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遇到一个好的邻居,比不常见面的亲戚还好,可遇到在家里《大悲咒》一放一整天的邻居,实在是苦不堪言。
(一)去年放电音“震楼”,今年放《大悲咒》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遇到一个好的邻居,比不常见面的亲戚还好,可遇到在家里《大悲咒》一放一整天的邻居,实在是苦不堪言。
上海浦东大道1000号一栋楼的居民大倒苦水,18楼的阿姨去年放电音“震楼”,今年改放起了《大悲咒》,这栋楼的居民实在是太难了。
这位上海阿姨去年用晾衣杆顶住音箱粘在天花板放强音,白天放晚上放,导致一栋楼被魔音缠绕,一天天的被“佛系攻击”。
邻居们多方努力找居委会,找政府,找媒体,电音震楼的事情平息才半年,谁曾想“震楼升级”,换成魔音了。
阿姨楼下的业主说从三月份又开始放《大悲咒》,这栋楼的业主感觉各个房间都在唱,唱的头都痛了,声音大的受不了,实在是影响睡眠。
连隔了一层的16楼业主都深受干扰,多次尝试沟通都没有得到解决。
被噪音折磨,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白天上班去了,或者有噪音,听不到这种声音,但是晚上十多点上床以后,能听到这心烦的声音。
你说是噪音,声音又不是很大,说不是噪音,又觉得听得心烦。
长此以往人会变得烦躁不安,也会出现幻听症。
(二)阿姨的精神有问题,邻居们维权难
这位的阿姨无敌状态,不愿意搭理大家,她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正义的,她所做的事情就是自卫反击。
她怎会这么说呢?
原来去年12月底的时候,18楼的阿姨家漏水,一口咬定楼上住户把天花板凿了一个洞,把水倒她家了。
经过物业排查,压根就不是19楼的事情,是18楼的阿姨自己家漏水。
18的楼阿姨每天放音乐,邻居们怎么劝说都没有用。
19楼的邻居不得已选择搬离,对于精神有问题的阿姨,惹不起躲得起。
后来有部门来协调,这位阿姨的女儿说出了原因。
她的母亲早已离婚,30来岁的时候就不工作了,自己也是受害者,劝说母亲多年没有用,怀疑自己的母亲存在着精神问题。
经常有幻听,有被害妄想症,每次提出带母亲去看病,都遭到了母亲强烈的拒绝。
女儿也尝试回家住,但是母亲照旧大声量的播放音乐,导致她自己也睡不了安稳觉,也是受害者。
碰到这样有毛病的邻居,也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居民们举证难度比较大,维权费时费力。
居委会管不了,派出所多次登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打官司也面临着取证难,谁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和她打官司呢?
再说即使胜诉了,又能怎么样?
(三)大声放音乐是心理压力的一种表现
对于阿姨的这样的行为,大部分网友都谴责阿姨的行为,认为她是自私自利,毫无公德心。
也有人从阿姨的心理问题方面分析,上海这位播放《大悲咒》的阿姨,可能也不是故意扰民。
心理学家分析,这种行为往往源于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独居老人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循环播放熟悉的佛经,能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这种现象在心理上被称为强迫行为,是心理压力的一种外在表现。
(四)邻里矛盾走极端,邻居无辜躺枪
无独有偶,几年前上海的某社区居民因邻里矛盾,连开五年震楼器,整栋楼住户全遭殃,邻居们无辜躺枪,苦不堪言。
事情的背景大致如下:
该栋楼502室住户与602室发生矛盾,602的水管老化了,渗水影响到楼下,因为没有好好沟通,这点小事逐步升级。
两家原本邻里关系不错,之后变得水火不相容。
后来楼下的502室走向了极端,开始用震楼器进行无差别攻击,做出来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这一震就是五年。
白天有噪音,所以还能遮蔽一些,最痛苦的是夜深人静的晚上。
这些噪音变得异常清晰,声音随着楼板蔓延到整栋楼,整栋楼的居民都无辜躺枪,深受其苦。
602室是噪音最大受害者,她的丈夫忍受不了噪音,已经搬出去住很久了,两夫妻都成离家夫妻了。
隔了一层楼702的住户,85岁的老伯白天打个盹,晚上睡不着,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五年。
但是人老了,睡眠不好,经常一夜无眠坐到天亮,精神萎靡还摔过两跤,断了五根肋骨,原本精神矍铄的老伯已经被折磨的浑浑噩噩。
这件'震楼事件“因为《新民晚报》报道后,震楼器停了。
以上这种伤敌800自损1000的报复行为,伤害的是无辜整栋楼的人。
(五)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这些问题处理起来相当的棘手
维权三部曲,他们都找了居委会(物业),警察,新闻媒体。
咱普通老百姓,今天求助居委会,明天求助媒体,后天又@政府机构,说明这些政府部门在老百姓心里还是存在着敬畏的。
如果通过这些平台媒介都解决不了问题,那如果有人选择不相信法律,很可能冲突升级到刑事案件了。
物业人员,他只能起到一个调和劝说的作用,只管屋外,管不了屋内。
对于报警,警察也是首先对制造噪音的当事人进行口头警告,要求降低音量或者停止噪音行为
像阿姨这样的正常生活室内活动,警察可能只能进行调解,而非采取强制的措施。
检测音量,没有超过法定的噪音标准,放的这些音乐还涉及到宗教信仰问题,所以政府人员处理会格外谨慎。
他们找了居委会,警察,新闻媒体。
法律也拿他没有办法,您怎么看?
大家评论区说说遇到这样的邻居该怎么办?
谢谢你看到这儿,欢迎点赞、转发、关注给我鼓励!
图片来源 / 网络
文 / 秋天
素材来源于《潇湘晨报.和《新民晚报》
来源:秋天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