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惊蛰时节,万物复苏,草木萌发。在《说文解字》中,这个“萌”就是“芽”。从塞北到岭南,从朔漠到海滨,只要有春风拂绿的地方,都有“芽”的踪迹。作为植物的茎、叶或花的初态雏形,“芽”孕育着生命和希望,凝聚着大自然的创造和想象。
芽芽你听着,
再卖萌,就把你吃掉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草木萌发。在《说文解字》中,这个“萌”就是“芽”。从塞北到岭南,从朔漠到海滨,只要有春风拂绿的地方,都有“芽”的踪迹。作为植物的茎、叶或花的初态雏形,“芽”孕育着生命和希望,凝聚着大自然的创造和想象。
你看,“芽”是“草”字头下面有个“牙”字,造字的先人用会意和形声的方式,来表示草木萌发的齿状幼体,多么形象!而春天,就是“芽芽学雨”的孩子。一枚枚嫩芽,像绿色的“小雨滴”,在第一场春雨到来之前,就已“降落”人间。落在枝头,“溅起”一朵朵鲜花,落进嘴里,化作一道道美食。
春天,真的是吃芽的季节呀!
中国人吃芽,
家常菜里的“春日限定款”
塞北雪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可是盘子里却最先出现新绿。带着柔软毛刺的刺嫩芽,被热水焯去了“锋芒”,化作了蘸酱菜、饺子馅、炒鸡蛋的“CP”…… 东北人春天吃芽,要的就是那个“刺”激。
刺嫩芽是楤木的嫩芽。也叫刺老芽、刺龙芽。刺五加树的树皮可以泡酒,刺嫩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山野菜之王”,清甜爽口滋味醇厚,还有类似香椿芽的独特芳香。
菜市场的刺嫩芽:带着春日的朝露。摄影/万瑞
说到香椿芽,是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最亮丽的春日“头牌”。作为香椿树的嫩芽,可以凉拌、可以煎蛋,甚至还可以切碎做成面条卤,让每一根“雪条”都挂上春日的“碎金”,满口都是盎然的春意。
香椿芽是春芽里的“文学青年”。《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而现代祝贺老人也说“椿寿”。吃一口香椿,还被大自然赋予了吉祥如意的祝福。我参加长辈寿宴时,曾吃过一道“寿比南山”,就是土豆片做成的假山,撒上鲜香椿碎,味道清新,至今难忘。
凉拌香椿芽,家常菜里的春日之光。摄影/万瑞
春芽里还有一位“女文青”,那就是枸杞芽。小时候,亲戚家有棵枸杞树,我常在上面摘枸杞鲜果吃,假期看《红楼梦》,发现里面有宝钗吃炒枸杞芽的描写,也缠着大人依样画葫芦炒了一盘,那味道一丝丝苦,一丢丢甜,大概就是风雅的味道吧。
后来上大学,宁夏同学还给我们带过晒枸杞芽,煮水喝也颇有野趣。实际上,吃枸杞芽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就说枸杞芽“出甘州,二载江淮实不收”。江淮籍作家汪曾祺也在《故乡的吃食》安利,枸杞芽用酱油醋凉拌“极清香”,为枸杞芽实力“带盐”。
枸杞芽与枸杞花:黛玉赏花,宝钗吃芽。摄影/李贞泰
如果说枸杞芽吃的是风雅,那么花椒芽则让你的舌尖“赢麻了”。在盛产花椒的甘肃陇南,花椒芽是家常餐桌、农家乐的“团宠”。盘中油亮亮的芽尖,带着淡淡的椒麻香,让你的每一个味蕾都“支棱”了起来。
花椒芽可凉拌,可清炒。我曾吃过一种另类的吃法:花椒芽炖鱼,而且要连着花椒杆一起炖,花椒芽嫩,杆也柔软,类似芦苇杆的口感,如果咬破杆的纤维,吮吸里面的汁水,椒麻香便另带一股山野之气。这也是芽与茎在舌尖的“梦幻联动”吧。
油炸花椒芽,让你的舌尖“赢麻”了。图/图虫·创意
春天是柳絮纷飞的季节,在山东、河南地区,还有吃柳树芽的习惯。挨着柳叶的尖尖嫩芽,掐出一小捧,焯去苦涩,用香油一拌,盛在白瓷盘里,颇有弱柳扶堤之感。轻夹起一撮,用舌轻抿,便已酥烂。
作为“煎饼大省”的山东,自然少不了柳树芽摊煎饼。撒满柳芽碎的煎饼上,打两个鸡蛋,就变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待到蛋液抹匀,煎饼的脆,蛋黄的香,柳芽的嫩,三重加持下,仿佛一口吞下了春日。据说清明节吃柳树芽煎饼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他抱树守节的那棵老柳树后来死而复生,被晋文公赐名“清明柳”。从这个角度看,柳芽煎饼和江浙地区的青团,还有着文化上的异曲同工之妙呢。
青青盘中芽,待君来“翻牌”。制图/九阳
