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读《水浒传》,只感悟的血腥与暴力,一路上的打打杀杀,血雨腥风,到头来,死的死,伤的伤,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有开头说是顺应天星,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冥冥自有注定,其实只是作者的一点障眼法而已。
初读《水浒传》,只感悟的血腥与暴力,一路上的打打杀杀,血雨腥风,到头来,死的死,伤的伤,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有开头说是顺应天星,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冥冥自有注定,其实只是作者的一点障眼法而已。
其实,据史学家解说,《水浒传》映射明朝现实,也是以史喻今的方式来针砭现实,而且映射明朝宫廷三大案,至于历史我们不去细说,就字面意思来说,也说一说《水浒传》中的恩怨情仇。
一武松的情感纠葛。
有人说,如果当时潘金莲示爱的时候,武松稍有松动,便不会有以后的王婆、西门庆的乘虚而入,也就不会有以后的狮子楼惨案;但是笔者认为,一是因为要塑造武松高大上的形象,所以武松不会答应,而且如果真的出现了他俩的两情相悦,那也是叔嫂乱伦,武大郎又岂会听之任之,最后还是兄弟反目,武大身死,因此上在人物设计上,潘金莲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角色,不管怎样都不会脱离死亡的结局。
而真正让武松动心的是丫鬟玉兰,因为这时候的武松已经在心理上放松,放弃了打打杀杀的生活,用现在的言语来说就是他选择了躺平,想好好的享受生活,但是现实往往很残酷,最后他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蒋门神、张都监的奸计时,他的人设一下子崩塌了,于是他又选择了大杀四方,最后浪迹江湖。
有的人说,既然他对玉兰动了真感情,为什么还要杀她呢。杀潘金莲是必须得杀,而杀玉兰是不得不杀,的确武松对于玉兰动了真感情,玉兰对于武松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也就是说两人是恩爱的,但是,作为杀神的武松在鸳鸯楼大杀四方,如果放过玉兰,一是她的生活会变得一团糟,谁愿意和一名杀人犯的妻子交心,她将成为别人眼中的众矢之的,二是张都监被灭门,官府总得要有个交代,不敢找武松,但是柔弱的玉兰,必定会成为替罪羊,因此也难脱一死,倒不如一并杀之,倒让她留下忠主的名声。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当玉兰在自己面前殒命的时候,武松的心在滴血,自此后,他也再无牵挂,成就了英雄的威名,但是苦了红颜。
二、林冲的人生之路。
林冲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是对于林冲本人,不敢恭维。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也一样。他是一个假君子,真小人。他最大的特点就,隐忍与狠毒并存;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娘子,为了能在东京城立足,为了自己政治前途,他都能忍。而这样的人城府更深,更是十足的小人。“误闯白虎堂”,充军发配,这时候的他还做着能够官复原职的春秋大梦,以至于“大闹野猪林”时,他把自己的过命兄弟都出卖了,鲁智深本不想暴露身份,林冲绝对知道,但是他还是跟董超、薛霸说了鲁智深的名号,想在这件事上撇清自己,这个时候暴露出了人性的弱点,只因为看透了小人的嘴脸,在以后的水泊梁山好汉排座次之后,鲁智深一直对他敬而远之,不再深交。
而林冲真正的黑化之时,就是“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这时候的林冲终于梦醒了,黑暗的官场根本不是他的容身之所,于是一杆长枪,完成了懦夫向英雄的转变。说起狠毒,梁山上谁也不如他,正如《西游记》中的沙和尚一样,情商太高,高到别人看不透;“火并王伦”是林冲狠绝的高光时刻,王伦是谁?梁山之主,在林冲落魄的时候收留他的人,是他的恩人,虽然对他并不待见,但是至少没有赶尽杀绝,但是晁盖他们上山后,林冲发现这帮人们才是自己的理想人物,于是想入伙,为什么呢?他们智取生辰纲,有钱!晁盖英名远播,有名!有智多星辅佐,有谋!但是要加入他们,王伦成了拦路虎,这时候他的狠劲来了,于是怒起,火并了王伦,也就是给晁盖他们交了投名状,这时候的他不再隐忍,而这样的结局是他还是做了别人手中的棋子。
再就是最后“三打祝家庄”后,一丈青扈三娘真正想嫁的人是谁?是林冲。而这时候的林冲又选择了隐忍,为了梁山的大局,眼睁睁看着扈三娘嫁给了王英,“一颗鲜花插在了牛屎上”,纵观林冲的一生,他是梁山好汉中的“忍绝”“狠绝”,是一个悲剧英雄,更是一个无耻小人,一个能够隐忍到把自己的妻子舍弃,把自己的真爱舍弃,把自己的生死之交出卖,把自己的恩人杀死的人,还有什么缺德事他干不出来呢?
