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洛杉矶Melrose潮街上演魔幻一幕:凌晨3点的寒风中,2000多个年轻人裹着毯子排队,只为抢购售价203元人民币的LABUBU搪胶毛绒玩具。而在曼谷Central World商场,泰国公主刚晒出自己抽中的隐藏款盲盒,社交平台瞬间涌入10万+求
2025年4月,洛杉矶Melrose潮街上演魔幻一幕:凌晨3点的寒风中,2000多个年轻人裹着毯子排队,只为抢购售价203元人民币的LABUBU搪胶毛绒玩具。而在曼谷Central World商场,泰国公主刚晒出自己抽中的隐藏款盲盒,社交平台瞬间涌入10万+求代购的评论。
这个让全球年轻人上头的中国品牌,正是泡泡玛特。从北京中关村的小破店到市值超2600亿港元的潮玩巨头,它用公域流量挖金矿,用私域流量造护城河,硬生生把塑料玩具做成了跨越国界的“情绪硬通货”。
01
公域战场:文化解药与流量狂欢
(1)本地化不是换皮肤,是造灵魂
当其他品牌把“出海”等同于“换包装卖货”,泡泡玛特玩起了文化变形记:
A、泰国版Labubu穿上绚丽的泰式传统服饰,模仿起优雅的指甲舞。服饰上精致的金色刺绣、灵动的配饰,完美还原泰国风情。这一形象被泰国旅游局看中,成为“微笑之国体验官”,不仅出现在旅游宣传册上,还被印在城市海报里,吸引着游客深入了解泰国文化,也让Labubu收获了大量泰国粉丝。
B、墨西哥骷髅头Tycoo赶上亡灵节,化身为温情的亲情使者。它头戴墨西哥特色宽边帽,身着绣有家族徽记的传统服饰,手捧献给逝者的万寿菊。人们购买Tycoo摆放在家庭祭坛上,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这一创意使Tycoo销量暴增900%,成为节日爆款,还让潮玩承载起墨西哥的文化与情感。
C、巴黎卢浮宫限定款将《山海经》里的九尾狐与卢浮宫经典元素融合。九尾狐那飘逸的九条尾巴幻化成卢浮宫壁画的色彩与线条,身体融入了卢浮宫建筑的几何美感。法国人对这神秘的东方神兽十分好奇,为了解背后的“玄幻”故事,纷纷学习拼音“xuan huan”,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文化热。
这波操作堪比文化界的“百变小樱”,用当地语言讲全球年轻人的情绪故事。就像在曼谷开快闪店时,店员发现泰国人爱捏泡泡纸减压,便推出“捏捏乐”盲盒配件。它做成可爱的泰式水果模样,菠萝、芒果的造型逼真,颜色鲜艳。捏起来不仅解压,还充满趣味。当月复购率飙升58%,成功抓住了泰国消费者的心。
(2)DTC模式下的降维打击
泡泡玛特把“农村包围城市”玩出国际范:
A、试水阶段:在法国博物馆开艺术快闪店,把潮玩包装成“可收藏的当代艺术”
B、攻城阶段:把旗舰店开进伦敦牛津街、纽约第五大道,与LV、Gucci当邻居
C、收割阶段:2025年启动四大区域总部,本地团队决定90%的选品
这套组合拳打得比漫威宇宙还连贯。比如在越南,他们发现摩托车是国民交通工具,直接推出可挂在车头的迷你盲盒,三个月卖出200万件。
(3)顶流IP+社交货币制造机
A、与迪士尼联名推出星战盲盒:泡泡玛特和迪士尼合作,把《星球大战》里的经典角色做成盲盒。像黑武士、冲锋队员的形象被设计得十分精巧,细节满满。欧美宅男本就痴迷《星球大战》,看到这些盲盒,情怀瞬间被点燃。他们喊着电影里的经典台词“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迫不及待地购买,想集齐整套,让盲盒销量一路飙升。
B、 TikTok上发起#UnboxingMagic挑战:泡泡玛特在TikTok发起#UnboxingMagic挑战,鼓励用户分享盲盒开箱视频。盲盒开箱的未知感极具吸引力,用户为赢取奖励积极参与,分享自己拆盒时的惊喜、期待。这些真实有趣的视频引发大量关注,播放量超50亿次 ,让泡泡玛特在TikTok上迅速走红,吸引更多人种草。
C、曼谷店开业请Lisa现场抽盒:泡泡玛特曼谷店开业请来人气偶像Lisa现场抽盒。Lisa在亚洲人气极高,消息一出,粉丝们疯狂了。大家都想近距离看偶像,还期待能抽到同款盲盒。为抢入场券,粉丝们在店门口大排长龙,现场十分火爆,甚至把店门玻璃挤碎,这场活动让泡泡玛特在泰国的知名度瞬间拉满。
