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银行供应链金融全貌揭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0:57 3

摘要:小供注意到,目前包括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在内的18家全国性银行中:大行供应链金融持续降温,股份制银行已成为目前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主力机构。六家国有大行中,除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外,其余大行对供应链金融着墨甚少。与此相反,已发布年报的股份制银行在其

小供注意到,目前包括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在内的18家全国性银行中:大行供应链金融持续降温,股份制银行已成为目前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主力机构。六家国有大行中,除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外,其余大行对供应链金融着墨甚少。与此相反,已发布年报的股份制银行在其年报中,均完整报告了其供应链金融的业绩、布局和发展策略。

与此同时,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区域型银行则持续发力供应链金融,小供认为供应链金融更能贴合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服务延伸,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因此,供应链金融更适合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型银行。

产品方面,多数银行布局以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布局较早,以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大行“生态化普惠拓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这一产品的快速发展,这一“创新产品”已演变为“传统产品”,增长趋势呈现出了明显的天花板,在这样的情况下,“脱核”供应链金融正迎来最好发展良机

小供认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正朝着体系化方向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对公领域的核心赛道,在品牌建设、客户拓展、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均在进行系统化升级。

01 浙商银行:一流场景能力、数字供应链规模超7000亿

截至2024年末,浙商已在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通信等近30个行业形成差异化解决方案,累计提供融资超7,000亿元,服务核心企业3,500余家,延伸服务上下游企业超7万家

在小微企业方面,浙商银行大力拓展差异化场景业务,将供应链及“政府合作小微园区、设备更新”一同作为核心场景,融入目标客群生产经营的各个场景、环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融资方案,满足客户多样性的金融服务需求。

浙商银行将场景服务打造自身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以场景为核心形成的“专业化经营+过程化风控+敏捷化反应”特色专营模式大幅提升服务效率。

浙商银行将行业作为场景化的起点,依托不同行业供应链的特点及差异化需求,通过流程重构、授信创新、技术赋能、服务跃迁四大创新手段,打造“行业化+嵌入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供应链客户提供各类综合金融服务。目前,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在电力、能源、汽车、现代通信等近30大行业形成了差异化解决方案

结合行业服务经验,浙商银行进一步打造专业化行业服务。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已在电力行业推出“电链通”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在整车制造行业推出“车链通”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重点围绕制造业企业用电需求推出电费等场景融资模式,专项用于企业缴纳电费、燃气费等公共事业服务。截至2024年12月末,电费、燃气费等场景融资业务余额突破300亿元,服务制造业企业超2000户,规模位居商业银行前列,而且浙商银行依托企业缴纳电费行为大数据,已为超800户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专项用于缴纳电费信用贷款超14亿,成为大数据供应链融资服务典范。

浙商银行将产业数字化作为场景化的发力点,聚焦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两大产业组织形态,整合产业资源,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链数字化方面,浙商银行联合核心企业或成熟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过程服务,通过信息资料电子化、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审模型化、贷后管理精密化的改造,将数字化技术全方位应用于业务流程优化,以提升效率。以纺织行业为例,浙商银行联合致景科技,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场景化嵌入,在这一场景下,依托数字化、信息化,分别发挥自身在金融信息领域、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平台作用,助力产业链各环节及中小微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场景连接,解决纺织行业海量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产业集群数字化方面,浙商银行围绕产业集群特性实际需求,充分挖掘企业经营过中积累的企业经营和信用资信大数据等数字资产,创新推出“数据链融资”的供应链大数据融资新模式,推动不到半年,已服务全国超50个产业集群,特别服务浙江415X产业集群超40个,为超500户小微实体企业提供信用授信超10亿元。

浙商银行将数字信用作为场景化的落脚点。聚焦真实交易场景,浙商银行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易流等信息,以“四流合一”实现对“主体信用、物的信用和数据信用”的升级整合,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可信资产,畅通产业链数据流通,在产业需求端和资金供给端之间架起桥梁,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有效金融支持。浙商银行联合国内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之一的新明珠集团,依托其超3000户的一级经销商体系,为其定制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11月份,浙商银行累计为新明珠集团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实现上下游融通金额超5亿元,满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供应链融资的需求。

以数字信用为载体,浙商银行提供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当下,场景供应链金融的时代已经到来,场景培育、场景构建和场景整合能力将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能力,浙商银行场景供应链金融的经验值得借鉴。

