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一场与无锡马拉松相关的舆论风波将远光软件推至公众视野。因网络误传其名誉董事长陈利浩与赛事中的“野鸳鸯”事件有关,公司迅速发布声明澄清,强调陈利浩当时正在广东履行公务,与事件无任何关联。这一事件不仅考验了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也让外界关注到远光软件
2025年3月,一场与无锡马拉松相关的舆论风波将远光软件推至公众视野。因网络误传其名誉董事长陈利浩与赛事中的“野鸳鸯”事件有关,公司迅速发布声明澄清,强调陈利浩当时正在广东履行公务,与事件无任何关联。这一事件不仅考验了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也让外界关注到远光软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韧性与战略布局。
误传事件中的快速反应与法律立场
3月23日无锡马拉松赛事期间,一段涉及男女选手举止亲密的视频在网络传播,部分网友猜测视频中的男性为远光软件名誉董事长陈利浩。对此,远光软件于3月24日晚间通过官方企业号发布声明,明确表示“陈利浩前几日均在广东履行公司公务,无锡23日马拉松比赛照片、视频中的男子与陈利浩没有任何关系”。声明中进一步强调,公司“保留对发布传播不实信息的主体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这一澄清行动在24小时内完成,体现了企业对突发舆情的快速响应机制。公司通过公开行程记录与事实陈述,有效遏制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值得关注的是,声明中特别提到“陈利浩平日热爱运动”,但未因形象相似而回避公众质疑,反而以法律手段表明立场。此类操作既维护了高管个人声誉,也避免了公司品牌形象受损。
事件背后折射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尽管视频拍摄者事后澄清未受威胁,但公众对名人隐私的窥探与误读仍可能对企业造成连带影响。远光软件的应对策略显示,企业在面对不实信息时,需兼顾事实澄清与法律威慑的双重手段,以阻断谣言的传播链条。
2025年一季度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解析
根据2025年一季报,远光软件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同比下降9.5%;归母净利润939万元,同比上升2.7%。尽管营收出现下滑,但净利润保持增长,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与经营效率上的优化。细分财务指标显示,合同资产较上年末增长79.40%,主要源于“履约过程中尚未与客户开票结算的金额提升”,这表明项目执行周期可能延长,但客户需求仍持续存在。
预付款项同比增长55.91%,存货增长123.94%,公司解释为“预付供应商款项增加及部分项目相关投入所形成的在产品增加”。这两项数据的变动暗示企业正在为中长期项目储备资源,特别是在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等核心领域加大投入。不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38亿元,虽同比改善2.4%,但仍需关注资金周转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4月30日回应投资者时表示,“目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合同”,并将新增合同数据留待半年报披露。这种信息披露策略既遵循监管要求,也为后续业务进展保留了披露空间。
数字经济战略与行业机遇把握
在4月24日接受华创证券调研时,远光软件高管明确提出了2025年的三大发展机遇:一是数字经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激发生产要素活力;二是国资央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求;三是能源、航天、高端装备等行业的拓展空间。这些判断与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信息化、拓展云服务等业务方向高度契合。
从战略实施层面看,公司正通过技术创新扩大数字业务市场空间。其在声明中强调的“数字技术突破”具体表现为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的迭代与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此外,针对国资央企的数字化需求,远光软件可能借助已有行业经验,开发定制化管理系统,这与合同资产增长的数据逻辑相互印证。
在行业拓展方面,公司除巩固电力行业优势外,逐步向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渗透。这种多元化布局既分散了单一行业风险,也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调研信息显示,企业对“数字技术的理解更深、需求更强”的市场趋势保持敏锐洞察,这为其持续获取订单提供了基础。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