三、鲁智深的佛性人生。
鲁智深,原名鲁达,原本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躲避官府通缉出家做了和尚,开始了他的佛性生活。
可以说,在梁山好汉当中,他是最值得托付的人,是最完美的人。
一是他嫉恶如仇,当镇关西欺负金翠莲父女时,他明明知道打死镇关西自己会失去官职,而且还会被官府通缉,但是他的性格就是对于恶人绝不手软,于是就为金氏父女出头,杀恶霸,选流浪;
二是对朋友两肋插刀,因为与林冲不打不相识,在林冲发配期间,暗中保护,在林冲遭遇危险时,挺身而出,舍命相救,最后把身上的银两全部赠与,何等的大方,何等的洒脱;
三是率直纯真,在五台山当和尚期间,可以说是把清规戒律放在了脑后,但是他没有害人之心,纯真质朴,于是才有了大闹文殊院的经历,虽然喝酒、吃肉、杀生,但是与佛相同,正如道济和尚一样,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因为这样,他才受到智真长老的赏识。
四是坚守底线,对于宋江的招安思想,他是第一个反对的,他对于朝廷根本没有好的印象,虽然在形势所迫的情况下接受了诏安,也跟着宋江南征北战,但是他有自己的底线和做事原则,不像是李逵那样的盲从,所以才有了以后的“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既有侠骨柔肠,又有使命担当,这才是真君子。
最后听到杭州钱塘江潮信,在六和寺坐化,留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虽然以前打打杀杀,最后放下屠刀,立刻就成了佛。
对于六和寺坐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鲁智深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不愿与宋江等人同流合污,于是借助潮信只说,在六和寺假死,最后得以善终。
不管是哪种版本,鲁智深堪称上是完美之人,更是有佛性之人,他的一生,正是完美的一生,是佛性的一生。
四、吴用的奸诈与阴谋。
有人说,梁山真正的头领不是宋江,而是吴用,正是这个吴学究导演了梁山的风云变化,他是最大的boss.
首先它是梁山上隐藏的最深的那个人,他到底会不会武艺,答案是会,而且是个高手,但是他一般不显露,他的武器是什么?铜链,是一个软兵器,能使用软兵器的人都是狠人,没有一定的技巧,根本玩不转。
当刘唐和雷横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是他用手中的铜链隔开了两人的兵器,虽然是只这一次出手,也足以说明他是不一般的高手,但是他却隐藏实力,甘心做一名名不经传的学究,说明他有意为之。
首先,智取生辰纲,是他的主意,联系三阮是他的主意,最后用蒙汗药药到杨志,是他的主意,是他促成了晁盖的第一桶金,也就成了上梁山的资本。
于是他跟着晁盖上了梁山,由于王伦的不待见,又是他激怒林冲,让他做出了火并王伦的傻事,才能让晁盖在梁山站稳脚跟。
等宋江上山之后,他发现晁盖不是他心中的理想人选,于是就偏向了宋江,于是鼓动晁盖攻打祝家庄,又是他给宋江出主意,让花荣暗中放箭,为了安全起见还在箭上加毒,并刻上史文恭的名字,嫁祸给史文恭。
但是晁盖临死前却看出了他与宋江的阴谋,于是才说出了谁斩杀了射箭之人,谁就是梁山之主,并没有把梁山之主的位子直接给宋江,因为他知道,真正要他命的正是宋江,但是明白的太晚了。错用一人的结局就是含恨而终。
当吴用把宋江推崇为梁山之主之后,又开始了自己的阴谋,又把宋江当成了自己的傀儡和代言人,于是才有了招安之说。
为了能稳住人心,又是他利用了迷信之说,才有了“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其实是吴用打的马虎眼,就是为了树自己的威信,让群雄服气,也是让宋江这个傀儡当得名副其实。
吴用为了招揽众人,稳住自己的地位,可以说用了很多计谋,但是无一不是狠毒,丧尽天良。
比如为了让朱仝入伙,竟然让李逵杀了四岁的小衙内,断了朱仝的后路,虽然是当时形势所迫,但是四岁的小衙内又有何罪?竟狠心杀之,其心何其毒也。
为了让徐宁入伙,安排时迁盗甲,并让乐和麻翻徐宁,逼其入伙。
可以说,吴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毒计都有,而且每一条计策都是丧天良,违人伦,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奸邪小人。
明朝文学家李卓吾对吴用的评价是“一昧权谋,全身奸诈,佛性到此,澌灭殆尽”。
直到最后宋江身死,他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吴用手中的棋子,自己自始至终并不是梁山之主。
腹黑的吴用才是梁山真正的主人。
五、宋江的多面人生
对于宋江的定义,水浒中是这样写的,“孝义黑三郎,呼保义,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孝义黑三郎”说明他是至孝之人,而且颇多狭义,是人们应该结交之人,“呼保义”指的是身份低微,平易近人,很容易接触的人。果真如此吗?
