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3年入职圆明园管理处工作,扎根基层、服务一线32年,其中担任清史书店店长15年。在担任清史书店店长的15年时间里,张玉坚持为人民服务,暑期里迎着酷暑高温,多点位向游客提供瓶装饮用水,在炎炎烈日下为游客撑起一片凉爽的伞阴。在滂沱大雨中,始终坚守在服务一线,
山水海淀,创新之城
在这片科技与梦想交织的热土
一位位求新求变、突破自我的逐梦者
在这里破浪前行,让梦想一路生花
新时代的海淀女性
正在以多元的角色、无畏的勇气
在各自领域书写华章
张玉 圆明园管理处清史书店店长
1993年入职圆明园管理处工作,扎根基层、服务一线32年,其中担任清史书店店长15年。在担任清史书店店长的15年时间里,张玉坚持为人民服务,暑期里迎着酷暑高温,多点位向游客提供瓶装饮用水,在炎炎烈日下为游客撑起一片凉爽的伞阴。在滂沱大雨中,始终坚守在服务一线,闭园不闭店,为那些无法及时回家的游客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工作中,张玉始终将“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我的行为准则,认真细致,恪尽职守,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本事。
最开始在张玉接手书店店长一职时,她本以为这个职位不过是销售图书的清闲工作,然而在一个周末,来了一群小学生,他们进门后这看看那看看,一会儿就聚在一本图册前认真地翻看还争论着,其中一个小同学就问张玉:“阿姨,这个地方是不是皇帝见外国人的地方?”回答完这一个后紧接着又有一个同学提问,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张玉从开始的得心应手到后面只能含糊应付,她突然意识到,身处国内第一家以传播清史知识为主要功能的专业特色书店,她不仅要对圆明园的历史熟悉,更要对店内出售的书籍有全面的了解,如此才能在应对顾客提问时对答如流,才能为顾客推荐其心仪的书本。从那时起张玉和同事们把店内每本书的内容提要都记住,大到十几册的藏书,小到一页字帖,她们都烂熟于心。同时,她们把融合旅游、文创的产品引进书店,在有限的空间里为游客和读者提供阅读桌,让游客能放慢脚步在游玩的同时来感受历史,在游玩的过程中体会圆明园文化。
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不断学习经营管理理念,并积极落实到实践当中,带领店内职工团结一致,利用多种创新方式为清史书店带来更多效益和发展,表现出较强的敬业精神。
张洁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
征收管理科副科长
持续深化税收改革实践,服务海淀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主攻手”,她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自觉融入改革大局,奋力推动税收征管改革在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推动海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自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来,她充分发挥《意见》落实办职能作用,聚合全局之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在海淀落实落地落细,推进完成改革任务101条,滚动升级任务措施27项。改革四年来,技术变革、业务变革、组织变革效应得到集成发挥,在推进精确执法、优化精细服务、强化精准监管、深化精诚共治方面取得全面突破。
稳步推进智慧税务建设,税收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作为推动智慧税务建设的“生力军”,她立足实际,真抓实干,稳步推进以金税四期为承载的智慧税务建设取得突破,助力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迈上新台阶。全面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共17.92万户,覆盖率达97.39%。2024年,海淀区纳税人共开具数电发票7803.96万份,涉及金额34487.70亿元,大力推进“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转型。美团、百度、滴滴等29户集团企业直连“乐企”平台,构建税企“数据直连办税”通道,提升税收征管效率。上线全国统一规范电子税务局,实现全国一个标准、一个规则、一个平台业务通办,提供统一、规范、智能的办税缴费服务。上线税务人端智慧办公平台,“三端”融合体系初步成型,有效拓展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应用。
切实提升税费治理效能,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作为强化征收管理、打造效能税务的“排头兵”,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蹚出一条具有海淀特色的税费治理之路,有效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2024年,完善税费种认定、成品油管理、欠税管控等制度建设,夯实夯稳税收征管基础。对1000余户未办税户进行风险提示和办税辅导,申报税收债权7076.99万元,承接12366纳税服务热线系统派发的轻微违法举报工单8000余件。巧用数据“利剑”堵漏增收,依法追缴欠税35.65亿元,推动税收执法更加精准有效,柔性执法手段与实施强制执行相结合,刚柔并济,构建与海淀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税收执法服务新格局。
张丽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副主任
投身国产仪器验评,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张丽娜深刻认识到国产仪器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在国产仪器尚处于发展阶段,面临诸多质疑与挑战时,她组织搭建了集应用、验评、开发、改进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她带领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优势实验室,对色谱、质谱等国产仪器进行科学的性能测试和应用验证。通过上万条严谨的实验数据,客观公正地评价国产仪器的优势与不足,为国产仪器的改进与提升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她推动多款国产仪器在实际科研与生产中应用,并利用国产仪器支撑在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为国产仪器的推广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她组织14次“走进科学仪器企业”活动,带领高校院所用户走进企业,了解国产仪器研发现状与应用前景,建立了国产仪器企业和实验室用户的桥梁,助力国产仪器销售2000万元。她的努力使得许多原本对国产仪器持怀疑态度的科研人员开始尝试使用,为国产仪器打开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搭建技术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她积极推动建立了仪器共享、数据分析、技术交流为一体的大型仪器技术平台,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细胞学4个方面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她带领团队开发了基因编辑位点检测等80项分析检测技术,为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平台累计为360家单位提供技术服务400余万份次,支撑在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支撑完成了近千份代表性资源的SSR和SNP分子标记鉴定,促进了大豆优异种质的筛选和育种利用,引领了大豆行业科技进步,平台支撑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00余次,培训3000人次。作科所连续4年获得科技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优秀的成绩。
