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2025年第5期目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09:59 2

摘要:今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作为历史绵延、文明传承载体的博物馆,身处智能技术迭代、地缘政治重构、环境气候变迁、贸易壁垒加剧及经济提振乏力等全球性的快速变化社会环境之中,其

《美术观察》2025年第5期封面

卷首语 PREFACE

学术立馆、内容为王,这博物馆、美术馆的老生常谈

文 / 牛克诚

今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作为历史绵延、文明传承载体的博物馆,身处智能技术迭代、地缘政治重构、环境气候变迁、贸易壁垒加剧及经济提振乏力等全球性的快速变化社会环境之中,其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博物馆日诞生于1977年,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频起步。在这近5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伴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而日益强盛。目前全国博物馆、美术馆总量已超过七千多家,去年全年接待14亿人次,“放票即秒空”“一票难求”几乎成为国内顶流博物馆、美术馆的预约常态,生动地映射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如何呵护并满足这一精神需求,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经营的必答题目,它要求博、美馆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创新叙事方式,从短期流量效应的追逐中走出,建构持久的意义生产方式及输出体系。

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塑造着博物馆、美术馆的经营、展览及开发等方略,这一切又集中体现在拓展展览的物理边界、营造情感交互的展览情境等,反映出博物馆、美术馆的经营苦心与努力。而当我们看到博物馆、美术馆在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而用尽了各种招术时,似乎忘了,那些静伫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历经千年风雪而凝结为厚重的文化包浆,其本身就是对于这个快速如飞时代的无声抵抗。有时,这种静默而深沉的力量可能要胜过那些电光闪烁的互动装置、镜面反射、沉浸式投影等高度视觉化景观。

本刊第4期的【观察家】选题是“弹幕,一种媒介关系的演进”,在“卷首语”中指出弹幕建构了一种新型交互方式。与弹幕不同,博物馆、美术馆的交互体验是具身的、现实的,有时甚至是可触摸的,从而让交互体验从云端落脚到人间大地。与此同时,它又向另一虚拟世界敞开了后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博物馆、美术馆提供了无限多样的展览手段与方式,以至不必动用文物、艺术品,通过展场影棚化就可俘获眼球、招徕打卡。AIGC生成的虚拟世界已融入游戏、电影、音乐会、娱乐、剧场效应,令人深度沉浸,而对于真实历史与物质世界的注释与提醒,将显示出博物馆、美术馆的专业实力,因为它拥有各类物质形态藏品。

无疑,博物馆、美术馆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标志着博物馆、美术馆发展已进入新业态。观展群体从专业型小众转向消费型大众,逛博物馆、美术馆,买文创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冰箱贴、香水、雪糕、环保袋等文创产品屡上热搜,以展览为内容的图片、视频常常霸屏于抖音、视频号、小红书。娱乐过程、消遣体验充满各种乐趣,也一定具有当下真实自我的生存意义,而用文物、艺术品唤醒受众对于文明的追忆、历史的沉思、文化的觉知,也并不一定是以生存优先为诉求的博、美馆的展览奢望。

尽管博物馆、美术馆的角色已经转为服务者,展览也从单向的知识输出转为观众为主体的价值共创,但观众来到博物馆、美术馆,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是打卡者还是求知者?是幻境想象还是现实思考?是娱乐消遣还是意义探问?……毕竟取决于博物馆、美术馆为受众提供的场域空间、展品内容及展览形式,而这些从根本上又取决于博物馆、美术馆的经营理念、运营机制和服务体系。为此,博物馆、美术馆的硬件设施与环境更新自不必说,在软件建设方面,更要做好藏品征集、研究、展示、展宣等工作,以学术优势发挥它们在知识生产、文明传承、审美普及、价值引领等方面的作用,以贡献于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术立馆、内容为王,这一博物馆、美术馆业界的老生常谈,在流量为上的当下更不止于“谈”,而是去“做”。

目 录

【观察家】ART OBSERVER

[热点述评]|建馆热潮下,美术馆(博物馆)如何运营?

