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件指出,中国通过系统性排查,排除了武汉作为新冠病毒自然起源地的可能性。例如,中国科学家对2019年9月至12月期间采集的43850份献血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未发现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对全国8万余份野生动物及家畜家禽样本的检测也未发现病毒传播证据。
2025年4月3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一份长达1.4万字的《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白皮书。
这份文件以官方身份首次系统性地指出:新冠病毒的起源与美国实验室活动存在高度关联,并呼吁国际社会彻查美国疫情早期的异常情况。
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全球对新冠疫情溯源的重新审视,也掀起了新一轮关于科学、政治与国际责任的激烈讨论。
科学证据:时间线与数据的“双轨验证”
白皮书的核心论据基于大量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和冷链输入研究的交叉验证。
文件指出,中国通过系统性排查,排除了武汉作为新冠病毒自然起源地的可能性。例如,中国科学家对2019年9月至12月期间采集的43850份献血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未发现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对全国8万余份野生动物及家畜家禽样本的检测也未发现病毒传播证据。
此外,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进一步削弱了“武汉起源论”的基础。
与此同时,白皮书引用了美国疾控中心(CDC)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公开数据,揭示了美国疫情的“早期信号”。例如:
南卡罗来纳州:2019年9月该州爆发的所谓“流感”病例,经回溯研究确认为新冠病毒感染,且病例在2019年11月至12月持续扩散。
美国9个州的新冠抗体阳性:2019年12月3日至10日期间,美国9个州的血清学检测中出现106份新冠抗体阳性样本,时间早于中国最早报告病例(2019年12月8日)。
威斯康星州与伊利诺伊州:2019年3月两地已出现类似新冠肺炎的病例,比武汉疫情爆发时间早9个月。
这些数据不仅挑战了“中国是病毒源头”的传统叙事,也暗示美国可能在疫情早期存在信息隐瞒或处置不当的问题。
实验室与生物安全的争议
白皮书特别提到了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异常事件。2019年8月,该实验室以“污水处理系统故障”为由紧急关闭,但同期流出的员工邮件显示,基地内部正在进行大规模消毒和人员隔离。
这一行为与弗吉尼亚州同期爆发的“神秘疾病”(54人感染,2人死亡)形成了微妙的时间关联。尽管美国政府未对此事件作出明确解释,但白皮书指出,德特里克堡作为BSL-4级实验室的所在地,其生物安全记录长期受到质疑。
此外,白皮书还披露了美国在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功能增益实验”(GOF)项目。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项研究曾尝试增强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而该项目的实验记录与新冠病毒的基因特征存在部分重叠。
尽管相关实验室否认与疫情直接关联,但此类研究的风险性已引发国际科学界的广泛担忧。
政治操弄与“病毒战”的指控
中国在白皮书中直言,美国将疫情政治化的行径已构成对全球公共安全的威胁。文件指出,特朗普政府在疫情期间多次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并试图通过污名化中国转移国内矛盾。例如:
密苏里州的诉讼案:2020年,该州以“中国囤积防疫物资导致疫情损失”为由,判中国赔偿244.9亿美元,被批评为“司法政治化”的典型案例。
经济与科技打压:在贸易战受挫后,美国政府借疫情问题对中国科技企业施压,试图通过“脱钩”策略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白皮书认为,美国此举的深层动机在于遏制中国崛起。2019年,中国GDP占美国的67%,预计将在2028年追平美国。
这种经济实力的接近触动了美国的“单极霸权”神经,而疫情则成为其实施“多维遏制战略”的工具。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争议
白皮书发布后,国际舆论场迅速分裂。支持中国观点的学者和媒体认为,文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证据链,呼吁国际社会重启对美国疫情早期数据的独立调查。
例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查尔斯·赖斯在《科学》杂志撰文指出:“将病毒溯源政治化的行为,比病毒本身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危害更大。”
然而,美国政府和部分西方媒体则对白皮书提出质疑,认为其“缺乏透明度”和“选择性使用数据”。白宫发言人表示:“中国试图转移对自身疫情初期应对不力的批评,但全球已形成广泛的共识——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不应被政治化。”
值得注意的是,世卫组织在声明中呼吁各方“以科学为基础开展合作”,并表示将重新评估此前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结论。这一表态被视为对白皮书内容的间接认可,但也凸显了国际社会在溯源问题上的复杂立场。
真相与公道:人类共同的课题
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超过1300万人死亡,数亿人感染。这场灾难不仅暴露了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也放大了国际政治博弈的阴暗面。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揭露,试图打破美国主导的“溯源叙事”。
然而,真相的追寻远非一纸文件所能完成。正如白皮书所言:“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唯有团结与合作,才能筑牢人类的健康防线。”未来,国际社会需超越政治分歧,以更开放的态度推动科学溯源,同时建立更公平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在疫情的长尾效应中,人类或许需要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当科学与政治交织时,谁来守护真相?谁又该为生命的代价负责?
来源:A独舌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