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破除“审计霸王条款”,特许经营项目迎来新机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0:01 2

摘要:2025年6月1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即将施行,其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不得强制要求以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结合2024年最高院“背靠背条款司法解释”精神,这一条款被视为对“审计拖延支付”乱

2025年6月1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即将施行,其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不得强制要求以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结合2024年最高院“背靠背条款司法解释”精神,这一条款被视为对“审计拖延支付”乱象的终结,环卫行业尤其是特许经营项目将迎来重大变革。

国务院第802号令《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将于2025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政策核心破除了“审计霸王条款”,终结支付拖延。“以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这是在以往国企或者政府投资项目里面常见的条款,也是制约企业回款和利润精算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条例》实施后,可实现从“审计结算”到“合同结算”的转变。《条例》第十二条明确否定了以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的强制性要求,强调合同双方应基于平等协商确定结算条件。这与全国人大常委会2017年对地方性法规的纠偏一脉相承——此前多地规定政府投资项目“以审计结果为结算依据”,导致企业因审计拖延陷入资金困境。

2024年最高院明确“背靠背条款”(即以第三方付款为前提的支付条款)若损害公平交易原则,可能被认定无效。结合《条例》精神,未来合同中若约定“以审计结果为支付条件”,可能因违反公平性被判定为无效条款,企业可主张直接结算。最高院司法解释的“最后一击”,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

这一点对环卫行业的意义比较重大,特别是政府主导的特许经营或PPP模式的环卫项目,此前因审计流程漫长导致企业回款周期长、资金压力大。新政实施后,企业可依据合同直接主张权益,减少“垫资经营”风险和“审计缩水”的财务损失。

《条例》的实施,对环卫特许经营项目主要产生三大影响,企业可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首先是倒逼合同条款规范化,明确权责边界。部分地方政府在特许经营协议中设置模糊条款,例如“以审计调整服务费”或“以财政资金到位为支付前提”。《条例》要求合同必须明确检验、验收及付款期限,且禁止设置不合理支付条件。未来企业需在签约阶段强化条款审核,明确结算节点。

其次是可缩短回款周期,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环卫特许经营项目(如垃圾处理、清扫保洁等)合同金额大、周期长,此前常因政府审计延迟导致企业垫资运营。例如,某光伏扶贫项目因审计拖延,施工方无法结算工程款,直接引发欠薪问题。新政实施后,企业可要求按合同约定时间结算,避免资金链断裂风险。

第三是推动行业竞争,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2023年国办函115号文强调“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而《条例》进一步消除结算风险,增强民企信心。企业投资额完全由合

同来约定,不会在受审计影响被扣减,投资收益率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支付保障与政策倾斜双管齐下,环卫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民企投资潮。

由此可见,《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仅是一场“支付革命”,更是环卫市场化改革的催化剂。对中小企业而言,这是打破“弱势地位”、争取公平交易的关键一步;对行业而言,这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契机。

当然,任何政策都是双向的奔赴,在政策法规完善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完善自身,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合规”来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环卫数智网认为,企业至少需从三个方面来占得先机。

其一是开展合同修订与风险排查。对现有项目,梳理合同中是否存在“以审计为结算依据”、“背靠背付款”等条款,及时协商修订;对新签项目,明确约定验收标准、付款期限(如《条例》规定的“交付后30日内支付”),并加入逾期利息条款(日利率万分之五)等。

其二是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建立账款追踪机制,对逾期支付行为及时投诉。根据《条例》,县级以上政府需设立投诉平台,且拖欠方将被纳入信用黑名单。企业要利用好这个工具;同时要善用应收账款融资,新政支持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为担保融资,并要求债务方30日内确认债权关系。

其三是关注政策联动,把握市场机遇。PPP新机制与《条例》形成合力,聚焦使用者付费类项目(如垃圾处理费)成为重点,企业可瞄准此类现金流稳定的领域。比如海安市通过审计整改收回119万元违规收费,同时修订特许经营协议条款,这样的案例可供参考学习。

政策红利期已至,谁能率先适应规则,谁就能在环卫市场化浪潮中抢占先机!环卫数智网聚焦行业,倡导行业正能量,创新行业发展思维,欢迎咨询合作!

来源:扫地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