,还是一次次往返医院,不厌其烦地向医生描述症状,李花都毫无怨言。在李花的精心照料下,大姑姐的生活里多了一份安稳与温暖,而这份深厚的情谊,也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珍贵。

李花的“孝亲三字经”——“笑相迎、慢说话、勤换洗”成为邻里间传颂的治家良言。曾经冷清的老宅院,如今常有前来学习取经的邻家媳妇,这里俨然成了传播孝善文化的“小课堂”。每逢开春,兴隆乡王大套村的“李花”总是最早绽放。这位普通妇女用二十八年时光书写的孝善篇章,恰似新时代文明乡风枝头的第一朵报春花。每天清晨,依然能看见她牵着大姑姐的手,漫步在开满苜蓿花的田埂上,两个相依的身影,在朝阳的映照下拉得很长,宛如一部持续书写的文明长卷,向世人诉说着爱与坚守的力量。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