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18床监护仪报警声响起时,李护士正在给王大爷翻身;午后两点,王护士一手举着输液袋子,一手给哭闹的患者擦眼泪;深夜十一点,值班护士把躁动患者的拳头深深的包进自己掌心... ...
凌晨两点,18床监护仪报警声响起时,李护士正在给王大爷翻身;午后两点,王护士一手举着输液袋子,一手给哭闹的患者擦眼泪;深夜十一点,值班护士把躁动患者的拳头深深的包进自己掌心... ...
护士小朱的记事本里记着“3床左侧卧需垫15°斜坡枕,7床右侧卧位更换为平卧......”手机里的翻身闹钟不言不语,却见证了每2小时一次的翻身叩背。
护士老杨能通过患者一个皱眉判断血氨值波动,她说这是患者病情变化的“生命体征采集器”,“仪器数据要信,但更要信自己的眼睛和手”。
9床老唐蛋白低下,全身水肿,反复感染,迅速消瘦,本就倔强他由于卧床不起,情绪更加烦躁,对护士的观察与询问极度不配合。当护士小李夜班期间将亲手熬的鱼汤递到他手中时,脾气生硬的老唐瞬间柔软了,那一句满含激动的“我该怎么感谢你”和后续的信任与配合,是护理工作的最高褒奖......
巡视病房,小曹护士走过的每一步踏实又温情,28床小姜今天38周岁啦,疾病无情人有情,伴着生日蛋糕蜡烛的微光,值班护士亲手送上蛋糕和祝福,小姜和妈妈满含热泪度过了被惦记的特殊日子。
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直播,却有365天永不熄灭的走廊灯光。在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肝病一科的病房里,护士们用年复一年的弯腰、倾听与等待,将“坚守”二字写进每一个平凡日夜。
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肝病一科护理团队由15名护理人员组成,包括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7人、护士3人。团队坚持以“专业与人文”为目标,开展“护理有爱、人文相伴”特色优质护理服务,从构建人文框架、改善物理环境、增加人文氛围、提升人文素养、传递人文力量、传承人文精神着手,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温暖、仁爱的护理团队。
为给患者营造舒适的休养环境,科室实施7S管理,打造舒适整洁的病区环境,设立文化墙,设置“微光能量加油站”,为忙碌的医务人员和需要补充能量的患者提供一份温暖。
为加强患者健康宣教,科室开展以24节气为背景的“节气我来讲——‘肝’恩有你”患者健康教育会,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养生养肝的健康教育。同时在病房设置可视化展板,患者可以一眼识别糖盐“刺客”,推动肝糖共管。
为提升人文素养,科室实施人文查房,采用回授法宣教,提高护理人员的宣教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开展每日微光晨学3分钟,引导护士分享工作感悟、交流心得,培养护理人员发现问题、主动学习、敢于表达和人文关怀沟通能力。护士长通过红榜分享工作中的亮点,让护士们工作中的坚守被看见、被肯定,持续激发护理人员提升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
或许没有人记得她们磨破的护士鞋边,但监护仪上平稳的波形记得;或许没有镜头对准她们凌晨换药的背影,但走廊地砖上反复丈量的步数记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平凡的坚守即是绽放,在这里,伟大从不来自某个奇迹时刻,而是十几双手共同织就的温柔巨网——接住下坠的生命,托起人性的尊严。不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闹,她们依然在病房核对医嘱,如同过去的每一个平凡日子,用沉默的坚守书写着最动人的护理宣言,以心灯照亮那些不被看见的守护。
来源:功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