不是这样,因为作者在后面做了总解释,“及时雨宋(送)江”,这才关键所在,是一场及时雨,但是下在江里面了,庄稼一定也没有得到,本来江里不缺水,下雨又有何用?所以说,它只是个多余的人。
说他仗义疏财,虽未谋面,但闻其名,甚至于提起他的名号可以免死;他的官职是一名押司,什么意思,就是相当于现在县区级的档案馆馆长,有何特殊权利能够呼风唤雨,让江湖朋友对之趋之若鹜,答案就是他本是就是黑社会的龙头老大,押司只是他的官家身份而已。
为什么阎婆惜必须死?因为他触碰到了宋江的底线,那就是通匪,用现在的说法是他是黑帮势力安插在政府的眼线,也就是说,他已经被江湖黑化,是各个江湖势力的保护伞,所以他才是人们眼中的“孝义黑三郎”。
果真如此吗?纵观水浒,宋江并不简单,说他是江湖势力安插在政府的眼线,倒不如说他是政府安排在水泊梁山的卧底,或者说间谍,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梁山好汉服从政府的摆布,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梁山的壮大,而是为了梁山的瓦解。
有人说,这是他忠君思想在作怪,也有人说,他是为梁山兄弟谋一条出路,扯淡,征方腊时,每一名兄弟的死亡,他所表现出的冷漠与无情,甚至以流的那几滴鳄鱼泪,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他的内心,是不希望这些人有好的结果的,这也暴露出了他的弱点,虚伪。
在现在来说,他是标准的奥斯卡影帝,他的眼泪说来就来,他所表现出来的所有的思绪都是假的,他是腹黑之人,他是奸诈之人,他是十足的小人,甚至于说,他不能算是个人。
按照他是政府的卧底这一条线来分析,他义释晁盖,为的是让江湖朋友知道他的侠义;他写反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为了给政府一个赶出自己的理由,为卧底梁山做好铺垫,因为他已经算好了晁盖必定要救;因此他走了一招险棋。
到了梁山之后,也是它的高光之时,他就为自己以后的归附朝廷做好了铺垫,首先铲除异己,晁盖和他的思想不同,是自己归附朝廷的绊脚石,于是派心腹之人花荣对晁盖射之使其身死。
这里有人要问,射死晁盖的不是史文恭吗?有这样的思想只是因为箭杆上有“史文恭”三字,这就让人疑窦大开,第一史文恭武艺高强,可以在疆场上杀之,不屑用暗器,为了保险还涂上毒药,虽各为其主,史文恭也是心胸坦荡之人,不会有此奸计,二是就算是史文恭为之,他也不会傻到在箭杆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留下话柄。
综合上面的因素,杀死晁盖的只能是梁山之人,而且是宋江的心腹,因为晁盖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宋江的地位,而能够为宋江卖命的而且箭术超群的只有花荣,因此杀死晁盖的是花荣,而非史文恭。
为了稳定群雄,他与吴用商榷了“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说,继续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让自己成为梁山之主,他可以说费劲了心思。
最后成就了他的忠君思想,于是为朝廷破大辽,平田虎,征王庆,灭方腊,最后,他也是被高俅等人陷害,怕李逵造反,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与李逵喝下了毒酒,一同赴死,用一句话说叫忠义参天,实际是愚蠢至极。
纵观宋江的一生,他是一名真小人,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为了名声,不择手段;为了仕途,不择手段;在他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是一个唯我主义者,正如奸雄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在宋江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父亲面前,他是一个“真孝子”;在朋友面前,他是一个“真大哥”;在朝廷面前,他是一个真忠臣;但是,不管是他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最后的结局是众人唾弃,凄凉离世,只有看透他的真面目的几个人才得以善终。
然而最可悲的是,当他喝下毒酒,即将身死的时候,他才明白,他只是朝廷的一枚棋子,朝廷最后一定会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历史在他的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
当他闭眼前,他才明白,梁山之主一直不是他,他只是别人的傀儡,他也是别人手中的棋子,可是,想明白时,后悔晚矣。
六、悲情人物----卢俊义
卢俊义是谁?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绰号“玉麒麟”。而且家中财产很多,是周桐的徒弟。高光时刻:活捉史文恭,活捉童贯,计取大名府,力杀四辽将;他的性格特点,刚毅正直、重情重义、不畏权势,但是也正是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一个悲情人物。
(一)、用人不淑,头上长草。他贵为员外郎,武艺高强,河北大名府的富商,却用错了一人,被自己的管家李固乘虚而入,和自己的夫人产生奸情,还遭其算计,身陷囹圄,差一点丢了性命,一个声名在外的男人,却让自己的夫人戴上了绿帽子,何其悲也。
(二)、委曲求全,甘为第二。为了能让卢俊义入伙,吴用等人可以说是用尽了心思,为什么非要让他入伙呢?不是因为他的声名远播,也不是为了用它提升水泊梁山的知名度,为的什么?
