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庞麦郎商演视频时我正堵在晚高峰高架,视频里他还在唱"摩擦摩擦",台下观众举着手机笑作一团。突然想起十几年前躲在大学宿舍被窝单曲循环的自己,鼻子一酸——原来我们笑的不是他,而是那个也曾相信"有了滑板鞋天黑都不怕"的自己。
刷到庞麦郎商演视频时我正堵在晚高峰高架,视频里他还在唱"摩擦摩擦",台下观众举着手机笑作一团。突然想起十几年前躲在大学宿舍被窝单曲循环的自己,鼻子一酸——原来我们笑的不是他,而是那个也曾相信"有了滑板鞋天黑都不怕"的自己。
一、当荒诞照进现实:谁还不是个"精神病人"
2014年《我的滑板鞋》横空出世时,全网都在玩梗。有人把庞麦郎P进《星际穿越》,有人说他是"音乐界的梵高"。直到他确诊精神分裂被送进医院,我们才惊觉:那个唱着"月光下看到自己的身影"的怪咖,可能真的活在平行宇宙。
十年后再看歌词,"这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时刻"突然变得扎心。当代打工人谁还没几个发疯时刻?上班憋尿摸鱼像在跳"魔鬼的步伐",凌晨改方案时"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网友神评:"以前笑他癫,现在怕他演我。"
二、被流量碾碎的滑板鞋:梦想成了新型PUA
庞麦郎最火时,商演报价冲到20万。但当他认真地说"我是台湾基隆人"时,观众笑得更欢了。资本需要小丑,看客需要乐子,唯独没人在乎他是否真的找到那双"独一无二的滑板鞋"。
这让我想起某音上跳"恐龙抗狼"的保安大叔,直播间里"感谢大哥"喊到嘶哑的失业白领。有人精辟总结:"以前追梦要勇气,现在追梦要能接住全网扔来的烂梗。"当梦想沦为流量游戏的入场券,多少人在"摩擦"中磨掉了眼里的光?
三、小镇错题集:我们都在练习"不标准的舞步"
庞麦郎老家陕西宁强的乡亲至今不解:"好好修摩托车的娃,咋就疯了呢?"这种魔幻像极了过年回家被催婚的你我——在小镇长辈眼里,放弃稳定工作去大城市追梦,约等于主动加入"精神病预备役"。
28岁的沪漂编剧小王说破真相:"他唱的不是滑板鞋,是所有小镇错题的挣扎。"就像《宇宙探索编辑部》里执拗的老唐,我们何尝不是在水泥森林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外星人信号"?区别不过是有人把孤独写成诗,有人把心酸编成段子。
四、在"确诊时代"拥抱脆皮人生
最近年轻人流行在体检报告找"电子病历",在MBTI测试找存在感。庞麦郎要是晚生十年,说不定会被诊断为"INFP追梦人格"。当"脆皮青年""职场水母"等新词疯狂刷屏,我们终于学会对非常态多些慈悲。
深圳某大厂HR偷偷告诉我,现在招人看见"曾患抑郁症"反而加分:"起码证明这人有颗还没死透的心。"就像庞麦郎经纪人至今留着几百首未发表demo,总说"这些不是疯话,是没被破译的摩斯密码"。
五、滑了十年旱冰的人终于穿上鞋
上个月西安某Livehouse办了滑板鞋十周年纪念场,台下90后们哭成狗。有人举起荧光棒大喊"庞麦郎加油",恍惚间分不清是在鼓励偶像,还是在给平行时空的自己喊话。
现在听歌软件里的热评第一变成了:"38岁被裁员,开车到荒郊野岭单曲循环,突然听懂这不是儿歌,是成年人的安魂曲。"或许真正的成长,就是学会在荒诞里打捞真诚——就像终于明白为什么把《海阔天空》听了三十年。
刷到庞麦郎复出后的新歌《旧金属》,跑调的嗓音还在唱"我要摧毁冷冰冰的墙"。突然想起《狂飙》里高启强哼着"听妈妈的话",弹幕飘过:"原来反派也曾在KTV用力跑调过人生。"
十年后再回首,那些曾让我们笑出眼泪的"约瑟翰庞麦郎",不过是把现实扯了个口子的清醒者。所以下次听到地铁里有人外放抖音神曲时,别急着皱眉——说不定那是某个"约瑟翰庞麦郎"在练习,如何不被生活磨平脚底的茧。
就像网友在超话里写的:"或许我们都在各自的星球孤独发光,但至少可以隔着宇宙互相喊一句:摩擦摩擦,继续滑啊!"
来源:文影趣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