02 中信银行:供应链融资突破1.66万亿

链式金融是中信银行对公业务的五大特色赛道之一。2024年,中信银行围绕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政府金融、链式金融、跨境金融、园区金融等特色赛道,以链式金融持续推动供应链拓链获客与股权链梯级开发,不断提升大客户综合融资服务能力;强化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大供应链金融对重点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截至2024年底,中信银行累计为48,467家企业提供16,634.65亿元供应链融资,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3.55%和 8.91%。年内,中信银行还为重点行业的2,500余条供应链提供了专业化解决方案,在市场上建立了产品体系全、行业理解深、服务效率高、支持实体强的领先优势。

在交易领域,中信银行以结算带融资,以融资助结算,“融资+结算”双管齐下,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在交易结算领域,中信银行“天元司库2.0”推出特色业务中心,资金直联银行突破100家;常用功能快速迭代,推出国资专业版司库,累计上线集团客户近2,700户,服务成员企业近2万户,交易规模近5,000亿元。“监管支付”产品实现五大场景资金监管全覆盖,全年监管资金规模超6,000亿元。

在交易融资领域,中信银行打造富有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银承业务加强线上化服务和场景应用,融资客户数达2.6万户,累计融资超1.8万亿元。商票保贴业务拓展业务渠道,支持供应链票据业务全线上办理,融资客户数超2,400户,累计融资近800亿元。中信银行国内保理业务特色效应进一步显现,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56.53%。国内保函业务积极推广“信保函-极速开”自动审批产品,快速满足客户在招投标、履约等环节的担保需求,服务客户超4,000户。

中信银行构建了以资产池为核心的一体化产品服务平台。中信银行企业资产池通过将企业持有的供应链资产质押入池,办理全线上、全品种融资,并全面打通与信e链、信保理、信保函、信商票、信银票、信用证、信e融、信e透、信e销等交易融资产品,通过产品的灵活组合,形成覆盖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生态体系,为企业客户提供“一个授信、一次签约、一套系统”的“一站式”综合融资服务,实现便捷的资产错配、期限错配、利率转换、银行增信及资产变现,成为企业综合融资服务的大单品。

03 浦发银行:战略性投入、300%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浦发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累计服务供应链核心客户3,890户,较上年末增长133.77%;在线供应链业务量2,669.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2,000亿元,增幅344.52%。

供应链金融业务已成浦发银行新的“千亿业务”增长极。

小供注意到,2024年浦发以银行通过架构改革挂牌了“供应链创新部”,并成立了“信链工程专班”重点推进。在“信链工程专班”的推动下,2024年1月,浦链 e 融”平台于 2024 年 4 月 17 日成功签发首张“浦链信”,并配套为客户提供了“浦链通”线上融资,年内“浦链通”产已为 600 余家核心企业的超过 4,600 家供应商累计提供融资超 390 亿元。

目前,浦发银行确定了“数智化”战略体系,供应链金融成为“数智化”战略体系下核心赛道之一,浦发银行以“浦链通”为数字纽带,构建区块链 +AI 驱动的生态共建范式,重塑产业链协同效能。

在“数智化”战略体系下,浦发银行全场景、全线上、全智能、全生态的“1+1+X”数智供应链体系架构搭建成型:一是,统一的“浦链通”数智供应链品牌正式发布。二是,自建的“浦链e 融”供应链平台投产运营,数智化的“浦系列”供应链产品陆续创新落地。三是,打造“浦链通”“浦车通”“浦订通”“浦销通”“浦贴通”“浦证通”“浦函通”等“浦系列”X供应链产品,通过在线化服务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可得、易得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类似于民生银行“以链为基”系列活动,浦发银行开展以“供链 WE 来 浦写新篇”为主题的供应链系列行业论坛活动,面向北京、广州、杭州、西安等地片区内的制造、能源、医药、建筑、航空等行业客户分享了数智供应链体系对行业的特色服务方案,积极将浦发银行服务融入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场景嵌入方面,浦发银行依托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推出“惠链贷”产品。浦发银行为伊利定制“Y 乳品惠链贷”将融资功能嵌入 集团 APP,经销商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线上渠道实现授信申请、审批、签约、提款、还款全流程操作。灵活匹配经销商采购周期,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强化 Y 集团供应链稳定性,提升经销商粘性;助力浦发银行批量拓展优质客群,深化与核心企业合作价值。2024 年 12 月,“Y 乳品惠链贷”业务正式上线,当月实现贷款投放 2,460万元用于采购集团产品,经销商反馈融资体验很好,线上化操作体验流畅,融资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70% 以上。

04 民生银行:体系化发展,115%增长!