为的是他的万贯家财,为的是让他为梁山所用,但是逼上梁山后,以他的武艺与名望,身居梁山第一把交椅,绰绰有余,但是为什么甘于第二呢?因为他一直是在吴用等人的算计之中,他的心腹之人是谁?只有燕青一人,俗话说,孤掌难鸣,任你有天大的本事,在梁山,你只有受人管制。
卢俊义很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说能给自己第二把交椅已经是高待自己了,更何况把自己的心腹燕青也排在了天罡之列,也算是对得住自己了。
但是他最后入伙梁山是对是错呢?正如武则天留的无字碑一样,是非功与过,留给后人说。我认为,他上梁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三)、南征北战,成为棋子。梁山好汉分座次以后,宋江就一直想着招安,美其名曰,给弟兄们一个好的归宿。上面已经说过,宋江就是朝廷安排在梁山上的卧底,卢俊义却一直没有看透。
于是征大辽,灭田虎,诛王庆,杀方腊,只要是有恶仗的地方,就有梁山的好汉,卢俊义也在其中,被宋江作为自己向朝廷投递投名状的棋子,一路上打打杀杀,其实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都是为了宋江的荣华富贵。
为的是完成宋江的忠君愿望,在水浒传的后期,宋江的奸诈与无情,假仁假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当燕青看透宋江的真面目,想着和卢俊义浪迹江湖的时候,卢俊义却没有看透,他是被宋江的假象彻底的蒙蔽了。
(四)惨遭陷害,落水身亡。卢俊义和宋江南征北战之后回到朝廷以后,接受了封赏,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但是他忘了一个事情,他光明磊落,不计前嫌,但是童贯、蔡京等人不行,他们是睚眦必报之人,你原来生擒童贯,他岂能饶你,于是在饭菜中加入水银,使其在在赴任途中意外落水身亡。
卢俊义、史文恭、杜壆三杰是一流顶尖,天下武艺力量综合最强者。
明末清初文学家王望如批《水浒》:指责卢俊义“不该有福不享,无端好使枪棒,名震京师,结果被逼上梁山做了强盗。”
也就是说,卢俊义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情商很低,根本看不透官场的黑暗,也看不透宋江的虚伪,致使一生都是别人手中的棋子,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看其一生,只有悲情与怨情,是水浒传中最冤枉的悲情人物。
七、梁山好汉“七条龙”。
说的是绰号中带有“龙”字的几个好汉,“入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出林龙”邹渊和“独角龙”邹润。
“入云龙”公孙胜,正如绰号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闲云野鹤,先入局,早出局,是他促成了“智取生辰纲”的壮举,也是他首先看清了宋江的伪善嘴脸,是他促成了梁山众英雄聚义,也是他成为了离开梁山第一人。
他如同谜一般的存在,在梁山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精通奇门秘术,一次次救梁山于水火,征方腊时,也是因为他的离开,有的旁门左道就发挥了作用,同样征方腊时,神医安道全被留在朝中,也是梁山众人死亡较多的原因之一。
最后,归于红尘,隐于山林,做了逍遥自在仙,成为梁山得以善终的少数几人之一。
“九纹龙”史进,因身上纹有九条青龙,故名“九纹龙”,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徒弟,在梁山中排名第二十三名,史家庄人,初,结交少华山,被小人暗算,杀退官兵后,渭州寻师,巧遇鲁达,得以结交。
