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触目:截至2024年8月,湖北十堰、襄阳、宜昌等鄂西北地区连续40天无有效降水,土壤相对湿度跌破40%,达到特旱等级。
符号表情总结:️⚡
---
为何紧急增雨?湖北多地“喊渴”
1. 极端干旱实况
- 数据触目:截至2024年8月,湖北十堰、襄阳、宜昌等鄂西北地区连续40天无有效降水,土壤相对湿度跌破40%,达到特旱等级。
- 连锁反应:丹江口水库水位降至158米(常年同期165米),威胁南水北调中线供水;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受旱面积超50万亩。
2. 防火压力剧增
- 火险红色预警:神农架林区森林火险指数达5级(极高),7月已发生3起山火,人工增雨成“以水灭火”关键手段。
3. 生态修复需求
- 湿地告急:洪湖、梁子湖水位同比降1.2米,候鸟栖息地萎缩,需人工干预维持生态平衡。
---
如何“造雨”?科学武器揭秘
1. 装备上阵
- 火箭弹+飞机:十堰市发射增雨火箭弹120枚,宜昌出动运-12飞机播撒碘化银焰剂,覆盖云层厚度≥2公里。
- 地面监测网:依托气象雷达实时追踪云层移动,锁定过冷水含量>0.1g/m³的“潜力云”。
2. 催化剂原理
- 碘化银微物理效应:AgI颗粒作为凝结核,促使云中过冷水滴碰撞合并,触发降水效率提升20%-30%。
- 安全争议:单次作业碘化银用量≤50克/平方公里,远低于环境安全阈值(1000克/平方公里)。
3. 精准时机选择
- 黄金窗口期:选择午后至傍晚对流云发展旺盛时段作业,增雨概率超60%(夜间云层稳定则效果打折)。
---
️ 增雨效果与局限:能否扭转旱局?
1. 局部显著改善
- 房县案例:8月15日增雨后,4小时降雨量达23毫米(常年同期仅5毫米),水库蓄水量回升5%。
- 森林火情:神农架林区增雨后火险指数降至3级,扑火队得以控制零星火点。
2. 天然条件制约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云层过薄或温度过高(>-5℃),催化剂无法激活降水,作业可能“空投”。
- 区域失衡:江汉平原湿度较高易增雨,鄂北岗地因常年干旱云系稀薄,效果有限。
---
⚠️ 公众需知:人工增雨≠呼风唤雨
1. 安全提示
- 避让作业区:火箭弹残骸落点半径3公里内禁止进入(湖北已划定十堰、襄阳等6市27县作业禁区)。
- 防雷指南:增雨期间避开空旷地带,关闭车载电子设备。
2. 生态影响
- 利弊权衡:短期缓解旱情但无法根治气候变化,过量增雨或改变区域水循环(如汉江中下游或现汛期洪涝)。
3. 政策联动
- 应急响应升级:湖北省气象局启动Ⅲ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预案,联合水利、农业部门统筹用水分配。
---
实时进展查询
- 官方渠道: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官网每日更新作业动态。
人工增雨是应对极端天气的“辅助手段”,治本之策仍需推进节水农业、生态补水等长效措施!
来源:帕拉达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