民生银行持续深耕供应链金融,打造覆盖核心企业强增信、脱核供应链以及小微泛供应链等多场景产品谱系,超千家支行落地供应链业务,同时,民生银行深化战略客户服务体系,推进大中小微客群一体经营,加大“民生e链”及泛供应链业务推广力度。

在服务质效方面,民生银行持续创新供应链产品,形成涵盖“供、产、销”,覆盖核心企业强增信、脱核供应链以及小微泛供应链等多场景的“民生E链”产品谱系,为企业提供便利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本行超千家支行落地供应链业务,累计服务核心企业4,007户、链上客户45,452户,供应链业务融资余额3,104.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36%。二是,加快贸易融资产品的数智化建设,满足企业全方位服务需求。2024年,民生银行迭代电子保函功能支持中小微企业担保需求,办理电子保函17,055笔,同比增长17.56%;同时,民生银行积极拓展保理服务场景,盘活企业应收账款,保理业务量超2千亿元,创历史新高;票据领域,加大票据业务对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银行承兑业务量超万亿元。

在产品供给方面,持续创新供应链产品,着力打造“民生E链”产品谱系,深耕汽车、医药、白酒、家电、建工、政采平台等六大行业,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的全流程服务。利用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申请、审批、放款等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同时,通过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多渠道对接客户数据,为供应链上客户提供集结算、融资、供应链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化、定制化服务。在产品创新方面,民生银行供应链脱核模式“订单e一云数”产品实现首单落地并拓面上量,同时民生快贷订货场景推出“信用付”融资模式。

在客户开发方面,坚持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开发思路,围绕核心客户生态圈,依靠供应链链交易数据、物流及信息流等作为风控依据,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普惠性、可得性和便利性,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截至2024年末,民生供应链业务融资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15%。民生银行依托战略客户链条延伸实现客户生态增益,截2024年底,民生银行战略客户生态金融业务余额2,664.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3.70亿元 ;战略客户牵引的供应链核心客户2,494户,比上年末增长1,162户 ;链上融资对公客户数30,498户,比上年末增加15,380户。

民生银行充分发挥独立平台的生态效应,与中企云链深度合作,撬动生态化营销杠杆。近期,民生银行携手中企云链,举办“产融共生 链动未来”2025供应链金融大会,主会场北京汇聚近30家行业领军企业现场参会,全国39个分会场同步联动,吸引逾300家核心企业云端共同参与。

而在今年初,民生银行总行内部已下发《关于加强与中企云链平台联合营销工作的通知》,鼓励全国各分行与中企云链积极展开对接,共同挖掘潜在用户,设计对客方案,做好客户服务。民生银行,通过“以链为基、绽放光芒”系列活动,强化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品牌的推广和发展。

民生银行福州分行携手中石化森美召开客商大会

2024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持续开展“以链为基绽放光芒”供应链金融客商大会活动,2024年上半年共开展30场供应链金融客商大会,精准获取链上客户营销线索;同时强化战客牵引效果,向中小客群推送营销线索,获客转化成功率超20%。

05 邮储银行:发力脱核供应链金融,打响“U链智融”品牌

邮储银行聚焦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链场景,服务民营和中小企业,做普惠金融标杆行,在产品方面,邮储银行整合推出交易银行“5U“”六易”服务体系,聚焦企业及上下游、境内外、本外币的投融结算需求,打造贸易融资和供应链U链、U证、U承、U函、U汇“5U”系列产品,构建数智化、场景化、便捷化贸易金融服务体。同时,邮储银行还聚焦企业运营中资金收、付、管等全方位、全链路、全渠道的管理需求,创新搭建“易企联”、“易企收”、“易企付”、“易归集”、“易企营”、“易企管”在内的“六易”数智结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企业“业财管”全链条经营管理效能。

邮储银行全面发力‘脱核’供应链金融,打造“生态化”发展模式,全新塑造数智化产业金融“U链智融”品牌。截至2024年底,核心企业客户较上年末增长64.91% ;链上融资客户较上年末增长53.81%。同时,强化内外协同,推出“物流金融”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场景合作与数据共享,打造邮政特色物流金融范式。