是梁山众将中的真汉子,也是嫉恶如仇的人,心中有一种孤傲之气,重感情,忠孝双全,是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英雄好汉,也是大加渲染的好汉之一,落草为寇本非本人意愿,后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
征方腊时,被庞万春射中身亡于昱岭关,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他也是被忠君思想所蒙蔽的棋子之一。
“混江龙”李俊,本身为水匪,揭阳岭一霸,是梁山水军头领,他是宋江的救命恩人,也是开始时和宋江走得较近的人,但是经过他多年的摸爬滚打,他眼光很毒,很快他就认清了宋江的真面目,于是就疏远了。
最后跟着宋江也可以说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看痛了朝廷的黑暗,看穿了宋江真小人的本质,既然你对我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于是在班师回朝时,诈称中风,留于苏州,后与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投化国外,成为暹罗国主,也就成了真龙天子。
他韬光养晦,心思缜密,是梁山众头领中结局最好的人员。
“出林龙”邹渊和“独角龙”邹润,着墨不多,可以说就是为了凑数,打酱油的角色,可以不予计较。
除了这五个人以外,还有两个人也可以称之为龙,那就是“出洞蛟”童威和“翻江蜃”童猛。
“蛇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但是蛟已经属于妖兽的范围了,也有了一部分龙的力量。《韵会》中记载:“蛟,龙属。无角曰蛟”,也就是说,蛟是龙的幼年,但是也有龙的力量,因此也算是一条龙。
蜃,龙的一种,属于比较特殊的龙,平常以大蛤的形式示人,虽不精通行云布雨,但是却有极其强的幻术,正式与虚幻交织,成语海市蜃楼就是说的蜃的能力,更有甚者,可以幻化为一个城市,通常比喻隐藏的比较深的人,因此也可以说是一条龙。
这七条龙,除了“九纹龙”史进和“出林龙”邹渊身死以外,其余的五天龙都得以善终。甚至于“混江龙”李俊还成了真正的真龙天子,也就是说作家在安排人物的命运时,也费尽了脑子,龙的结局还算是好的。
八、梁山十一虎,善终甚微。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有十一个人的绰号与“虎”有关,他们是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青眼虎李云、笑面虎朱富、病大虫薛永、中箭虎丁得孙、母大虫顾大嫂、打虎将李忠。
“插翅虎”雷横,虎生双翼,本来就是兽中之王,又两肋生翅,何等的威风,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他率性耿直,忠义双全,为了江湖道义,私放晁宋,乃为“义”;为母出头,打死白秀英,乃为“孝”。
有人说,他的“孝”是愚孝,打死白秀英,使得自己无路可退,值得违背个人意愿逼上梁山,而他的所作所为,正好映射出官场的黑暗,他的做法表露出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官逼民反,而不是人生来就愿为寇。
最后征方腊战死德清县,忠义参天。
“锦毛虎”燕顺,原为清风山大当家,因生的赤发黄须,故名锦毛虎,为救宋江,大闹青州府,逼迫上梁山,是宋江的忠实粉丝之一,为了宋江肝脑涂地,最后征方腊战死乌龙岭。他却不明白,他始终是宋江手中的一枚棋子,悲哉。
“矮脚虎”王英,梁山好汉中最不要脸,最不讲道义,最心狠手辣,最不是东西的人,也可以说是真“虎”,做事不讲求后果,我行我素,做事不经过大脑,智商也就是七成左右,好色成性,也是宋江的忠实粉丝之一,宋江为了稳住他,逼迫“一丈青”扈三娘嫁给了他,他才有所收敛,征方腊时,战死睦州,也是活该。
“跳涧虎”陈达,原是少华山寨主,与史进、鲁智深交好,是梁山好汉中较为正直的人物,虽然勇猛,但是谋略较低,属于脑残类型,但是认准的事一条道跑到黑,倒不失英雄称号,征方腊战死昱岭关,是死得其所,让人敬仰。