注重养生的广东地区,春天是一定要吃桑树芽的。淡紫色的桑树芽和小灯笼似的桑葚相映成趣,桑芽也如桑葚般柔软,入口即化,嫩而无渣。我在广东馆子曾吃过一道凉拌桑树芽,周围装饰着一圈桑葚,紫果紫芽,软上加软,把春的千娇百媚都赋形象的摆盘。
广东当地人还会用桑树芽做肉片汤,吃的也是滑嫩香软。裹着芡粉的粉色肉片,在桑芽间“玉体横陈”,像极了小的时候看的动画片《哈哈镜花缘》(清末代李汝珍小说改编),蚕丝国的蚕女醉卧桑叶的场景。
桑树芽与桑葚:提着灯笼的小手手。摄影/李贞泰
《镜花缘》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唐朝,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里有个“大槐安国”,是槐树下的蚁丘。而现实中槐树芽是确乎可吃的,而且在陕西地区很普遍。槐树芽微苦,不似槐花清甜,凉拌、炒食皆可,但是有小毒,不可因口腹之欲而过量贪食哟。
不过,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老饕,可不会想这么多。李公佐写《南柯太守传》的时候,应该是吃了大量的槐树芽才做了“南柯一梦”吧,否则怎么会有“大槐安国”的神奇想象?槐树芽虽然是人类的“春日限定”小菜,可确实是小蚂蚁们的正宴大餐啊!
鸡蛋炒槐树芽,盘中的“南柯一梦”。图/图虫·创意
中国人春天吃芽,
哪些地方的食俗最奇葩?
本文出自地道风物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他回复【吃芽】查看全文
“地道风物”是《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平台,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作为行走的风物百科,立志踏遍中国每一寸土地河山,探寻风物美食,传播地域文化。
介绍一下我的朋友地道风物,他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足迹遍布全国上千个市县,只为探究中国每一寸土地的不一样。
风物君的2000多篇原创文章,还写了啥?
如果你发现在派出所等正式场合有一个“妈祖评理室”,请不要诧异;如果你看到考生将准考证的复印件放在供桌上一起拜,也不用慌张;如果发现路旁骑车大妈突然停下车,对着庙宇拜了一拜,再若无其事骑车离开,请谨记这是日常——因为这里,是闽南。
“老爷保号”的魅力,没人不懂吧?
扫描上方二维码,回复“祭祖”查看全文
每年夏秋季节,是食物中毒最高发的时期。提到食物中毒大省,你肯定提前想到了最能“见小人”的云南。但真正的结果其实是……中国食物中毒省份前三甲,云南仅位列第二?
山东:“你们真的不吃发芽的土豆?”
云南:“菌子煮熟就没问题。”
浙江:“我已经是吃河豚的老手了,这个河豚我一定要买来尝鲜!”
不用质疑,浙江也是凭实力选入“前三甲”的!
扫描上方二维码,回复“食物中毒”查看全文
你可能听过这个笑话:当你跟朋友说自己心情低落,大多数人都会安慰你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多多休息,只有广东朋友会说你湿气太重,甚至准备煲汤给你喝。
是的,炎热漫长的夏季、多雨潮湿的气候造就了广东人对“湿”与“热”的独特理解。心情低落是湿气,喉咙痛是热气,消化不好是湿热,总之一切精神和身体不适都能概括为:湿气、热气、湿热。
广东“祛湿三件套”,你了解多少?
作为中国夜市的“鼻祖”,这里充斥着各种传说与门派,但每一个小吃,都能让横穿夜市的人迈不开腿,不论是年轻人们钟爱的炒凉粉、红薯泥,还是本地人最爱的灌汤包、桶子鸡,杏仁茶......最地道的“开封菜”,让隔壁的“KFC”黯然失色。
这座北方城市,如何在千年前就开创了宵夜先河?
江西,在诸多吃辣大省的角逐中,被网友们热评为“最能吃辣的省”,“连锅都是辣的”。辣椒在江西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种植辣椒,生产辣椒制品,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这份火辣。
到底去江西哪座城,才能领略赣菜的辣度之巅?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内容平台
专业是风物君的最基础要求
用最专业的摄影作品
最用心的文字
把最地道的中国风貌展现给你看
开启你的风物之旅吧
▼
来源:浪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