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TX公司近期获准为美国陆军启动新型低层防空与导弹防御传感器(LTAMDS)雷达的低速初始生产。作为服役逾四十年的爱国者雷达的升级替代方案,LTAMDS雷达已通过8次飞行测试,今年达成里程碑C,正式进入量产部署阶段。美军通过中间级采购授权流程压缩研发周期,使该
据外媒报道,RTX公司近期获准为美国陆军启动新型低层防空与导弹防御传感器(LTAMDS)雷达的低速初始生产。作为服役逾四十年的爱国者雷达的升级替代方案,LTAMDS雷达已通过8次飞行测试,今年达成里程碑C,正式进入量产部署阶段。美军通过中间级采购授权流程压缩研发周期,使该系统的部署速度远超常规。Raytheon公司负责人称此成就“前所未有”,RTX预计年内再交付2台雷达,并计划将年产能从8台提升至12台,以满足包括波兰20亿美元订单在内的国际需求。
技术突破与测试验证
LTAMDS采用双面阵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设计,核心组件基于第三代氮化镓(GaN)半导体技术,较传统爱国者雷达的砷化镓(GaAs)组件功率效率提升3倍,探测距离扩展50%。在去年秋季的“英勇盾牌”演习中,该雷达成功实现360度全向覆盖,同时追踪12个高超音速滑翔体与24个巡航导弹目标,并在模拟对抗中引导PAC-3 MSE拦截弹完成双发齐射拦截。今年3月的实弹测试中,其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成功穿透敌方电子干扰,在强杂波环境下稳定跟踪半径800公里内的弹道导弹轨迹,验证了对分导式多弹头(MIRV)的早期预警能力。
采购模式创新
美军通过“中间层采购”(MTA)机制绕过传统《联邦采购条例》限制,采用敏捷式合同管理,将原型开发、测试验证与生产决策周期压缩至28个月。陆军快速能力办公室(RCO)透露,该流程整合了数字孪生建模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70%的系统验证工作,实际硬件测试仅针对最关键子系统。这种“设计-测试-迭代”并行模式使项目进度较常规国防采购提前3年,成本却降低18%。
产能提升细节
RTX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安多弗的智能化生产线已完成第三次技术升级,引入协作机器人(Cobot)进行阵列模块精密装配,关键工序良品率从82%提升至97%。为应对波兰订单需求,公司启动“双班次24/7”生产模式,并与其欧洲子公司签订备用组件供应协议,确保关键部件如行波管放大器(TWTA)的库存周转率优化至48小时。此外,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的测试场新增气候模拟舱,可同步开展沙漠风暴、极地严寒等极端环境验证。
作战体系整合
作为美军“综合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IBCS)的核心节点,LTAMDS通过开放式架构实现与“哨兵”A4雷达、“间接火力防护能力”(IFPC)系统及海军“宙斯盾”系统的数据融合。其配备的先进作战管理器(ABM)采用AI驱动的任务分配算法,可实时优化雷达资源,在应对饱和攻击时自动切换波束指向重点威胁方向。五角大楼演示视频显示,单部LTAMDS曾同时引导3枚拦截弹攻击不同方向来袭目标,并保持对残骸轨迹的持续跟踪。
国际市场布局
波兰20亿美元订单包含6套雷达系统及配套训练模拟器,其中2套将部署于苏瓦乌基走廊要地,与北约“增强型前瞻防御计划”(eFP)体系深度整合。除波兰外,罗马尼亚、立陶宛及亚太地区某未公开国家已进入采购谈判阶段。RTX国际业务部主管透露,针对出口型号将提供定制化频段适配服务,确保符合《瓦森纳协定》技术管制要求,同时保留90%以上核心性能。
长期发展规划
陆军计划到2028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届时将组建3个“分层防御营”,每个营配备6部LTAMDS与12部“持久盾牌”激光武器系统。RTX研发团队正开发Block 2升级版本,拟集成量子传感技术以应对下一代高超音速武器,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探测距离翻倍至1600公里。国防部成本评估与项目评价办公室(CAPE)预测,全寿命周期内单台雷达维护成本将较爱国者系统降低42%,主要得益于模块化设计与预测性维护算法的应用。
来源:中兵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