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生在大凉山的崇山峻岭间,虽自幼与山川为伴,心怀壮志的他决心跨越千山万水,将求学之路延伸至桂子山。大学期间,他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连续三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并成功保研,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校长奖”获得者、美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吉克五达。
出生在大凉山的崇山峻岭间,虽自幼与山川为伴,心怀壮志的他决心跨越千山万水,将求学之路延伸至桂子山。大学期间,他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连续三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并成功保研,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校长奖”获得者、美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吉克五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彝族小伙在华师寻梦、追梦的故事——
吉克五达,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1级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曾荣获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2024年中国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第18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湖北省二等奖等14项国家级、11项省级竞赛奖项。
出于对建筑和空间设计的浓厚兴趣,高考志愿填报时,吉克五达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因为它不仅与建筑息息相关,还融合了艺术、生态和人文等多重元素。这个选择不仅是对兴趣的追随,更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深刻探索。
进入华师以来,吉克五达思想积极,勤学上进。大二时,他就开始参加国家级专业竞赛,发挥专业特长、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通过持续的专业竞赛更好的发现并修补了自己的短板。
在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吉克五达荣获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这次获奖是一块里程碑,是吉克五达历经层层选拔的阶段性“果实”,激励着他更加努力的向前。
面对热爱的专业,他有着自己的见解。
“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不是为了一味融入民族元素而应该真正理解自己民族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获得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的作品——《莫格尼——彝族文化体验式酒店》,是他对彝族特色与科技结合的一次探索;
作品《碉阁拓境—在地韵生》中,他选择凸显了文化之“用”,融合原生土楼的特色设计出“实用+体验”式的社区服务中心,将居住与防御的实用建筑,打造成学习、互动和文化体验的沉浸空间;
此外,他还以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学院同学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彝族漆器,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获得国家级立项。
走出大凉山,吉克五达心怀感恩。四年来,他还坚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吉克五达走过很多个村落,领略当地的风俗文化、切身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他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护工作,以身作则,抵制谣言,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参加家乡森林防护员志愿者,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定期上山巡查火灾隐患;在寒暑假“千生画千村”社会实践中,他发挥所长,绘制墙绘,用画笔传播爱和希望……这些经历也让他收获了内心的满足,珍贵的友谊和回忆。
未来,他希望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设计师,用设计的力量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贡献一份力量。
良好的土壤,是嫩苗茁壮成长的生命根基。吉克五达在华中师范大学所读的环境设计专业以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位引领,持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于2020年获批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建设点,坚持用学科竞赛、科研活动充当“火把”,点燃学生对学习创造的热情。近些年来,专业助力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专业设计大赛中,获国赛奖项83项、省赛107项。
学成而去,离开华师校园,专业毕业生的身影遍及设计院、高校、地产公司,在包括AECOM、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武汉规划院、中建三局、融创国际等知名公司继续发挥专业才干。除了直接就业,还有部分学生进入伦敦艺术大学、丁汉特伦特大学、法国国立里昂美术学院、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在更高的学术舞台逐梦未来。
素材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官微、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官微等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