“花项虎”龚旺,因身有虎斑和虎头纹身,故名花项虎,善使飞枪,是没羽箭张清的副将,作者对他的着墨不多,是打酱油的脚色,最后征方腊时,战死德清县。
“青眼虎”李云,是一个悲情人物,本来他没有落草为寇的想法,因为它是县衙的都头,用现在的官职来讲,相当于刑警大队大队长,本来前途光明,但是因为认错一人,被自己的徒弟所坑,被迫上梁山入伙,违背了个人意愿,最后战死歙州,悲哉,壮哉。
“笑面虎”朱富,李云的徒弟,根据绰号就知道这个人阴险狡诈,没有好心眼,心思缜密,最大的作用就是救李逵,智取李云,是宋江的忠实粉丝之一,也是宋江手中的一枚棋子,征方腊病死杭州城。死的不很惨烈,但是也是可悲人物。
“病大虫”薛永,病,可以理解为,让......得病,也就是说,薛永有让老虎害怕的能力,再加上他面色泛黄,如同得病,所以叫“病大虫”,他也是宋江的忠实粉丝,最后战死昱岭关。
“中箭虎”丁得孙,因身上与面部有疤痕,故名中箭虎,善使飞叉,同样是张清的副将,和龚旺一样,着墨不多,是陪衬人物,最后在歙州被毒蛇咬中脚踝,中毒身死,也是一个悲情人物。
“母大虫”顾大嫂,唯一一个雌性老虎,也是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老虎,她的主要事迹就是为救解珍、解宝,劫狱反登州,祝家庄卧底,征方腊后封东源县君,得以善终。
“打虎将”李忠,空有其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梁山中名不属实的人物,会一点三脚猫的功夫,以使枪棒卖药为生,名为“打虎将”,实为怂包。软蛋一个,是为了显示鲁智深等人的高大而派生的打酱油的角色,最后征方腊,战死昱岭关。
纵观十一虎,除顾大嫂以外,无一善终,这也是作者写作的用意所在,也是作者忠君思想的写照,龙在天,虎在地,受命于天,方能纵横天下。
也有一个说法,王庆田虎皆是草莽英雄,而方腊是明教教主,紫微星转世,是真龙天子,但是因宋朝运势较旺,也和该群众受兵荒马乱之苦,玉皇大帝派36天罡、72地煞共计108名魔星征讨之,也和该魔星归为,所以征方腊时死伤严重。
虎再强,只是陆地兽之王,因此上与龙征兵,必然死亡。
九、梁山十鬼-----七死三生
梁山好汉中带鬼字或者说是鬼的十个人是:赤发鬼刘唐、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催命判官李立、操刀鬼曹正、母夜叉孙二娘、丧门神鲍旭、混世魔王樊瑞、 鬼脸儿杜兴。
赤发鬼刘唐,因其面目凶恶,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头发微红,再加上鬓角有一块朱砂记,故名赤发鬼,是智取生辰纲的“七星之一”,也是晁盖的拥护者之一,是梁山好汉中恨宋江又因迷信星宿之说而无可奈何的人之一。
刘唐的主要性格特点是勇猛果敢,忠诚豪爽,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汉形象,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是标准的反对招安的人。他忠肝义胆,感恩图报,为报宋江救命之恩,能够带领众好汉大杀四方,他的能力和忠诚是的他成为《水浒传》中受人尊敬的人员之一。
由于和晁盖是一起分过脏的弟兄们,所以他和晁盖的关系也很好,他是扮猪吃老虎的角色,明面上憨厚老实,背地里心思缜密,虽然对宋江有恨但又依附于宋江,成为梁山的中坚力量。
最后征方腊时,战死杭州,有迷信的说法是应该这时候归位,其实是为酬知己阵前亡,盖世英雄,生不逢时,可悲可叹。
立地太岁阮小二,民间有句俗话,“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否则会厄运连连。太岁,现在来说就是肉灵芝,但是在古代,太岁是一种凶神,无限膨胀,杀人于无形。一般藏于地下,一旦将其身上的土除去,他会大杀四方,而阮小二就是在地上的太岁,说明他何等的凶恶。
他老成持重,在多次战斗中,都能够保持沉稳,指挥若定。