在脱核供应链金融方面,邮储银行立足“供应链金融”的风控特点和服务特点,全面升级优化风控模式和运营流程,打造服务供应链金融需求的智能化、特色化运营体系。

一是,在风控方面,邮储银行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创新设计产业链特色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特色信用风险评估框架、特色指标体系、特色评分卡等,其中,基于系统性、可比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构建产业链特色信用风险评估框架,包括“与核心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和“上下游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两大方面,分别考虑合作的重要性、稳定性、趋势性以及自身经营的规模、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流动性等。同时,邮储银行基于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创新打造适用于不同场景的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智能风控方案,针对产业链上游、下游、平台三大模式场景,基于历史交易数据进行授信,基于实时交易数据进行用信,基于贷后经营及履约数据进行预警,灵活应用产业链特色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成果。

二是,在运营体系方面,邮储银行打造协同作业模式,打造行内银团贷款模式。邮储银行联动全国各地分支机构协同作业,由核心企业所在地机构作为主办行、借款人属地机构作为经办行,系统自动实现主办行与经办行之间按比例出资、分润、分担风险,打造行内银团贷款模式。

基于产业链场景融资智能风控方案及行内银团贷款模式,创新推出面向产业链交易场景小微企业的专属线上信贷产品“产业e贷”,推动交易模式标准化,通过产品要素参数化配置,区分准入客群、支付方式、限额管理等,实现核心企业的模块化管理、作业模式系统自动化控制。通过“脱核”产业链开发与主动授信模式相结合,快速切入通讯、化工、工程、电子、水泥、医疗等多个产业链交易场景。小供注意到,邮储银行目前已与多家核心企业完成产业链项目合作对接并实现业务落地,截至报告期末,成功落地产业平台项目40个,拓展核心企业236家,累计发放金额超150亿元。

以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为例,四川省分行聚焦当地白酒行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联合核心企业搭建线上产融平台,创新打造白酒“产业e贷”,破解传统供应链模式在“担保”“确权”“占用授信”等环节的难题,为川酒全国的经销商和供应商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中国羽绒之乡”河南濮阳台前县,邮储银行为扎实服务当地羽绒产业发展,台前县支行围绕运营模式、平台搭建、产品创新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组建中小企业专业服务团队送“贷”上门,为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 ;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单位,通过银企对接会,打通信息堵点 ;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先后推出法人税务信用贷款、专利权贴息贷款等产品,针对性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累计向当地羽绒加工企业放款近8亿元,企业服务覆盖率达90%。

06 平安银行:近1.6亿元供应链融资规模

平安银行是国内最早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其对公业务的主要赛道。

2024年,平安银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在产业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普惠金融五个方面重点发力,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2024年,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15,983.12亿元,同比增长19.9%。

平安银行深入供应链场景,运用“金融+科技”能力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体验。

一是持续提升供应链金融“操作线上化、审批模型化、出账自动化”能力,推动供应链产品的升级转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优化客户体验,保持差异化产品优势;

二是构建生态供应链金融,聚焦重点行业,从客户需求出发,深入供应链金融场景,为客户提供“融资+支付结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生态化经营核心企业及其海量上下游企业;

三是加强数字供应链金融,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及海量多维数据,将客户“主体信用”、交易信息“数据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相结合,持续推动供应链业务模式创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并将本行物联网等数据优势反哺客户,构建差异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势,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平安银行还极发挥票据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不断优化票据业务流程及客户体验,打造一流票据金融服务品牌。

一是将票据业务深度嵌入供应链生态,围绕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票据结算及融资服务;二是广泛对接供应链产业链平台,通过极致的产品流程体验,满足平台、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客户融资需求,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三是通过“直贴+转贴”双轮驱动,提升交易能力和直转联动经营效能,构建高效、综合化的票据交易生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票据金融需求。

2024年,平安银行为36,345家企业客户提供票据融资服务,其中票据贴现融资客户数26,330户;直贴业务发生额12,871.18亿元,同比增长23.0%。

对比,2023年,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 13,331.85 亿元,同比增长14.1%

07 华夏银行:客户数增长超200%,发力脱核供应链金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累计服务生态客户 4,030 户,比上年末增长209.05%。其中,融资业务生态客户 2,521 户,比上年末增长 283.13%,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12.22 亿元;结算业务生态客户数 1,509 户,比上年末增长 133.59%,交易笔数1,146.06 万笔,交易金额2,962.68 亿元。

