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高血压这个词,在日常生活里已经快被说烂了。很多人听到它,脑袋里第一反应不是“危险”,而是“哦,又是老毛病”。
好像这玩意跟白头发、老花眼一个级别,管它干嘛,吃点药不就完了。问题就在这,不当回事,真能出大事。
别的不说,看一组数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统计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2.7亿,其中控制率不到16%。
说白了,十个有高血压的里,只有一个半人血压压得住,其他人不是乱吃药,就是压根不吃药。更离谱的是,每年心脑血管意外里,有将近一半跟高血压有关,真不是吓唬。
高血压不同于感冒,它并非“发作”式的存在,而是在“悄然行事”。天天搞一点,年年磨一点,等你真有感觉时,心脑肾全都搭进去了。
最怕的是那种“症状很轻”的人,自以为“没啥事”,结果一出事就是大事,脑出血、心衰、肾衰,直接把人打懵。
很多人以为控制高血压就是吃药加控盐,实际上真正毁人的,不是盐,是日常里那些舍不得戒的“小爱好”,表面上是生活方式,骨子里是催命开关。
第一个得讲的,就是熬夜这事。有人嘴上说养生,枕头边上亮着手机屏到凌晨三点,打游戏、刷短视频、干副业,什么都有,就是不睡觉。
有人说“我睡得晚但我睡得多”,但真不是时间长就等于质量好。
人在夜里11点到凌晨3点之间,是身体交感神经转换、内分泌调节、血压回落的黄金时段,这时候不睡,血压就掉不下来。
无论白日里如何服用降压药,只要晚间熬夜一回,便会前功尽弃。
更要命的是,熬夜会让皮质醇水平持续上升,这个激素一上来,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肾素分泌紊乱,整个血压系统直接失控。
《Hypertension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晚于凌晨1点睡眠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37%,即使白天补觉也补不回来。这不是睡眠时间的问题,是生物钟被你自己掰断了。
长期晚睡的人,早上血压会有一个“起床激增”,医学上叫“晨峰高血压”,是心梗、脑梗高发时间段。
血压突然飙上去,血管壁一旦承受不住,出血、堵塞、猝死全都有可能。你以为自己躺得好好的,身体其实在负重飞行。
第二个舍不得放下的是情绪爆炸。很多人把情绪当脾气发,一句话不对就炸、一件事不顺就崩,这类人白天像火山,晚上像炸弹。情绪跟血压的关系不是“影响一下”,而是“带头乱舞”。
情绪波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进而引发心率增快和血压迅速上升。
有些人一生气,血压飙到180、190都不稀奇。而情绪反复的人,血压上下震荡,最容易形成血管微创性损伤,这个时候如果再有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分分钟出事。
一项日本东大医学院的情绪研究显示,情绪激动型高血压患者中,卒中发生率比平稳型高2.3倍。不是脾气不好,是血压兜不住你脾气了。
那种看着五大三粗、一天能骂八百句的人,真不是扛得住,而是还没到时候,等到爆炸那刻,谁都拦不住。
第三个不能不说的是“重口饮食依赖症”。这玩意比抽烟还顽固。咸的、辣的、油的、腌的、炸的、甜的,有人不吃两口就觉得人生没味。
嘴巴上说“清淡饮食”,转头就是麻辣烫、炸鸡、卤味拼盘走一套。
这类人不怕高血压,是压根没把食物当药看。真正毁血压的不是一顿火锅,而是你顿顿重口、日日重味。
钠摄入高、油脂摄入超标、添加剂刺激血管内皮,三管齐下,血管弹性天天在缩水。你看不到血管里发生了啥,但血压计早就告诉你结果了。
中国营养学会给的推荐是钠摄入不超过2g/天,也就是5g盐,可现实中,中国人大多数一天能吃掉9到12g盐。还有些人吃得不咸,但酱料猛、调味包狂放,结果一样。
而且重口味饮食会让内皮细胞一边炎症一边衰老,血压升了不说,血脂也跟着飙,肾脏排钠负担加重,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有研究对南北饮食习惯予以对比,发现口味偏重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两倍以上。这不是口味问题,是全套生理系统都被带偏。
最后一个压轴的,是“不信药、爱偏方”。这种人一开始是“我不吃药,我靠运动”,后来发展成“我不信医生,我吃草本茶包”,最后直接进化成“我信祖传方子,自己煮煎液”。
高血压这病不是靠毅力压下来的,它是慢性系统性疾病,得靠药物长期平稳控制。
有些人吃药两天一好转就停药,反反复复,血压一上一下,最后逼出个脑出血。
更有一部分人对所谓“天然降压食品”迷之崇拜,什么苦瓜、芹菜汁、黑木耳水、三七粉,样样都喝,就是不吃药。
问题是这些东西要么剂量不足起不到治疗作用,要么作用机制跟血管压根没关系。
有研究统计过,滥用偏方或擅停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其发生中风的风险提升了2.6倍,心衰风险提升1.8倍。这种“拒绝科学”的做法,比吃咸鸭蛋还危险。
高血压就像一个戴着笑脸的杀手,不发作时啥也不是,发作时就是一击致命。
最怕的是你以为自己控制得住,结果身体从来没答应过。那些你觉得“习惯了”的事,其实都是慢性自杀。
——
那问题来了:有些人天天运动、也按时吃药,血压控制还是不好,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其实指向了一个更隐蔽但重要的概念——“继发性高血压”。不是你没努力,是血压的根源压根就不是单纯的“原发性”。
继发性高血压的意思是:血压升高,是某个器官出了问题带来的结果。
比如肾动脉狭窄、肾上腺瘤、甲状腺功能异常、醛固酮分泌紊乱等。这类问题用常规降压药只能暂时压一压,病因没动,血压还是反复。
有一项在英国进行的长期研究发现,35岁以下的新发高血压患者中,约有20%-30%其实是继发性高血压。而在长期用药但效果差的人群中,这个比例更高。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已经用三种以上降压药,血压还不稳定,就得考虑去查肾功能、肾动脉B超、肾上腺CT、血液激素水平等指标。
不查清楚,只吃药,那就跟堵漏水一样,地板擦得再干净,天花板继续漏,你永远在打补丁。
控制高血压这件事,是一个跑马拉松的过程,不是靠“靠感觉”走两步的散步。光靠自觉还不够,得靠科学判断、全身系统维护。
别总觉得自己还能挺,血压最不讲人情,一飙就是翻脸不认人。生活习惯里那些舍不得改的,正是最需要放下的。保命,不靠忍,是靠选。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朱倩倩,王澜,姜楠,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舌象特征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5,23(07):976-982.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