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资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2:29 2

摘要:资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东与全州县毗邻,南与兴安县相连,西与龙胜各族自治县接壤,西、北分别与湖南省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交界。境内有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资源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山清水秀,石奇林幽,集我国名山、名江、名瀑特色

资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东与全州县毗邻,南与兴安县相连,西与龙胜各族自治县接壤,西、北分别与湖南省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交界。境内有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资源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山清水秀,石奇林幽,集我国名山、名江、名瀑特色于一体,是广西首批优秀旅游县。境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八角寨景区;有丹山碧水,被誉为“华南第一漂”的资江景区;有“中国最佳漂流胜地”的五排河探险漂流景区;有休闲度假丹霞温泉景区、天门山生态观光景区及“一瀑九折”的宝鼎瀑布景区等,同时拥有丹霞和喀斯特两种地貌。#广西#

历史沿革

资源县系民国24年(1935年)从原全县(今全州)和兴安县各析出一部分地方而设立。

原属兴安县的车田陵县地;、浔源(今两水、河口)两乡,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辖地;秦时为零后汉置始安侯国,为零陵郡始安侯国辖地;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析零陵郡南部置始安郡,为始安郡始安县地;晋、宋、齐、梁、陈、隋循其旧。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桂州临源县地。大历三年(768年),临源县改名全义县,属全义县地。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全义县升溥州,并改县名为德昌,即属德昌县辖地。宋乾德元年(963年),废溥州,仍为全义县,属之,为桂州所辖。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名兴安县,属桂州。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属之。元属静江路。明属桂林府,设六峒巡检司辖之。清仍属桂林府兴安县,乾隆六年(1741年),六峒巡检司移社水,改为社水巡检司,辖之。清末预备立宪,兴安县划其地为第六区。民国22年,(1933年),改第六区为越城区。

资源建县前属全(州)县的西延地方,春秋战国时为楚国荆州辖地,秦代属长沙郡零陵县地,汉为零陵郡洮阳县地,三国时先属蜀,昭烈帝去世后,改属吴。晋、宋、齐、梁、陈均属零陵郡洮阳县地。隋开皇十年(590年),改洮阳为湘源,仍属零陵郡。大业初湘源改属永州,唐属永州湘源县地;五代晋天福四年(939年),楚王马希范奏置全州,改县名为清湘;宋端拱年间(988—989年),全州州守柳开平粟氏之“乱”,于其地官田、官垌设招安指挥2员。遂为荆湖南路全州清湘县地。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西延溪洞.瑶蛮二十所内附”,为全州路清湘县地,隶岭北湖南道廉访使。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0年)于其地置驿司。顺帝至正(1341-1368年)中改置巡检司,寻废。明洪武元年改名全州府,清湘县为府治;七年(1374年)于其地大埠头复置西延巡检司;九年四月降府为州,并省清湘县名,属湖广永州府。二十七年(1394年)八月全州改属广西桂林府,西延仍为全州辖地。清置全州,设知州,雍正七年(1729年)十二月,于全州西延设分州。州同驻钟楼底,废巡检司。乾隆六年(1741年)州同署移驻大埠头。光绪末预备立宪,改西延分州为第八区。

民国元年(1912年)改全州为全县。民国20年,广西实行训政,西延分为第十四、十五两区;民国22年,合并为西延区。民国24年(1935年)7月,广西省政府呈行政院核准,划全县之西延全区,计延东、延中、延北、梅溪、瓜里、中峰、枫木、五排等8乡及万德乡之1村,兴安县属之车田、浔源2乡,共计10乡建县,以其地处资江之源而定名为资源县。为四等县(28年划为4等乙级县),隶桂林行政监督区(29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31年改由省政府直辖,33年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解放初属桂林专区。1952年8月,撤销资源县建制,五排区仍划归兴安县,其余延东、中峰、梅溪等区则划归全县。1954年6月,复将延东、中峰、梅溪(包括瓜里)3区(12、13、14)从全县(全州县)析出,五排苗族自治区从兴安县析出,恢复资源县建制,仍属桂林专区。1998年9月桂林地区、桂林市合并为桂林市,属桂林市管辖。

行政区划

建县前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设西延巡检司,开始丈量田亩,编辖地为七里,上西延三图五十五都为三里,下西延五十六都为三里,另割全州之罗江、焦川及兴安县之古留三团地入西延为补里,又由兴安所属五排瑶地、十三地内割五地半附属西延管辖。

清代:原属兴安县六峒巡检司的上乡五排七地分设12个村,即凤水(体水)、小地、车田、社水、塘垌、源头、中垌、李垌、白垌、上白垌、黄龙、烟竹坪。光绪末年,统划为兴安县第六区,辖村不变。原属全州西延分州共设323村、6隘、1旗。其中:万一乡一里半38村,五排瑶地五里半57村,万二乡一里半78村、3隘(石镇、石羊、坐墩)、1旗,长乡一里上三村、下五地、大三村、界口村、七旗等45村,共218村3隘1旗均属56都;宜乡三图三里105村、3隘(荆竹、铜岭、坤蓬),属55都。光绪末年,西延分州改称全州第八区,辖村不变。

建县前民国时期:民国初年,行政区划沿袭清末。新桂系统一广西后,原属兴安县之第6区于民国22年(1933年)改称越城区,所辖之五乡分为车田、浔源二乡,车田乡辖八村,即尚武一村、尚武二村、长安二村、竹兴一村、竹兴二村、竹兴三村、镇安村、画眉村;浔源乡辖4村,即桂桥村、竹林村、银矿村、山旺村等。原属全州县之第八区于民国21年(1932年)分为第十四、十五两区,22年复合并为西延区,辖8乡67村街,即延东乡辖9村、延北乡辖8村、延中乡辖9村、中峰乡辖8村、枫木乡辖9村、梅溪乡辖7村1街、瓜里乡辖8村、五排乡辖8村。

