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春|《父母爱情》观感及编剧的故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06:57 5

摘要:电视剧《父母爱情》热播后,就一集不落地把它看完。它深深地吸引着我,剧中的人物、环境、情节,都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也是在军营中长大的,那里的一切都有着一定的共性:部队机关里的知识分子干部和工农干部;家属院里的随军家属和城市夫人;孩子窝里的闹将和才子……。在不同的军

作者/北京之春

电视剧《父母爱情》热播后,就一集不落地把它看完。它深深地吸引着我,剧中的人物、环境、情节,都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也是在军营中长大的,那里的一切都有着一定的共性:部队机关里的知识分子干部和工农干部;家属院里的随军家属和城市夫人;孩子窝里的闹将和才子……。在不同的军营演绎着相似的故事,只是精彩程度和浪漫色彩各有各的不同。

剧中以江司令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丁副参谋长和王副政委的爱情故事为辅线,呈现出一连串军营中的爱情。工农干部江司令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勇敢地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被貌美、文静、有文化、有情调,但出身资本家的安杰深深打动,迸发出爱情火花,最后锻造出爱情之果。他冲破重重干扰,甚至是危及个人前程,都义无反顾地和安杰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两人相依为命,尽管有文化的差异、家庭的悬殊,都在相互磨合、相互改造、相互适应、互补互助,苦中作乐,乐在其中,成为一对恩爱夫妻,令人羡慕,让人垂涎。

江司令的好友丁副参谋长是一个知识分子干部,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家乡农妇为妻。对江司令的恩爱夫妻生活早已仰慕。妻子病亡以后,使他再次燃起续弦有文化妻子的梦想,先与和江夫人一样,美貌、有文化,出身渔霸的葛老师谈婚论嫁,但遭到左得出奇,善于钻营的王副政委的阻挠,以政治生命相胁,吓退了丁副参谋长。丁后又与刁钻、不诚实的军医相恋,最终没有修成正果。最后又回到了原点,还是与深深爱恋、穷追不舍他的江司令的农村妹妹结婚,一起走完甜蜜,但仍有小小遗憾的爱情道路。

而拆了丁副参谋长美好姻缘的王副政委,最后却也因发妻早亡,娶了渔霸女儿葛老师为妻。不过这已到了文革结束以后,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以前做法的错误,并身体力行加以改正,只是这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又以王、江两家子女的婚姻,弥合了江、王、丁三人一生的恩恩怨怨,使三人成了亲戚,重新坐到了一起。

编剧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对部队生活了如指掌。故事真实感人,那个年代有多少军人曾因个人成分,家庭出身、爱人出身受到连累,影响进步,断送前程。人物刻画细腻、可亲可信。小人物有可爱之处也有可憎之时;大人物也是人,在生活中,与常人有同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情节设置跌宕起伏,各种冲突环环相扣,像吃口香糖,嚼着有味,满口余香,耐人寻味。

看完电视剧的故事,故事之外又生故事。看得过瘾,就想知道谁是编剧,认真注意了一下片头、结尾,结果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编剧:刘静。

如今重名重姓的太多了,还是到网上搜一下看看,是不是我熟悉的刘静。不过我心里还是有了几分把握,因为我知道,我认识的刘静,她父亲就是长岛警备区的领导,她当兵前一直在父亲身旁生活,我已隐约看到在剧中女儿们身上就综合着她的影子。有生活才能有创作,有那样的经历才能把多彩的故事输入笔端。

进一步借助互联网搜索佐证:刘静的简历和照片展现在我的眼前:刘静,女,1979年入伍(俗称80年兵),曾任总参通信三团班长、分队长、副教导员……。相片中微微发福的脸庞、秋水般的眸子、笑容可掬。这下可以拍板了,她就是我熟悉的军委一号台的刘静。

我和刘静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戴河暑期办公。我们都服务于首长,她是首长的顺风耳,我是首长的飞毛腿。她在军委疗养院,我在中直疗养院,相隔也就一里路。