与此同时,华夏银行还稳步推进产业数字金融领域首个国家课题实施,相关理论构建、技术攻关、产品创设、平台构建、应用试点等任务均按时保质完成并顺利通过年度评审。在能力建设方面,华夏银行构建形成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敏捷柔性矩阵式组织架构,搭建涵盖项目管理、产品研发、数字风控、系统开发、监测运营和合规管理的六大核心能力体系,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产业数字金融快速响应市场和业务稳定运行支撑进一步得到夯实。

小供注意到,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脱胎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其在组织建设、能力建设的基础上,聚焦脱核,构建了一套全脱核产业数字金融模式。信息显示,早在2021年5月,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部正式组建成立,彼时,华夏银行率先围绕数据信用与"物的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布局。

在脱核领域,华夏银行以“脱核不离核”理念,基于真实交易场景和真实交易数据,搭建了自己的全链“脱核”3.0产品体系。

在这套方法论支持下,华夏银行围绕供应链的全链条创建了全链场景化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

在这套产品体系项下,聚焦不同场景,华夏银行发布了多个场景化供应链金融品牌。

08 招商银行:供应链融资规模突破万亿,同比增长29%!

在供应链及场景金融方面,招商银行发挥“全行服务一家”优势,在“扩面、增量、稳价”的基础上,持续迭代“招链易贷”“经销易贷”等供应链金融产品,打造了一批标杆项目,场景化数据风控能力、数据积累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有效提升产品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服务覆盖能源、消费电子、医药、通信、大消费等行业。

2024年,招商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量10,147.12亿元,同比增长23.94%;服务核心企业8,613户,同比增长31.38%,上下游客户50,941户,同比增长29.00%。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函证类业务交易金额5,841.48亿元,同比增长19.63%;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量14,989.26亿元,同比增长24.47%。围绕企业财资管理升级需求,招商银行以财资管理云为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帮助不同类型企业提升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招商银行积极响应大型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的需求,为央企、省市国企司库体系建设及上市公司财资管理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2024年,招行中标多家大型企业的司库管理项目,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经济等行业形成品牌口碑。截至报告期末,财资管理云服务客户达61.5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8.81%。

战略客户方面,招商银行优化升级战略客户服务模式,提高行业认知,持续提升战略客户行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围绕战略客户及产业链、投资链深化经营,推进行业金融体系建设

09 交通银行:产业链金融突破6500亿元

贸易金融是交通银行的四大特色业务之一。

交通银行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需要,聚焦央国企、战略客户、地方龙头企业等重点客群,加大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助力实体经济强链补链延链。

交通银行继续加大自建“智慧交易链”平台迭代优化和市场推广,持续推进与核心企业及第三方供应链平台系统对接,打造产业链金融数字化场景化服务特色。同时,交通银行仍继续创新“秒级”融资产品线,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增强产业链金融数字化水平。

2024年,交通银行产业链金融业务量6,165.78亿元,同比增长6.73%。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59万户,同比增长17.94%

10 光大银行:三大生态,贸易融资余额突破4600亿元

光大银行打造跨境生态、链融生态和财资生态等三大生态。光大银行持续把握贸易融资市场机遇,推进境内外基础新兴业务互补联动,打造“跨境生态”;深耕产业链、供应链产融结合服务能力,打造“链融生态”;以企业司库建设为契机,做大现金管理业务,打造“财资生态”:三大生态协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综合金融服务。

光大银行顺应企业司库建设工作深化趋势,按照“分层分级分群”策略,为重点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营销支持和服务方案,深化企业司库体系建设。聚焦企业销售、采购、经营管理、员工服务等领域,发挥支付结算通、多银行财资管理系统、供应链产业链服务优势,赋能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升级。2024年,光大银行表内外贸易融资余额4,665.56亿元

供应链金融方面,具体而言,光大银行“阳光交银”产品体系以数字化为驱动,通过供应链金融、国际业务、现金管理三大业务,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一是,全程通供应链。以全程供应链为例,光大银行全程为某汽车集团提供汽车供应链金融服务。光大银行与该汽车集团的合作始于2006年,通过汽车供应链场景嵌入,为客户提供线上化、数智化服务,助力其供应链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目前,光大银行已成为该汽车集团最主要的合作银行,为其全国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实现了各营销区域核心经销商全覆盖。2024年,该汽车集团全程通网络经销商226户,年度业务办理金额621.11亿元,业务余额204.06亿元

