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道太白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4 17:41 3

摘要:在秦岭的腹地,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南方向,有一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明珠——太白县。它因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得名,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 ,县城海拔1543米,是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大陆海拔最高的县。

诗云:

《水调歌头·太白行》

秦岭横龙脊,太白雪摩天。

褒斜古道何处?

孔洞记流年。

曾见武侯旗鼓,

又踏红军足迹,

铁血铸雄关。

佛道两峰峙,

钟磬入云寒。

分南北,

涵泾渭,

枕秦川。

药王孙老,

丹灶遗韵润青山。

更有西岐雅韵,

长伴农耕烟火,

民俗自斑斓。

借问登临客,

谁不恋仙寰?

在秦岭的腹地,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南方向,有一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明珠——太白县。它因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得名,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 ,县城海拔1543米,是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大陆海拔最高的县。

一、历史的长河

太白县有着极为悠久的人类活动历史,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有力地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

古代的太白县处于褒斜古道的核心区域,是中原通往巴蜀的交通要道和兵事要冲,曾见证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样著名的历史事件。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时就曾途经褒斜古道,在这里留下了军事文化印记。褒斜古道遗址留存有三国时期的军事遗迹,崖壁上一个个孔洞就是古栈道的痕迹,这条连接关中与汉中的千年古道自此烙下深刻的军事文化印记。

崖壁栈道遗址,在陡峭崖壁上密布着规则排列的方形孔洞,这些是古栈道“栈阁”的遗迹。三国时蜀军曾依托栈道快速转运粮草、兵员,孔洞间距与木梁规格暗合军事工程学原理,印证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却“兵行如飞”的战争智慧。

崖壁上方隐蔽的斜坡上斜插着几根方形石梁,用做隐蔽防御工事。崖壁上方斜坡处,数根方形石梁斜插入山体,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据考,这些石梁曾支撑简易瞭望台或兵器架,可居高临下监视敌军动向,战时则化作投掷礌石、箭矢的掩体,体现了“险地设伏”的战术思维。

北伐期间,诸葛亮利用褒斜古道“北出陈仓”的地理优势,曾在此设营垒、修栈道,并留下“木牛流马”运输的传说。古道旁现存的“诸葛鼓”遗迹、“点将台”残基,虽历经千年风雨,仍让人遥想蜀汉将士“鞠躬尽瘁”的悲壮图景。

这些沉默的石梁与孔洞,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古道遗存,更是三国军事史的“活化石”,无声诉说着冷兵器时代战争与地理的精妙博弈。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东周时,太白县北部属虢县,西北属陈仓县,东北属武功县。

历经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北魏,西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太白县的归属不断变化。

到了中华民国时期,其县域的不同部分分别属于宝鸡县、岐山县、郿县、佛坪县、洋县、留坝县、凤县等等几个相邻的县域之间来回的转腾。

1935年7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等率领下,从汉中佛坪县挥师北上,踏入今太白县境内的核桃坪、黄柏塬、二郎坝、皂角湾等地。这支以“少年军”著称的红色劲旅,在此展开了一场精妙的战略牵制行动。

红军进入太白山区后,凭借秦岭天险与敌军周旋。在黄柏塬的深山密林中,战士们以树皮充饥、以岩洞为营,却主动出击佯攻汉中——通过张贴标语、炸毁敌军据点通讯设施、释放“主力部队即将南下”的烟幕弹,成功将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陕军杨虎城部等多股兵力吸引至秦岭腹地。这一行动如同一记“四两拨千斤”的妙棋,使正处于川西险峻地带的红一、四方面军得以跳出包围圈,顺利向甘肃境内北上会师。

在二郎坝等地,红军纪律严明,露宿荒野不扰民,还将打土豪得来的粮食分给贫苦山民。当地老猎户回忆,战士们曾用刺刀为患病孩童削制药材,用军旗碎片为村民包扎伤口。皂角湾至今流传着“一把军粮”的故事:一位老大娘硬塞给红军战士半袋苞谷,战士们悄悄在灶台留下苏维埃纸币。这些细节,让“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的信念深植秦岭民心。

如今,太白县黄柏塬红军小道旁的岩石上,“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的标语仍清晰可辨。当年插在山巅的红旗虽已远去,但这支“铁血少年师”在秦岭深处写下的战略传奇与军民情谊,终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现代太白县的建制始于1953年设太白区,1961年正式建县,隶属宝鸡市。建县之初,太白县面临着山大沟深、地形复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社会的落后状态,但太白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凭借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逐步开启了经济社会建设的征程。

二、独特的地理环境

太白县地形大势北仰南缓中高,秦岭主峰太白山横亘中部,最高峰拔仙台海拔3767米。县境内海拔介于740—3771米之间,拥有高山、中山、中山丘陵、断陷盆地、山间盆地、冰川6种地貌类型。这里分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和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石头河、湑水河、红岩河、太白河、黄牛河5条,总长219.8公里 ,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关中城市水源涵养地和饮用水资源保护地,被誉为“关中水塔”。