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

共情场域与可持续发展——关于博物馆、美术馆运营的新思考 | 吴洪亮

美术馆的“资本”论 | 王璜生

美术馆运营的当代转型实践——从美术馆时代谈起 | 颜为昕

战略创新与价值重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营探索实践 | 郑晶

与城市共生长——城市美术馆的破局之路 | 肖飞舸

“扎根”与“行走”:美术馆策展路径的动态转向 | 林书传

[学术现场]

混沌的诱惑:列奥那多·达·芬奇与素描艺术 | [德] 弗兰克·费伦巴赫/撰、刘海平/译

【美术学】FINE ART RESEARCH

[鉴藏与审美]

《龙宿郊民图》画题画意考辨 | 陈亚建 朱剑

六舟有关两本怀素款《小草千字文》的鉴藏研究——兼论其斋室收藏空间 | 陈晗

理感与山水:魏晋时期山水画审美初探 | 李丁

卡尔·凡卢《美惠三女神》的“失败”:审美冲突与社会政治危机的交叠 | 杨宇婷

[媒介与叙事]

明代版刻在美术史研究中的价值——以《程氏墨苑》版刻书迹为中心 | 边恩慈

中国画“泼墨”的传统内涵与现代转向 | 张善棋 郭世杰

张乐平“三毛”漫画在抗战时期的转型与搁置 | 王朴之

[图式与风格]

圣域之花——辽金花塔形制溯源及图像意涵 | 胡泊

“危机时代”语境下弗里德里希的橡树图像研究 | 马宁

王冕墨梅画的风格来源及图式特征 | 侯路

近代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演变与民族化塑造 | 朱科丞

[主题与思想]

正统、权威、灵效:宋元禅宗人物画的图文关系 | [英] 莫友柯/撰、金宗学/译

中国传统绘画中鸿雁题材思想初探 | 吴冰 吴筱蘅

历史、地域与文化共同体:中国近代长江主题美术创作摭论 | 任军伟 罗无为

【美术家】ARTISTS

[本期人物]

祁海峰绘画中的视觉叙事与文化转译 | 李延

传统转译与当代阐释——黄华三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法建构 | 李婷婷

精神的呼唤与意志的表达——段江华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 汪森程

[作品选登]

封三:欧阳波

尚会平 · 刘晓龙 · 鲁嘉漪 · 司冬利 · 陈夏 · 翁东翰 · 何涵虚 · 何东润 · 刘峻岩 · 郝恩 · 董亮 · 唐卉 · 祝溪 · 谭建明 · 陈建 · 王燕红 · 周韦纬

Contents

ART OBSERVER

Empathetic Fiel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New Thoughts on the Operation of Art Museums | Wu Hongliang

The “Capital” Theory of Art Museums | Wang Huangsheng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of Art Museum Operation — Starting from the Art Museum Era | Yan Weixin

Strategic Innovation and Value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al Practices of China Grand Canal Museum | Zheng Jing

Co-Grow with the City — The Breakthrough Path of Urban Art Museums | Xiao Feige

“Rooting” and “Walking”: The Dynamic Shift of Art Museum Curating | Lin Shuchuan

The Temptation of Chaos: Leonardo da Vinci and the Art of Drawing | Frank Fehrenbach

FINE ART RESEARCH

A Textual Study on the Title and Thematic Meaning of Longsu Jiaomin Tu | Chen Yajian Zhu Jian

A Study on Liu Zhou’s Collection of Two pieces of Huai Su’s Thousand Character Classic in Cursive Script with a Side Discussion on the Collection Space in Liu Zhou’s Studio | Chen Han

The Failure of Carle Van Loo’s The Graces: The Coincidence of Aesthetic Conflict and Sociopolitical Crisis | Yang Yuting

The Flower of the Holy Land: The Origin and Image Implication of the Liao and Jin Dynasty’s Flower Pagoda | Hu Po

A Study of Friedrich’s Image of Oak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me of Crisis” | Ma Ning

Legitimacy, Authority and Efficacy: Text and Image in Song-Yuan Chan Figure Painting | Malcolm McNeill

来源:美术观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