二是,阳光易保函。“阳光易保函”是光大银行依托线上化、智能化功能和单证集中运营服务,赋能传统银行保函产品而打造的交易银行产品服务方案。该产品涵盖人民币及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项下的境内及涉外保函,可广泛应用于贸易、工程、劳务合作、进出口通关缴税、境外融资等各类经济活动,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线上申请、电子签章、OCR 辅助录入、二维码信息查询等数智化服务,并针对银企直连、银担合作、电网售电、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采等不同商务场景提供专属系统对接方案。2024年,“阳光易保函”发生额875.19亿元,余额1,179.27亿元

11 渤海银行:拓展场景,供应链投放超2570亿元

渤海银行持续创新供应链产品,探索和完善符合不同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模式,以多元服务协助稳链固链。围绕客户订单、备货、分销、回款等高频交易场景,渤海银行以“渤银E链”产品体系为核心,设计发布了“融资易”“灵动宝”“结算通”在内的“易宝通”产品谱系,包括“法人账户透支”“海纳池”等十大核心产品矩阵,形成了“1+3+N”的共建开放平台。

2024年,渤海银行服务供应链企业2634户,同比增长126.8%,供应链金融产品投放2571.91亿,同比增长36.69%,覆盖食品、化工、光伏、通用设备、服装、医药、汽车、物流、畜牧业等十余个行业。在普惠金融领域,累计通过113户核心企业带动472户普惠型链属企业投放。

以行业为导向,渤海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首创“客户工厂+产品工厂”双轮驱动模式,累计实现14个主流行业、90余个总战客户的个性化组合方案输出。完成了从“自建服务平台”到“共建开放平台”、从“银企直联”升级“司库建设”、从“单一产品服务”转变成“批量组合方案”、从“契约思维”跃升为“系统思维”的全面焕新升级。在客户服务层面,渤海银行全面推广“三步”工作法,即在深入分析企业核心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上游采购模式与下游产品销售模式基础上,围绕企业供应链的生产运营、资金安排,合理设计融资结构;最后,结合报表与科目,在链属企业分层基础上,差异化定制组合金融产品,真正做到急客户之所急,由融资设计转变为企业供应链运营参谋与财资管家。

在天津,渤海银行面向某产业园区内的核心企业及链属企业,协同合作伙伴搭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武优E链”,首创分层供应链服务体系,将不同金融服务嵌入全产业链交易链条,企业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可转换为多级流转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链属企业可基于平台进行融资、转让、持有到期等操作,获得快速、安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08 交通银行:产业链金融突破6500亿元

09 光大银行:三大生态,贸易融资余额突破4600亿元

12 恒丰银行:拓展场景,供应链投放超2570亿元

恒丰银行紧密围绕客户需求,持续深化业务转型与创新,致力于打造综合化、数字化、生态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恒丰银行聚焦场景创新,落地“酒商贷”业务,助力释放民生消费潜力;聚焦船舶场景,落地多笔保函业务,累计授信超百亿元,支持海工船舶产业强链补链,助力绿色航运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通资产流转通道,推出STAS“恒誉”贸金资产证券化产品,2024年创全国银行间市场贸易金融资产支持票据发行利率新低。

恒丰银行着力打造数字供应链金融品牌,综合运用“恒银E链”、网络应收贷等重点产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优化场景服务能力,批量服务中小微长尾客群,全年新增线上供应链客户 4028 户,累计投放 175 亿元。把握“双循环”发展格局,打造“恒丰大华贸易直通车”跨境金融服务品牌,助力多家企业“走出去”,支持外贸和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深耕头部互联网平台支付结算领域合作,推出系列支付结算新产品,满足企业在不同交易环节的资金流转需求。

13 广发银行:融资客户同比增长59.5%

广发银行聚焦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结算和融资需求,持续完善“e秒供应链”“e秒票据”系列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协调,实现多产品覆盖和多点突破,强化公司票据及供应链金融产品供给。

广发银行整合推出电子债权凭证保理、跨行再保理等业务模式,并对“保付通”“e链贴”“厂商银”等优势产品进行优化升级,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保障。2024年底,本行供应链融资客群持续扩大,累计融资客户同比增长59.5%。

广发银行持续推动公司票据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进程,基于客群、场景,提供差异化、开放化、生态化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推动上线业务资料智能识别、业务发票智能核验、标准合同在线审核、动产自动登记等系统功能,持续推进业务审批、合同签订、出账、贷后管理等全流程操作优化,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14 江苏银行:“1+3+X”的苏银e链服务体系