D、“半开放宇宙”策略:泡泡玛特的“半开放宇宙”策略超有创意,以Labubu为例,设定它是森林小精灵后,让用户自由创作故事。美国粉丝热情高涨,有人写Labubu在森林冒险的故事,有人编它和其他精灵的友情故事。还有人给Labubu玩偶举办婚礼,让Labubu的故事越来越丰富,也加深了粉丝对品牌的热爱。
02
私域王国:让用户成为“养成系股东”
(1)当代赛博庙会—小程序
泡泡玛特把抽盲盒做成了线上赌场+社交广场:
A、3D摇盒功能让用户产生“我能算概率”的错觉,人均每天点击23次
B、幸运值系统逼死强迫症:分享给好友猜盒得积分,积分换提示卡
C、转赠功能催生二手交易市场,隐藏款溢价最高达148倍
这个数字游乐场有多上头?2024年双十一,美国大妈学会的第一句中文是“帮我砍一刀”,第二句是“求换隐藏款”。
(2)宗教教会—社群
泡泡玛特把微信群玩成了潮玩界的“地下教会”:
A、自发裂变:90%社群由用户自治,管理员用“黑话”管理(比如“端盒”=买整箱)
B、仪轨设计:每周五晚8点全球同步“开盒仪式”,直播间同时在线超500万人
C、圣地巡礼:会员积分可兑换潮玩展VIP席位,日本宅男为抢名额提前半年吃泡面攒钱
D、最骚的操作是“娃衣众筹”:用户在社群投票决定下季玩偶穿什么,泰国限定款草裙装就是这么来的。
(3)会员体系的氪金魔法
泡泡玛特把付费会员做成“身份阶级制度”:
A、青铜会员:享受9折,但买不到限量款
B、钻石会员:提前3天抽隐藏款,还能给设计师打Call
C、黑卡会员:私人派对偶遇王宁(创始人),定制刻字服务
这套体系让美国00后为冲等级兼职送外卖,新加坡富二代直接买空机器人商店刷积分。2024年会员复购率49.4%,相当于每个粉丝每年买12个盲盒。
03
公域私域的双螺旋奇迹
泡泡玛特的成功,本质是完成了“流量-用户-文化”的三级跳:
A、公域捕鱼:用文化混搭制造新鲜感,TikTok、ins等平台就像全球化的鱼塘
B、私域养鱼:通过小程序、社群把路人粉养成“妈妈粉”,人均氪金超1100元/年
C、鱼变飞鱼:用户自发成为文化传教士,比如西班牙粉丝用中文唱IP主题曲
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出海逻辑——不是把中国产品卖到国外,而是让全球年轻人帮中国IP写续集。就像Labubu在墨西哥变成亡灵节吉祥物,在法国又化身罢工队伍的“自由女神”。
04
暗礁与启示
当然,泡泡玛特也面临挑战:
A、品控危机:越南工厂瑕疵品率高达15%,北美用户吐槽“我的Molly长得像特朗普”
B、审美疲劳:2024年新IP存活率仅3%,设计师集体患上“创新焦虑症”
C、伦理争议:英国议员指控盲盒是“合法赌博”,要求标注中奖概率
但这些痛点反而印证了其模式的可复制性:
A、文化解耦能力:IP内核是情绪而非符号,能适配任何文化场景
B、用户共创生态:3万多个自治社群就是免费的产品实验室
C、DTC基础设施:全球布局的工厂、仓库、数据中台构成护城河
结语
当Z世代在东京秋叶原举着Labubu玩偶跳宅舞,在纽约地铁里交换隐藏款,在巴黎咖啡馆给玩偶摆拍ins风大片时,泡泡玛特早已不是卖玩具的——它成了全球年轻人的情绪翻译器。
这种成功启示我们:公域要造梦,用文化混搭打破“东方神秘主义”刻板印象,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和文化融合,吸引全球用户的关注;私域要养魂,让用户从消费者变成共创者,建立良好的用户关系和社群生态,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增长要玄学,把确定性(标准化产品)和不确定性(盲盒机制)搅拌成瘾性,利用人性的特点,激发用户的消费欲望。
下次当你看到外国友人咬牙切齿地摇手机抽盒时,别忘了这背后藏着一套中国式运营哲学:用公域流量撒网,用私域生态收网,最后让全世界自愿入网。(完)
来源:江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