保持优良作风,树立巾帼榜样。始终保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无论是复杂的实验数据处理,还是繁琐的平台管理工作,她都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高质量。她关心团队成员的成长与发展,注重培养年轻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大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团队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秀应用团队资助,张丽娜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妇女干部称号,阿里巴巴育种科研人才奖励。
英莉 中关村智友天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副院长、流动党支部书记
中关村智友研究院是机器人领域核心专家、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发起成立的民非组织,是科技成果转化与硬科技孵化与产业创新赋能平台,同时也是北京市首批标杆孵化器(培育类)。作为中关村智友研究院的副院长和主要执行负责人,英莉同志积极推动创业孵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及生态伙伴合作等工作,在科技创新孵化与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持续深耕,多次受中关村科学城、东升科技园、孵育协会、创客中国、云智基地等单位邀请,担任项目评审专家或评委。在硬科技孵化引领作用获得政府、高校及社会组织的充分认可和荣誉表彰,如2024年荣获至顶科技“凌云之上见AI--加速孵化创新产业引领奖”、网易科技“2024 未来创新奖-年度AI创新机构”等多项荣誉及资质。
在科技成果转化及种子项目孵化方面,英莉同志带领团队,围绕优秀科学家进行成果转化和硬科技项目孵化与赋能。率先创新形成“5i”模式与逆孵化模式,孵化与赋能企业近百家,并成功帮助数十家硬科技创新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党建方面引领方面,积极推动“中共中关村智友天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的成立,并担任流动党支部书记,紧密围绕党组织周围,把科技建设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发挥智库组织的力量,和青年科学家一路,推进科技成果的实用性转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高质量转化。
在行业风向引领层面,主导多个5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论坛及产业大会,顶级专家阵容、精准的议题设置,收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如“科技创变者大会”“专精特新技术创新大会”“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航空宇航智能制造大会”等。同时,主导推动“青年科学家50人论坛”并任秘书长。此外,为社会沉淀形成深度的行研报告,包括《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具身智能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仿生机器人行研》等。相关成果,先后获得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近百家主流媒体关注与报道。
林鹏卫 海淀区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主任
林鹏卫在海淀区体育局举办的各项大型赛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她的组织和带领下,2024年海淀区成功举办了首届滴滴海淀马拉松、首届三对三篮球制霸赛、“巳海启春、体育过大年”冰雪嘉年华、“中关村开学季”三山五园骑行、凤凰岭户外运动大会、龙舟邀请赛等20余项大型赛事,引进高品质商业赛事TNF100北京越野跑挑战赛(海淀),全年累计超70000人次参与上述活动,在海淀区内掀起一阵全民健身热潮。其中,海淀马拉松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为A1类赛事,创造了首届马拉松赛3小时内报名人数超万人的记录,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万名选手参赛,90家平台及合作媒体参与报道,直播累计观看量超1600万次,媒体传播点击量超5000万次。TNF100越野跑挑战赛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广泛的越野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835名越野爱好者报名,话题词阅读量超1.5亿。
在每一项赛事活动中,林鹏卫都秉承着高度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初期的规划筹备到后期的落地执行,她都全程参与、严格把关,全面协调竞赛组织、安全保卫、新闻宣传、医疗救护、后勤保障、人员调配等各项工作。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经过她的反复斟酌、精心策划与周密安排,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她深知赛事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始终保持警觉,仔细排查隐患,一旦发现异常,她总能迅速反应且妥善处理,确保赛事平稳与人员安全。同时,她还注重提升赛事品质和影响力,巧妙结合海淀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在赛事活动中展现海淀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科技发展,塑造新时代海淀形象,使各项赛事活动成为展示和推广海淀美好城市形象的新名片,点燃城市活力。
柔肩踔厉担重任 ,巾帼逐梦绽芳华
让我们携手,共赴未来之约
在海淀高质量发展的舞台上,
释放新时代“她”力量
未完待续,下期见!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