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双碳”目标与塑料污染治理的时代浪潮下,一场由竹基材料引发的绿色革命正在席卷全球。4月28日,由中国经济林协会主办的“上海以竹代塑展览会暨新质生产力交流会”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以“减少塑料污染助力双碳目标”为核心,这场汇聚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与
在全球“双碳”目标与塑料污染治理的时代浪潮下,一场由竹基材料引发的绿色革命正在席卷全球。4月28日,由中国经济林协会主办的“上海以竹代塑展览会暨新质生产力交流会”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以“减少塑料污染助力双碳目标”为核心,这场汇聚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与行业领袖的盛会,通过开幕式与平行论坛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示竹产业在“以竹代塑”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广阔前景。与会者一致认为,强化产学研协同、提升竹资源利用效率,将为全球绿色经济注入强劲的中国动能。
作为竹基新材料领域的先锋,和其美蓝竹耐水板运营总监梅蔚军受邀参会,并发表《竹质刨花板出海实践》主题报告。报告中,他系统阐述了蓝竹耐水板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在推动竹基材料全球化进程中的创新探索,为行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技术破局:从实验室到国际标准的跨越
在竹质刨花板出海征程中,技术壁垒构成首要挑战。蓝竹耐水板依托意大利PAL施胶成型技术与连续平压线工艺,实现关键性能指标突破:板材静曲强度稳定达到≥15MPa,24小时吸水厚度膨胀率控制在≤5%,超欧洲EN 312-5 标准(部分市场要求≤6%),构建起耐候性与结构稳定性的双重技术优势。针对竹材天然疏胶性难题,企业通过施胶工艺参数重构与热压曲线优化,创新性开发出竹木复合经济型防潮板——在保持核心性能的前提下,产品单价较欧洲同类型竞品低15%,并通过绑定家具厂商OEM订单模式,快速切入海外市场供应链。
蓝竹耐水板的功能特性同样出色,其防霉等级可达到国标LV.0级,可满足医院、学校、卫浴等高湿度、高洁净度场景的严苛要求。未来,和其美将持续推进“蓝竹2.0增强型竹质刨花板”研发计划,目标实现防潮性能的跨越式提升——24小时吸水厚度膨胀率≤3%,达到行业首创的P10标准,同时将环保等级升级至ENF级(甲醛释放量≤0.025mg/m³),通过“性能-环保”双维度技术迭代,持续夯实全球竹基板材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
全球化战略:深化本地化合作与优化产能布局
跨境物流成本占产品售价20%-30%,成为企业出海的一大阻碍。和其美计划采取双轮驱动策略积极应对:在东南亚核心市场构建区域仓储网络,与越南头部建材分销商HOMECENTER成立合资公司,借助数据中台实现终端消费数据实时共享,打造敏捷供应链;针对中东高温高湿环境,研发竹刨花占比60%的高强度竹木复合刨花板,凭借卓越耐候性能成功打入阿曼皇家橱柜(Royal Developers)等高端项目,验证反向定制策略的有效性。
在产能与供应链布局上,和其美蓝竹耐水板运营总监梅蔚军提出“产地靠近市场+资源锁定”双轨战略。他建议在东南亚(如泰国)设厂,规避欧美反倾销税(如美国对华木质板材关税25%);推广“竹材银行”模式,与福建、江西等竹资源产区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稳定原料供应并控制成本波动。
品牌突围:可持续标签与行业背书
在品牌营销领域,和其美以社交媒体为核心阵地,通过Instagram、TikTok 等平台可视化呈现竹材从生态种植到产品成型的全产业链溯源过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每一个生产细节,深度锚定绿色品牌定位。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竹藤组织(INBAR)峰会等权威平台,联合发布《竹质建材碳足迹白皮书》,推动建立竹材应用领域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在行业标准化建设中提升专业话语权,为品牌发展构筑技术与价值双重护城河。
行业展望:千亿市场与联盟共建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竹质板材市场规模将突破80亿美元,其中耐水板细分赛道增速超25%,展现强劲增长动能。针对行业发展,和其美提议组建“竹质建材出海联盟”,申请竹质刨花板的海关编码,通过整合检测认证、物流供应链等核心资源,形成产业协同机制,共同破解国际贸易壁垒,加速竹质建材全球化布局。
在技术创新层面,和其美正聚焦竹刨花炭化处理技术研发,计划推出适应户外复杂环境的新型竹材产品,重点攻克材料老化、耐候性等关键技术难题,为竹材在户外建筑、景观设施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以竹代塑,不仅是材料革新,更是全球产业链的绿色重构。和其美蓝竹耐水板的国际化征程,是中国竹产业从“资源优势”向“技术引领”转型的缩影。通过技术创新、本地化合作与品牌战略,和其美不仅突破了国际市场的技术壁垒,更以“竹代塑”为支点,撬动全球绿色材料新赛道。随着“竹质建材出海联盟”的推进,中国竹产业有望在双碳时代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来源:中国木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