太白县属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区域,垂直气候带谱分布明显,小气候特征显著,秋季多连阴雨,冬季较寒冷,春季多季风,夏季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7.6 - 11.1℃,夏季平均气温19℃,素有“天然空调城”之称,“太白积雪六月天”更是关中八景之一。

三、丰富的人文底蕴

太白县,这座镶嵌于秦岭南北分水岭的山城,如同一座文化熔炉,将关中的雄浑与陕南的灵秀熔铸一炉,更让佛教的深邃与道教的飘逸在此同辉共舞。

太白县地处秦岭“中央水塔”核心区,独特的地理坐标使其成为南北文化的天然驿站。

北望关中路漫漫。承袭秦川的豪迈之风,方言中留存着“秦腔吼破天”的铿锵语调,饮食里延续着油泼面、锅盔的粗犷质感。

南瞰陕南水淼淼。吸纳汉江流域的温婉气韵,山林间点缀着吊脚楼式的民居,田垄间飘荡着采茶调的悠扬余韵。

这种“一脚跨南北”的区位特质,在黄柏塬古街可见一斑——北侧商铺售卖着关中皮影,南侧酒肆飘来陕南苞谷酒的醇香,宛如一幅流动的文化交融画卷。

青峰山。一座千年佛音绕云台

作为秦岭腹地的佛教重镇,青峰山禅寺自南北朝始建以来,便在云雾缭绕中演绎着“深山藏古寺”的禅意。

寺内大雄宝殿依崖而建,斗拱飞檐悬于半空,殿内现存的明代壁画《五百罗汉朝普贤》,笔触细腻如丝,虽历经风雨,仍可见“曹衣出水”的盛唐遗韵。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庙会,来自川、甘、陕的信徒沿石径拾级而上,形成“红男绿女穿云过,香火氤氲漫碧峰”的壮观景象。山巅“舍身崖”旁的摩崖石刻“南无阿弥陀佛”,虽风化斑驳,却见证着千年来信众“心向灵山”的虔诚。

药王谷。一尊悬壶遗韵满青山

当唐代药王孙思邈负笈踏入太白山,这片苍茫群山便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原乡。

药王谷内“太玄洞”相传为孙思邈炼丹处,洞口至今留存着捣药石臼与“硫磺灶”遗迹,石壁上“济世活人”四个朱砂大字,据考为药王孙手所书。

至今山民中流传着“一针救二命”的故事——孙思邈曾用自创的“透骨针法”,同时治愈昏迷的产妇与窒息的婴儿;每逢雨季,谷中“洗药池”溪水泛黄,民间传说这是药王晾晒草药留下的药香。

如今药王谷仍保留着“三月三拜药王”的习俗,当地郎中会在古松下摆开“百草宴”,用柴胡、黄芪等山珍入馔,让食客在味蕾间品味“食疗同源”的智慧。

从青峰山的晨钟暮鼓,到药王谷的草木皆医,太白县以秦岭为纸、文化为墨,在南北文化的碰撞中书写着“佛道同辉、雅俗共赏”的独特篇章。当游人穿过分水岭的云雾,既能在古寺中寻得心灵的静谧,亦可于山林间采撷千年传承的智慧,这或许正是太白山水最动人的文化注脚。

当地民风淳朴,保留着周朝雅言演变的陕西西府方言,传统民俗活动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体现出山居特色。例如,每年特定时节的庙会,人们都会身着盛装,齐聚一堂,举行盛大的祭祀、歌舞表演等活动,热闹非凡。

四、动人的人物故事

在太白县的历史中,有许多人物故事广为流传。

王世荣,这位出生于太白县高码头上长沟村的农民,便是其中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1947年前,他在高码头民团当团丁,因其枪法准,深受其他团丁尊崇。1948年8月,他与眉县地下党人汶湃于眉县建立游击队并任副队长,率队袭击宝鸡县终南乡公所,缴枪10枝。同年11月,成立高码头游击队(属宝鸡县游击队一个分队),他担任队长。此后,他带领游击队活跃在宝鸡、岐山两县南山一带,多次与国民党地方武装展开战斗。1949年1月,王世荣带领高码头游击队袭击天王乡公所,并截击胡宗南部辎重部队,缴获大批物资。同年2月11日,在掩护游击队撤离时,他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1982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一直激励着太白县的人民。

李宏,太白县嘴头镇牛家沟门人。1955年任村团支部书记兼大队会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牛家沟门大队党支部书记。1968年,村饲养发生火灾,他两次冲进大火中抢救20头耕牛,当他第三次冲进火中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2岁。他为了集体财产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成为了当地村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当年,李白《蜀道难》中的名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名句,李白用“鸟道”的奇崛意象,极尽描写秦岭与蜀地山川的阻隔,为全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埋下历史的伏笔。

太白县,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自然与人文相互辉映。它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品味、去探寻 。

作者简介:李文杰,生于长安农村,毕业于西安市农业学校,为西安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社会爱心人士,三农题材作者,曾发表多篇散文、诗歌或纪实文章、报告文学以及摄影作品等。

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理事,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墨海书画院高级院士。网络作家,当代优秀文学家。

作者写作方向:

重拾传统文化,挖掘历史遗留。

关注三农题材,野说风土人情。

来源:作者文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