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贸易格局因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剧烈震荡之际,日经指数研究院对全球500家主要上市企业市值的最新追踪数据显示,美国大数据分析巨头Palantir Technologies(PLTR.US)与港股科技企业小米集团-W(01810.HK)成为罕见的市场赢家。
5月7日消息,在全球贸易格局因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剧烈震荡之际,日经指数研究院对全球500家主要上市企业市值的最新追踪数据显示,美国大数据分析巨头Palantir Technologies(PLTR.US)与港股科技企业小米集团-W(01810.HK)成为罕见的市场赢家。
自4月2日美国宣布对全球多国加征“对等关税”以来,截至5月6日,Palantir市值逆势增长12%,小米集团总市值增幅达23%,显著跑赢全球主要股指。关税政策冲击波:全球股市剧烈震荡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宣布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在关税政策公布后单日暴跌4.8%,纳斯达克指数重挫5.97%,科技巨头“七姐妹”单日市值蒸发超8000亿美元。亚太市场同样遭受重创,日经225指数下跌4.05%,越南股市创2001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6.68%)。
在此背景下,Palantir与小米集团的逆势表现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Palantir:政府订单与商业扩张双轮驱动
Palantir的股价韧性源于其独特的业务模式。公司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39%,净利润同比激增103.8%,美国政府收入同比增长45%,商业收入更是同比大增71%。其中,美国国防部门对Palantir相关软件的需求激增,成为其政府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
市场分析认为,Palantir的“政府+商业”双轨战略使其在关税冲击中具备天然免疫力。一方面,其核心客户不受关税政策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商业端合同价值(TCV)与剩余交易价值(RDV)均创历史新高,显示出其在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商业化潜力。尽管其市盈率(TTM)高达634.51倍,但投资者仍对其“AI+数据分析”的长期增长叙事保持信心。
小米集团:全球化布局与供应链韧性凸显
小米集团的逆势增长则得益于其全球化战略与供应链韧性。尽管公司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出现下降,但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智能汽车业务成为新增长极。2025年一季度,小米SU7车型订单量超预期,推动公司股价在关税风暴中逆势上扬。
分析指出,小米的“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模式使其能够通过多元化业务分散风险。此外,公司对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深耕,以及对本土供应链的强化,进一步降低了关税政策对其全球业务的冲击。
交银国际最新研报给予小米集团“买入”评级,目标价60港元,认为其智能汽车业务将带来估值重构机遇。
日经研究院分析认为,Palantir与小米集团的逆势表现揭示了“关税免疫”企业的三大共性:客户结构多元化、供应链本土化以及政策红利加持。
以Palantir为例,其美国政府业务占比超40%,且合同期限多为3-5年,有效对冲了短期贸易政策波动。而小米集团则通过在印度、越南等地设立工厂,实现了“中国研发+全球制造”的供应链布局。
机构普遍认为,具备“关税免疫”属性的企业将迎来结构性机会。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国防科技、本土制造业、新能源基建等领域有望成为资金避风港。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