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假期期间,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各文博场馆迎来客流高峰。中心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通过精品展览、特色讲解、文化展演、社教活动等,全力打造安全、便捷、有温度的文化体验空间,让每一位观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五一”假期期间,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各文博场馆迎来客流高峰。中心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通过精品展览、特色讲解、文化展演、社教活动等,全力打造安全、便捷、有温度的文化体验空间,让每一位观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一、多举措夯实参观体验基础,让观展更安心
科学调控流量,保障有序游览。五一假期里,各场馆参观热潮涌动,观众数量不断增多。为让观众拥有安全、舒适且有序的参观体验,博物馆开启了预约限流入馆方案,推行“预约 + 分时段”的参观模式。借助动态调节入馆人数、细致地进行流量管控以及批次疏导等方式,全力确保场馆内始终维持舒适的参观环境。
延长开放时长,助力错峰参观。为充分契合游客的参观需求,五一假期期间,各机构工作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岗,做好各项接待准备。不仅如此,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延长至18:00,为游客提供了更充足的错峰参观时间段。
强化全域安防,守护观展安全。面对大幅增加的客流量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各场馆进一步增派安保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加大展区巡逻的频率。同时,严格执行各项安检措施,全方位构建安全屏障,为观众打造安心、放心的参观游览氛围。
二、便捷服务触手可及,让观众更舒心
便民设施,无微不至。场馆内设置免费寄存柜,同时开通“无包通道”,显著提升了安检效率,让观众入馆更加便捷,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以轻松的心情开启参观之旅。馆内贴心配备轮椅、雨伞、免费饮水机等便民设施,设置游客休息区和母婴室,让观众享受高效、舒适且有温度的参观体验。
绿色通道,暖心提速。6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军人等特殊群体可凭借相关证件免费进馆参观。假期恰逢聊城半程马拉松赛事和聊城首届国潮文化旅游消费周盛大启幕,运动员和身着汉服的游客无需预约即可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入馆参观山陕会馆等部分场馆,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文博场馆服务的人性化关怀,让特殊群体也能平等、便捷地享受文化资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尊重。
技术赋能,智慧体验。升级更新导览标识,让观众能够更轻松地找到各个展区。同时,提供多样化智能导览设备,满足不同观众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无论是喜欢听讲解的观众,还是习惯自主探索的观众,都能获得更优质的参观体验,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三、多彩活动点亮假期,文化沁润抵人心
精品展览,领略多元文化魅力。运河文化博物馆精心筹备了一系列精品展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参观“翰墨江南 尺素事情——太仓博物馆藏清末民初名人手札展”感受清末民初文人的思想与情感,领略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红色摇篮——追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女子的伊万诺沃时光”带观众重温革命历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通过“大地——杨中良作品中国山水名城巡回展·聊城”观众可以欣赏到杨中良先生笔下的山水名城,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民风匾韵——馆藏民间匾额微展”让观众领略到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志愿讲解,传递文化温度。五一假期,除专职讲解员外,中心各场馆还组织开展了专家讲解、小讲解员、汉服秀讲解等多场次公益讲解活动。专家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为观众深入解读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小讲解员们用稚嫩而热情的声音,传递着对文化的热爱;汉服秀讲解则让观众在欣赏精美汉服的同时,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这些公益讲解活动,让更多观众深入领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魅力,拉近了观众与文化的距离。
研学体验,启迪探索之趣。各场馆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教育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5月1日上午,傅斯年陈列馆内举办了“跟着傅斯年学考古”系列活动,许多热爱考古的中小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知识讲解与实践体验,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了考古学的魅力,在心中播下了文化探索的种子。此外,运河文化博物馆、铁塔文化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等也开展了一系列劳动主题的研学活动,如“博文知物——劳技匠心”“劳动创意趣——彩绘帆布包”等,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启迪探索之趣。
非遗展演,感受传统艺术魅力。在聊城山陕会馆和运河文化博物馆,五一期间安排了传统戏曲表演和杂技展演,一招一式尽显功底。同时,非遗展示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剪纸艺人指尖灵动,红纸在他们手中化作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面塑匠人精雕细琢,一团团彩面变成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一系列展演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风采。
公益观影,享受光影文化。运河文化博物馆学术报告厅还举办了公益观影活动,《小小的我》《假爸爸》《抓娃娃》《姜子牙》等影片陆续上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光影盛宴,让大家在参观之余,也能享受电影的乐趣。
四、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守护文化传承
“五一”假期,当多数人在享受休闲时光时,各文博场馆的工作人员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清晨,他们早早来到场馆,检查每一处角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游客的到来。随着游客纷至沓来,他们忙碌于售票、安保、引导参观等工作,同时将场馆深厚的文化底蕴传递给每一位访客。他们深知,守护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责任,更是使命。看着传统戏曲、非遗技艺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看着文化传承的火炬在他们手中稳稳传递,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坚守与努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更多人走进来,领略、热爱并传承它们。
随着假期文博热的持续高涨,越来越多的游客将文博场馆纳入旅游行程。五一假期激增的观众数量,对各场馆的游客接待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全新挑战。未来,文物中心将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观众需求为核心,持续优化服务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推动聊城文旅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文旅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