江苏银行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产购销运储”等经营场景,建立健全应收账款、预付款和存货融资产品矩阵,打造全场景、全产品、全渠道“1+3+X”的苏银e链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在稳固战略性大客户和拓展链属中小微企业同作用,成功入选央行2024年“数字金融”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在2024年金贸奖评选中获最佳交易银行服务奖。

2024年底,江苏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余额超2200亿元。

15 北京银行:深化“京行e链通”,服务规模超1.5万亿

北京银行深化“京行e链通”。升级服务体系,构建“票证链函”四位一体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承兑一体化支持线上签署、自动三查、千张批处理。供票平台快速复制,智能放款时效提速4倍。

2024年内,北京银行供应链服务规模超1.5万亿元,增幅57%。升级平台生态,开放银行“三免”链接对接优质产业链平台超60个,累计投放规模超600亿元,带动客户超2万户。升级品牌价值,发布“港e通”和“船舶通”供应链金融子品牌。

深耕“京行e收付”。扩大场景外延,渗透场景超过50个。与保险资管机构合作,构建“代销+监管”的新模式,打造一站式清、结算服务。搭建资金存管管理平台,为多个国家级、市级交易平台提供全客户旅程支付服务。数字化收银服务支持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履行“支付为民”社会责任。

北京银行发布“银河司库”。聚焦企业“账户、收付、管控、投融、直联”五大司库场景,发布“银河司库”服务品牌,构建“一核多擎共赢”司库服务体系。响应国家战略,打造产业平台、招投标平台、预付类平台财资管理综合服务方案,助推平台经济规模化发展。紧贴政策指引,打造“全渠道资金管控+全流程线上操作”的资金监管服务,实现G端连通、B端赋能、C端保障。

16 上海银行:推进“上行e 链+”泛核心供应链产品体系

上海推进“上行e 链+”泛核心供应链产品体系优化拓展,通过 e 保理、e 订单、e 采购、e 商票、e 库存等“脱核”模式拓宽全产业链企业服务覆盖范围,实现线上供应链业务服务普惠金融、服务客户数持续增长。2024年,上海银行线上供应链信贷支持余额513.05 亿元;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带动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08.4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0.05%;线上供应链服务核心企业数 665 户,较上年末增长31.16%。

根据小供统计,上海银行2024年度线上供应链余额较去年574.95亿元下滑61.9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10.77%,较去年三季度有所扩大。

去年3季度上海银行披露的数据还显示,在累计投放金额方面,上海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下滑的幅度或许更大。2024年前3季度上海银行供应链金融投放金额829.14亿,同比下降24.86%。

小供认为,这或是上海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动能转换过程中所面临的“阵痛”,随着上海银行持续推动泛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挖潜多元行业客户价值,持续推动场景化经营,在不远的将来,这一局面或将逆转。

小供注意到,2019年,上海银行推出“上行 e 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开启了其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征程。

17 南京银行:供应链业务规模突破2400亿元

南京银行对接场景,交易银行纵深发展。持续强化交易-数据-信用链条的分析与应用,有效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经营。供应链金融方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回归交易场景,以综合化、一站式服务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供应链金融业务量超2,400亿元,同比增长29.06%。

现金管理方面,中小企业端鑫e伴,全面打造“七鑫特色服务”体系,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截至报告期末,签约客户13.95万户。大中型企业端鑫云财资、鑫云直联和鑫云司库,持续优化渠道建设,报告期末现金管理财资客户(集团)项目数较年初增长174.85%

18 其他银行

18 郑州银行:郑州银行聚焦供应链金融,依托保理、信用证、商票等产品服务全产业链客户;围绕省市重点产业链,深挖客户需求,为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类融资服务,助力稳链强链;持续优化迭代云商、郑好付、商业承兑汇票等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和风险监测能力;跨境金融实现“出口订单融资”产品上线及落地,搭建外汇清算服务平台,优化跨境产品体系客户旅程体验;开展对公外汇汇款集中作业管理,推动外汇厅堂转型。2024年,郑州银行为1,600余户产业链客户投放贷款人民币233.10亿元

19 中原银行:中原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产品数智化服务水平、丰富供应链场景综合服务方案,围绕产业链参与主体在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流动性金融需求,提供差异化综合服务方案,2024年中原银行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供链融资人民币1,874亿元

