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西樵村的越冬节瓜大棚,瓜苗青葱翠绿,一个个长势喜人的“圆柱形翡翠”挂在藤蔓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上市时间提前10天
上市期长达3个月
精品礼盒装
6枚能卖到88元
收益约18000元/亩
较常规大田种植翻了近一倍
抢“鲜”上市
节瓜这样种收益翻一倍
走进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西樵村的越冬节瓜大棚,瓜苗青葱翠绿,一个个长势喜人的“圆柱形翡翠”挂在藤蔓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传统节瓜一般会在冬至前后种下,而这一批新品种的越冬节瓜是在去年12月1日前后种下的,种植时间比传统节瓜要早20天左右。”西樵村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越冬节瓜也称“抢早型”节瓜,在2月中旬就能抢“鲜”上市,比传统节瓜上市时间要提前10天左右。
“在大棚里生长的越冬节瓜可以实现冬春淡季和春节档期上市,收益约18000元/亩,较常规大田种植翻了近一倍。”南沙区樵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梁润潮分享说,如果顺利的话,未来将会大规模发展这样的栽种模式和配套技术。
“西樵节瓜,个个都是顶呱呱!”现在,节瓜种植技术体系已经比较完善,让传统简易棚也能创造大收益。
“过去我们种节瓜论斤卖,现在按个定价供不应求。”梁润潮介绍,这段时间,精品礼盒装6枚瓜能卖到88元。
这批节瓜从2月中旬就陆续上市,将持续卖到5月,上市期长达3个月。
图片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博士研发
新品种4大优点特别明显
西樵村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首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西樵节瓜榜上有名。
三方共建大棚
西樵村为推进西樵节瓜产业更上一层楼,增加村民收入,牵头组织由东涌镇西樵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南沙区樵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三方共建“越冬节瓜设施生产技术示范”大棚。
2023年年底
西樵村首次采用大棚设施种植节瓜
继搭建越冬节瓜大棚后,西樵村落实新品种节瓜推广的第二年计划——引进良种
经多方研究决定,西樵村选择了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越冬节瓜新品种“翠玉3号”和“翠玉4号”,利用其早熟、丰产等优良特性,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
图片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据悉,该新品种由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乔燕春博士团队自2018年开始,历时6年研发而成。2024年冬季,在西桥村种植面积达30余亩,预计亩产量为3000公斤/亩。
“我们不仅追求产量,更注重品质与抗性平衡。”乔燕春介绍,经过严格的选择压力测试,翠玉4号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达到普通品种的1.4倍和1.2倍,瓜心腔小、肉质紧实、脆甜无渣,且耐储运,商品率高达97%。
图片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大棚种植越冬节瓜
会用到哪些“黑科技”呢?
为确保品种潜力充分释放,乔燕春科研团队创新研发了“三合一”栽培技术体系。
“三温三控”技术
通过“三温三控”系统,做到环境精准调控,实现育苗、生长、结果期的差异化温湿度管理。从培育壮苗、地膜保墒到防风补光,连人工授粉都是精细化操作。
中密度单行通风栽培技术
通过中密度单行栽培搭配智能引蔓,实现空间利用优化,光照利用率提升40%。从而保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每一条瓜藤都连有生长“引导线”。
植物补光灯
通过配置红蓝光补光设备,调节生长周期。上午红光促进营养生长,傍晚蓝光促进生殖生长,一般上午和傍晚使用较多。
图片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按乔博士的方法,我家3亩地年收入突破5万元。”示范户陈伯展示着他的种植日记:采用简易棚技术后,单株稳产5-7个标准瓜,最忙时两天采收一轮。
更难得的是,该品种实现了周年生产,春提早、秋延后加上越冬栽培,让收益周期大幅延长。