他粗中有细,足智多谋,在智取生辰纲中,先用计麻翻杨志,后大肆抢夺,谋略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行侠仗义,为人正直,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极强的战斗力和奉献精神。
他是晁盖的忠实粉丝,他是梁山上痛恨宋江的人员之一,他把晁盖当成大哥,但是心存忠义,在南征北战中,照样勇猛直前。
最后,不甘受辱,自刎于乌龙岭,成就了英雄的传奇。
短命二郎阮小五,梁山水军勇猛无畏的英雄。二郎,一是说的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玉皇大帝的亲外甥,听召不听宣的人物;二是说的行瘟使者杨文辉,因武艺在瘟部仅次于瘟皇大帝吕岳,又名“杨二郎”。
而短命二字,是动词,也就是“使什么短命”的意思,能够让杨二郎都短命的鬼,是多么的厉害。他精明强干,做事干练,为人正直、忠义双全。
他是晁盖的忠实粉丝,对于宋江的假仁假义看得一清二楚,他是痛恨宋江的人员之一,在他的心中,一直认为晁盖堪称大哥,而宋江给晁盖提鞋都不配,但是他又心存忠义,因才在南征北战中也是勇猛无畏,冲杀在前,是一名真汉子,真英雄。
最后殒命清溪城,离功成名就仅差一步之遥,着实可惜。
活阎罗阮小七,活着的阎罗王,什么形象?阎罗王,地狱的主宰,掌管人间的生死,他是活着的阎王,也就是说他也掌管人物的生死。是阮氏三兄弟中唯一得以善终的人。
他生性豪放,爱抱打不平,嫉恶如仇,淡泊名利。是水泊梁山中的恶搞大王,为了朋友甘愿赴汤蹈火,与晁盖一起智取生辰纲,是晁盖的忠实粉丝,也是痛恨宋江的人。
最后因为身穿龙袍被贬为庶民,他找养鱼母亲回乡盖起了草屋,打渔为生,何等的洒脱。他是真性情的汉子,他是能够在风雨飘摇的大宋末期混的风生水起的人。
《打渔杀家》中,他化名萧恩,与自己的女儿杀恶霸,隐遁他乡,据说是存身越南,成为越南之主,当然那是后话,也无从考究。
催命判官李立,判官者,手持朱笔,判人间生死,在揭阳镇是妥妥的一霸,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恶魔。他在揭阳镇开饭店,卖的是人肉包子,只要是有钱的客商,在他的饭店中无一幸免。
他是宋江的铁杆粉丝,他与李俊一样是团伙作案,是白龙庙二十九杰之一,高光时刻就是闹江州,救出宋江与戴宗。
他是宋江派系的人物,但是不受宋江待见,最后排名九十六,他能力一般,终归干不成大事。
在征方腊时,战死清溪,也算是死得其所。
操刀鬼曹正,杨志的徒弟,一个屠宰牲口的屠户,是一个倒插门的女婿。
结识杨志后与鲁智深等占据二龙山,在梁山好汉中排名八十一位,颇有谋略,但是武艺不是很高,无突出战绩,只是出来混个脸熟的人物,最后战死宣州,是宋江手下的一个炮灰而已。
母夜叉孙二娘,也是开黑店的,也是卖人肉包子的。和武松不打不相识,最后成为武松的挚友之一。
佛教中“天龙八部”之一的“夜叉”本意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其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眷属,住于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因母贫父贵,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既凶残也护法,是佛教的护法神。
母夜叉孙二娘,是山夜叉孙元之女,菜园子张青的夫人,在作者的描述中,她虽为女人,但是没有女人的温柔与贤淑,而是大大咧咧,假小子一个。
对她的着墨之多,为的是突出武松的形象,他是武松的挚友,也是救命恩人。
最后征方腊,战死清溪县,被追封为“旌德郡君”,死后封神,也算是对得起她的名号。
丧门神鲍旭,长相凶恶,平生只好杀人,占据枯树山,打家劫舍,善使一柄阔剑,聚义梁山后,与李逵、项充、李衮配合作战,成为最佳搭档,是李逵的得力搭档。
丧门神,民间俗说为凶神,古代星相家以农历每月朔日都要出来善神和恶煞,称“丛辰”。凶门煞神自是恶神,人们以为冲撞它就会祸事来临!