建县后的民国时期民国24年至28年(1935-1939年),实行乡、村、甲制,全县划分为10乡,80村(街)、1210甲。计:

延东乡辖7村、2街:天门村、大埠村、同禾村、上梁村、上晓锦村、下晓锦村、大坪村、大埠街、合浦街。

延中乡辖9村:石浦村、石溪村、文乡村、官乡村、上内乡村、下内乡村、上修睦村、下修睦村、小地村。

中峰乡辖8村:李家村、王家村、肖家村、大源村、车江村、沙子村、花科村、陇田村。

枫木乡辖9村:官田村、乾塘村、石龙村、于家村、社岭村、八坊村、护卫村、穗禾村、福景村。

梅溪乡辖7村1街:铜座村、大里溪村、葛垌坪村、咸水口村、咸水垌村、大滩头村、随滩村、梅溪街。

瓜里乡辖7村:大田村、上文溪村、下文溪村、香草坪村、瓜里村、白水村、水头村。

延北乡辖8村:义林村、茶坪村、三花水村、福竹村、晓地村、白竹村、湛头村、大坨村。

五排乡辖5村:上白垌村、龙塘村、粗石村、海棠村、田头水村。

车田乡辖7村:四山村、黄龙村、赤水村、下白垌村、车田村、木厂村、晓义村。

浔源乡辖10村:凤山村、山旺村、银矿村、塘垌村、社水村、猴背村、烟竹村、和平村、葱坪村、桂桥村。

民国29年(1940年),将原10个乡调整为延东、中峰、梅溪、瓜里、车田、浔源6个乡,下辖78个村(街)。原枫木乡并入中峰乡,原延中乡并入延东乡,原延北乡并入瓜里乡,原五排乡并入车田乡。

解放后1949年11月19日,资源县解放,随之废除原6个乡建制,设5个工作组管理日常行政工作,保留原行政村建制。1950年,全县划为中峰、延东、梅瓜、五排4个区,下辖80个乡。延东区驻大埠街,中峰区驻油榨坪,梅瓜区驻梅溪街,五排区驻车田村。1952年8月撤销资源县建制,将中峰、延东、梅瓜区划归全(州)县,成为全(州)县的第12、13、14区;将五排区划归兴安县,成为兴安县的第10区(即五排区)。1954年6月恢复资源县建制后,全县划为中峰、延东、梅瓜、五排4个区。同年瓜里从梅溪析出,设瓜里区。全县共划分为5个区,下辖45个乡。根据民族聚居特点,将五排区改为五排苗族自治区,下辖14个民族乡。

1957年10月以后,除保留五排苗族自治区外,将中峰、延东、梅溪、瓜里4个区的31个乡并为中峰、枫木、延东、内官、晓锦、大湾、梅溪、葛垌坪、白竹、瓜里等10个大乡。1958年2月,正式撤销中峰、延东、梅溪、瓜里4个区的建制,同年9月撤乡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全县成立中峰、延东、梅溪、瓜里4个人民公社,保留五排苗族自治区建制,辖49个大队,1137个生产队。1961年5月,在国民经济调整中,重新调整社队规模,设中峰、枫木、延东、内官、晓锦、梅溪、大湾、葛垌坪、瓜里、白竹、车田、两水、河口、大水岭14个人民公社,辖174个大队、1468个生产队。

1962年3月,以大埠街设立城关镇。是年冬,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撤销大队,重设中峰、延东、梅溪、瓜里、车田、两水6个区,辖65个人民公社,1539个生产队。

1968年8月,县成立革命委员会,6个区改称人民公社,并分别成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辖70个大队,1386个生产队。大队亦成立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1976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建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人民政府。全县划为中峰、延东、梅溪、瓜里4个乡,车田、两水两个苗族乡和河口1个瑶族乡及大合镇,共7乡1镇,辖71村2街。

1990年仍是7乡1镇,2个街委会,71个村公所,277个村委会,1555个村民小组。

1991年,资源县设大合镇和中峰、延东、梅溪、瓜里、车田、两水、河口等1镇、7乡,其中车田、两水为苗族乡,河口为瑶族乡。下辖71个村公所,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278个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1569个村(居)民小组。

1996年,资源县面积1953平方千米,人口约16.3万人。辖1个镇、7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大合镇、中峰乡、延东乡、梅溪乡、瓜里乡、车田苗族乡` 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县政府驻大合镇。

1995年12月,全县71个村公所均改为村委会,之后2个街委会改称居委会。

1999年,瓜里乡田洞里村委会析出长冲、阳胜、朱家、蒋家、老屋场、桂石坪、鸡公凸、竹坪8个村民小组成立大坪头村委会。全县行政区域划分为1镇、7乡,72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569个村民小组。

2005年7月,延东乡与大合镇合并,成立资源镇。原延东乡小地村改名永兴村。全县6乡、1镇,2个居民委员会、14个居民小组,72个村民委员会、1535个村民小组。

2020年资源县辖资源镇、中峰镇、梅溪镇、瓜里乡、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等四乡三镇共74个村(街)委会,153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8.15万人,其中苗、瑶等少数民族达4.0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2.14%。

2024年2月,资源县辖3个镇、4个乡:资源镇、中峰镇、梅溪镇、瓜里乡、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共75个村(街)委。

目前全县辖资源镇、中峰镇、梅溪镇、瓜里乡、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等三镇四乡,共75个村(街)委。

大美广西欢迎您!

来源:古籍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