全国多地种植
8个优秀品种供参考
除广东外,海南、广西、浙江、湖北等全国多个地区适宜种植水果节瓜。
与广东西樵节瓜越冬栽培不同的是,浙江地区采取2月初早春大棚栽培、3~5月夏季露地栽培、7月初秋季大棚栽培等茬口种植,当地专家推荐翠星101、 粉星101两款节瓜。
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1、翠星10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2018年认定的杂交一代水果节瓜新品种。
外观与口感
果实长圆筒形,果皮深绿色带浅绿色梅花斑点,成熟后油亮无白粉。
果肉浅绿色,肉厚腔小,质地紧密,清香甜脆略带韧性,适合生吃、凉拌或烹饪,久煮不烂不变形。
谢花后10天左右的商品嫩瓜质量约500 g,长约25 cm,横径约6 cm。
谢花后40天左右的商品老瓜质量约2.5 kg,长约46 cm,横径约9 cm。
生长特性
主蔓第9节开始结瓜,侧蔓第2节结瓜,每3节一朵雌花,连续结瓜能力强。
生长周期短:春栽60天采收,夏秋栽50天采收,可连续采收60天。
抗病性强:高抗白粉病、霜霉病,抗枯萎病,病害风险低。
产量与适应性
平均亩产约6000公斤(90吨/公顷),适合浙江及长江流域露地或大棚种植。
果实耐储运,货架期长,适合远销市场。
2、粉星101
粉星101也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杂交一代水果节瓜新品种。
外观与口感
果实长圆筒形,表皮翠绿色带白绿色星点花斑,老熟瓜有白色蜡粉。
果肉嫩绿色,肉质细腻,甜香味明显,适合鲜食、凉拌或炖炒,烹饪后不缩水不变形。
生长特性
主蔓第7节开始结瓜,侧蔓第2节结瓜,每3节一朵雌花,结瓜更早、更密集。
耐热性好:抗高温能力强,夏季露地种植表现优异。
抗病性优: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抗枯萎病,病害防控压力小。
产量与适应性
平均亩产约8000公斤(120吨/公顷),产量高于翠星101,适合追求高收益的种植户。
同样耐储运,适合浙江及长江流域大棚或露地栽培。
甜仙子1号
该品种生长势强,早熟,抗病,第一雌花着生在7~14节,叶色浓绿,果实细长圆筒形,雌花开放后12~14天可采收。嫩瓜淡绿色有白斑,老瓜翠绿色有白斑,无蜡粉,单瓜质量嫩瓜约1千克、老瓜15~2千克,果实心腔极小,果肉致密脆甜,可生食、凉拌、素炒和煲汤,食用口感一流,春季栽培每亩产量约6000千克。
玉如意
该品种早熟,抗病,生长势极强,第一雌花节位在5~12节,果实细长圆筒形,开花后约15天可采收嫩瓜淡绿色有白斑,老瓜翠绿色有白斑、无蜡粉,果实心腔小,果肉致密脆甜,嫩老瓜均可上市,单瓜质量1~2千克,可生食、素炒和煲汤,口感一流,市场高端节瓜品种,春季栽培每亩产量6000千克左右。
甜仙子2号
该品种生长势极强,早熟,抗病,第一雌花着生7~14节。叶色浓绿,果实细长圆筒形,比甜仙子1号稍长,雌花开放后12~14天可采收。嫩瓜淡绿色有白斑,老瓜翠绿色有白斑,无蜡粉,单瓜质量嫩瓜约1千克、老瓜1.5~2千克,果实心腔极小,果肉致密脆甜,可生食、凉拌、素炒和煲汤,食用口感一流,春季栽培每亩产量6000千克左右。
华农1号
水果粉皮毛节瓜品种,早熟性好,移植后30天可以采收嫩瓜,来瓜早,转粉快,连续坐果能力强,肥水管理到位时亩产高达1万千克。
商品性好,色泽深绿,个体大小适中,老瓜长度20-22厘米,单瓜重2-3斤;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绿肉致密,口感爽脆,适合家庭消费。
适应性好,抗性强,耐热耐寒;嫩老瓜兼收,嫩瓜可当节瓜采摘,老瓜可当粉皮冬瓜销售。
适宜广州地区春植1月15日-4月15日,秋植7月15日-9月15日,其它地区请参考当地气候特点种植。
粤广
国内第一个集早熟、高产、优质与抗病于一身的优良品种。生长势强,早熟,坐果能力较强。瓜长约15.0cm,横径约60cm,肉厚约1.4cm。肉质滑致密,单瓜质量 400g左右。适应性广,从播种至始收春季约 67天、秋季约53天。平均产量可达 5070 千克/亩,适宜华南地区春秋两季栽培。注意轮作,适期播种,施足底肥。
粤宝
早熟品种,生长势强,抗病抗逆性强,分枝性强。叶片绿色。瓜圆筒形,皮色深绿,有光泽,被茸毛,无棱沟。单瓜质量 500g左右,瓜长16.0~18.0cm,横径 7.0cm 左右,肉厚约 1.5cm。品质好,肉质嫩滑致密,味微甜,耐贮运。一般产量达3500~4000 千克/亩。
在广州地区,从播种至始收春季 70-80天、秋季 40-45 天,延续采收期春季 45天、秋季 35 天,全生育期春季125天、秋季84天。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感疫病、枯萎病,田间表现抗逆性较强。
适宜华南地区春秋两季栽培。广州地区春植1月下旬至3月,秋植7-8月播种。
来源:长江蔬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