20 苏州银行:苏州银行积极践行供应链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打造“1+2+3+N”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科技驱动平台赋能,升级全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可定制化的供应链平台“苏行 e 链”。场景驱动产品创新,打造“标准化+场景化”两大产品体系,服务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绿色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客户。搭建渠道服务升级,提升供应链智联服务能力,形成自营平台、系统直连、定制服务三大服务模式,助力产业链协同发展和生态场景建设。截至2024年底,苏州银行已与近 270 家产业链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较上年末增长 113%,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近 2,500 家,较上年末增长 156%,全产品供应链融资余额超 113 亿元。

21 兰州银行兰州银行推动兰银链信、政采e 贷、分离式保函等创新业务实现量的突破,供应链业务累计融资金额破百亿达133.67 亿元。财资e管平台业务场景不断丰富,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完善、创新平台功能,平台服务客户总量突破 1 万户。创新拓展企业级招采平台电子保函场景,实现集团内部分离式保函业务应用。

22 徽商银行:徽商银行持续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经营,聚焦安徽省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加快数字化转型,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全产品、全链条、全场景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徽商银行核心企业客户数同比增长54.34%,上下游客户数同比增长86.84%。此外,徽商银行充分应用最新金融科技,建设供应链金融2.0系统、供应链金融移动端,以数智促转型,有效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以多样化场景为驱动,推出数据增信服务模式、e保函等服务,围绕供应链「链长」企业,建设供应链金融合作生态,打造标准化、场景化、特色化服务。徽商银行深入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司库体系建设的要求,于2024年打造智能友好、穿透可视的徽银司库系统,满足企业客户对金融资源「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的需求。

23 长沙银行:2024年,长沙银行产业金融发挥“硬”的实力。聚焦工程机械、新能源、储能材料、生物医药等核心产业链,以“两单两图”新机制全面对接省市重大项目及重点产业客户,提供全周期、全链条金融解决方案。有力支持邵永高铁、金磁新材料 38 万吨项目、衡阳国际物流港、大唐华银电力改造等省、市重点项目 165 个,新增信贷资金投放 211.40 亿元,同比增长 20.45%。

长沙银行锚定湖南 22 条产业链、“4+6”产业集群,以供应链金融拓展生态赋能的广度和深度,截至2024年底,长沙银行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4,776户,较上年末增加702户,增长 17.23%。

24 贵阳银行:贵阳银行深入服务供应链金融场景,紧密围绕贵州省磷化工、煤炭、铝制品、白酒等重点产业上实体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依托爽融链“1+N+N”服务模式,实现核心企业优质信用在产业链上的渗透、赋能,为核心企业上游多层级供应商提供免授信、免担保的融资服务,缓解小微企业因担保能力弱带来的融资难题,提高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供给,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2024年,贵阳银行上线新供应链金融系统,累计投放爽融链融资 1,468 笔,融资金额27.22 亿元,较上年增长 20.78%,支持中小微企业 500 余户(其中小微企业占比 97.61%);截至2024年底,爽融链项下融资余额 18.03亿元,较年初增长 13.63%

贵阳银行强化“爽易融-ABS”品牌特色,持续聚焦“贵阳+成都”重点区域提供资产盘活一揽子证券化服务,累计落地 71.58 亿元,报告期内,牵头推进“分布式多业态”经营性物业 CMBS、“碳中和”能源保供上网电费收费权 ABS、“供应链”ABS 等多只项目。

25 昆仑银行:昆仑银行产融特色化发展迈上新赛道,线上化产品创新蹄疾步稳,客群基础和发展根基日益夯实。产融专属产品表内贷款余额467.80 亿元,比年初减少 18.60 亿元;新增产业链客户1,192 户,占全部对公客户增量的 27.97%。

26 青岛银行:青岛银行供应链融资余额139.7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8.86 亿元,增幅 72.75%。

27 厦门银行:厦门银行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全方位提升供应链各类业务操作效能与用户体验,实现融资租赁保理、正向保理等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多点开花,2024年,厦门银行供应链产品累计投放较上年度增长 21.66%。同时,厦门银行积极打造一站式企业贸易融资服务平台,在企业网银端推出“票据管家”、“保函管家”等服务,新增线上保证金管理服务,支持一站处理及智能操作,并将票据业务办理渠道从传统 PC 端顺利拓展至移动端,持续推进业务流程优化、提升渠道服务质效。

来源:供应链行业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