而作者写其勇猛,为的是衬托李逵,最后战死杭州
因此上也是宋江手下的炮灰之一,是一个悲情人物。
混世魔王樊瑞,混在世间的魔王,早年是全真先生,能呼风唤雨,善使流星锤。他最服的人就是入云龙公孙胜,也是被公孙胜降服才上的梁山。
对他的着墨不多,但是他是梁山好汉中看清宋江真面目的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
他淡泊名利,最后跟随公孙胜做了闲云野鹤,成了人间自在仙,是一百零八将得以善终的几人之一。
鬼脸儿杜兴,严格上说,他不是一个鬼,只是面目难看,如同鬼魅,才有了鬼脸儿的绰号。梁山排名八十九位。
他的性格:知恩图报、刚柔并济、忠心耿耿。他的生命中有两个贵人,一个是病关索杨雄,失手杀人后是杨雄关照并安排出狱,是救命恩人,二是扑天雕李应,他是杜兴安身立命的依靠,与杜兴名为主仆,实为兄弟。
杨雄遇难,杜兴出谋划策;帮助李应打理李家庄,帮助梁山对付祝家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管理型人才。
他不是宋江的嫡系,跟随大部队,趋吉避凶,一路无惊无险,最后回家颐养天年,是何等的智慧。
鬼脸儿杜兴,是审时度事的真君子也。
梁山十鬼,七死三生,更加说明了宋江的奸诈与虚伪,自己的对立面,推到前台当替死鬼,为了自己的仕途,连自己的好兄弟都坑,心思何其毒也。
只有看透他的真面目,审时度势的人员才能够得以善终。梁山十鬼,名为鬼,实为人,但是都躲不过世事弄人,最后结局,空留遗憾与悲叹。
十、被冤枉的武大郎与潘金莲
在水浒传中,武大郎是矮小的人,“三寸丁,枯树皮”,容貌何其丑陋,但是根据剧情安排,他可是一个富豪,第一有自己的产业,卖炊饼为生,炊饼是什么?用现在的说法就是馒头,也就是说它本身开的是一个馒头房,每天风吹日晒,是一个小本生意;二是有自己的住宅,而且是临街小别墅,在现在来说,他是一个有着自己的门头房的小作坊主,当然比不上西门庆富足。
潘金莲在剧情中设计的是一个悲情人物,她从小就被卖到富户家中当丫鬟,还签订了卖身契,只因为有几点姿色,差一点被自己的主家给糟蹋了,但是却遭到了大娘子的记恨,于是被卖给街上最丑的武大郎为妻。
开始的时候她也安于现状,只想平平安安的度过余生散伙,她也认命了,但是当武松回家以后,她的那颗春心又被激发,但是,武松是正人君子,视兄长如父母,而且也可以说不近女色,于是鼓起勇气的告白被泼了冷水。
世上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当西门庆看到潘金莲时,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在王婆的怂恿下,对潘金莲进行了勾引,用现在的思维定式来说,刚表白被拒,心中很失落,这时来了一个知冷知热你的人,谁能把持得住,也是报复心理作怪,她才与西门庆混在了一起,才有了毒害亲夫的结局。
作为一个柔弱女子,追求自己的真爱本不为错,错就错在她爱错了人,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再想独善其身时,已经晚了,一步踏错终身错,她在感情的深渊中越陷越深,最后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了代价,成了武松的刀下亡魂。
但是,真是的历史是这样吗?不是!武大郎确有其人,但是不是宋朝人,而是明朝的。1946年,山东发现了武植墓,背上有铭文如下:“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根据铭文记载,他为官清廉,是一名难得的好官,潘金莲也是名门淑媛,根本不是被卖身的丫鬟。根据墓被挖掘显示,用现在的尺子量的话,武植身高在一米八左右,在现在也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有这一说呢,据说武植早年贫困之时,有一好友姓黄名堂,经常接济于他。后来武植考中了进士,当了县令,这位好友就来找武植,想谋个一官半职,但武大郎官小位低,实在很难办到,只有好酒好肉款待这位昔日的朋友,对于提携一事,则是一拖再拖。黄堂自知被武植搪塞,做官无望,就离开了武家。回去的路上,他越想越气,就开始造谣丑化武植夫妇,并四处宣扬张贴。就这样,清正廉明的武植被污名,被丑化,很多百姓不明真相,信以为真,口口相传。
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是也是道听途说,把武大郎丑化,成了剧中的摸样。
武松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确实是宋朝的,也是水泊梁山真正的元老之一,他杀富济贫,武艺高强,是名动江湖的好汉。
武松是北宋末年人物,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他在杭州知府高权的麾下担任过都头和提辖等职。
武松的后半生《临安县志》里记得较为清楚。说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武松也被赶出了衙门。
继任杭州知府的叫蔡鋆,其任官期间,虐政殃民,杭城百姓怨声载道,背地里都称其为“蔡虎”。武松公愤私仇越积越多,终于有一天,他藏匿在蔡府前,候到蔡鋆即呼啸而上将其捉住,旁人尚未反应过来,武松已将其数刀捅死。
武松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后死于狱中。当时的杭城百姓,为感其为当地除一“虎”,自发为其殓葬,造墓于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现在到杭州西湖游玩,也可以到武松墓前拜祭。按照这个说法,武松不仅不是武大郎的弟弟,而且就算说一家人,他也是武植的祖宗辈,根本不可能出现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细节。
但是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也是有自己的写作目的,就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一样,把曹操写的奸诈虚伪,也是为了“抑曹扬刘”的剧情需要。
虽然武大郎与潘金莲被冤枉了上千年,我们也不必非要争个一二三,也没有必要非要还原历史,只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欣赏就行了。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