红色的电波把我们串联在一起,偶尔的几次电话接听使我们相识。她耳功好,生人接电话,一下就能听出来,职业的责任使她免不了要盘问两句,我只好如实交代,自报家门。下次再接电话她就免了盘问,直呼我的姓氏,说明找谁,接听谁的电话。她声音甜美,咬字清晰,语速适中,和平常说话略有不同。她总是文明服务用语开头,自报军委一号台家门,服务极为标准。

我们一来二去就熟悉了,偶尔也问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哪年的兵,哪里入伍。后来听首长秘书说,她在军营中长大,父亲是长岛警备区的领导。不知不觉中我们拉近了心理距离,因为我也是在军营中长大的,有着相同的成长经历。后来,我们终于在北戴河火车站偶遇了,她们几个女兵去接站,我们去接专列。

首长秘书指着一个女兵介绍到:这就是刘静,军委一号台带班领导。她齐耳短发,长脸盘,黑里透红,两个浅浅的酒窝,秋水般的眸子,微笑总在里常驻,话未出口,笑容先绽。一件部队白衬衣,袖子卷到肘部,一条部队蓝裙子,一双黑布鞋,标准的女士兵着装。外有士兵的朴素,内有高雅的气质,身材亭亭玉立,说话像百灵鸟,语速快、嗓音亮,和电话中完全不一样。说到高兴的时候,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开朗的性格一览无余。她说话别人很难插上嘴,像在说单口相声,幽默搞笑。要是男兵和她打嘴仗,几人也不是她一人的个儿。

我们聊了一会儿,就各忙各的,第一次见面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又在中直二浴场相遇,海水把她染得更黑。一号台的姜皓杰、江丽萍、蒋凡,也在这时期先后认识。那时打长途是件很奢侈的事,认识了一号台的女兵,战友相互帮忙,打着首长旗号,打打军内长途是方便多了,与戍边的亲朋好友通话,心里暖洋洋的。后来多是在电话中见面了,不久后她就提干了,真为她高兴。

我预备党员转正那天,正好一号台往首长家接电话,姜皓杰听说后,开玩笑让我买糖请客,我真的买了糖送到通信兵大院门口,给包括刘静在内的一号台几个熟人,让她们共同分享我当兵政治生活中的喜悦。

1986年底,我已复员回石家庄,刘静已经是分队长了,她到石家庄接兵,正好到我工作的医院组织新兵体检,我们又不期而遇,惊喜雀跃,两人寒暄半天,相约到我家做客。

那时,通讯落后,当她和江丽萍相约而至到我家做客,我却因上夜校没在家等侯(因当时只留了家庭地址没约具体时间),到我下课回来,她们已经和我父亲聊了近一个小时。我进门忙给两位贵客道歉,不好意让她们坐了冷板凳。

我们又一起聊了半天,回忆北戴河往事,讲述彼此近况,她随部队来石家庄接兵,顺便看看老战友。江丽萍已经复员了,姜皓杰和蒋凡仍在部队服役,多年后听说她们也留在北京了……。我们谈资未尽,旁边的军营早已吹过了熄灯号,无奈只好结束会面,我把他们一直送出干休所大门外。

一晃我们失联28年,刘静已经历练、奋斗成一个小有名气的军旅作家,成为我们兵中的佼佼者。我真为她高兴,愿她能走得更远,登得更高,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观看一部电视剧,不但得到了精神的享受,还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找到了失联多年的战友。正是踏遍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可惜天妒英才,令人扼腕。我没有等到与刘静再相见的机会,她也没有等到她的已经杀青的新作《尉官正年轻》的正式公演,于2019年3月30日英年早逝,风华正茂时猝然陨落,如寒梅骤折,明珠暗沉。未尽之才似未展之翼,犹带晨露的蓓蕾未及绽放。真令人万分痛惜!

作者简介:从小在总参军训部(训练总监部)大院长大,后随父亲到陕西韩城支左,最后又随父亲离休定居河北省石家庄市。本人下过乡、当过兵、作过营销,现已退休,在北京带孙女。

来源:大院子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