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痛风发作的源头,不在一顿大餐,而在三餐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早餐。很多人觉得早餐简单吃点没问题,不像中晚餐那么油腻、丰富,不会触发身体的过激反应。
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清晨是人体血液浓度最高的时候,经过一整夜脱水和代谢积累,尿酸浓度普遍偏高。
这个时间点吃错食物,直接推一把原本就悬在边缘的代谢系统,痛风发作往往就在清晨之后不久。真正懂得控制尿酸的人,是从早上第一口开始就有选择,而不是等关节疼了才开始“忌口”。
最常见的问题是早餐蛋白来源不对。有些人喜欢早上吃豆浆+油条,看起来像传统健康早餐,但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豆浆这一步已经踩雷。
豆类为高嘌呤植物蛋白,黄豆制品尤甚。在发酵、打磨期间,其所含嘌呤不但未降,反而升高。
一杯300毫升豆浆,嘌呤含量在60~70毫克之间,单次摄入没问题,但如果天天喝,尤其是在早上尿酸本来就高的状态下,会加重体内嘌呤代谢负担。
研究表明,痛风患者在空腹状态摄入高嘌呤植物蛋白,其尿酸波动幅度比饭后摄入高出约1.8倍。这是代谢机制决定的,不是营养学观点。
有人说豆腐行不行?豆腐嘌呤含量虽然低一些,但仍属于中高嘌呤食物。关键不在于多少毫克,而在于是否是持续摄入。
有数据显示,连续7天以豆腐为蛋白主食的痛风患者,其尿酸平均上升20μmol/L,而且这个升幅在没有其他高嘌呤食物参与的前提下发生。
说明即便是“健康豆制品”,也不能在早餐这个时间点高频率吃。尤其是配合碳水吃进去,比如豆腐脑配油饼、咸豆腐配白粥,这种组合容易让人体胰岛素短时间飙升,抑制尿酸排泄。
第二个要避开的东西是肉汤类早餐。有人习惯早上喝点鸡汤、骨头汤,说是暖胃补钙,但问题出在这类汤嘌呤非常高。
炖煮时长越久,肉类所含核苷酸分解便越为充分,进而释放出的嘌呤亦越多。一碗250毫升的鸡汤,嘌呤可以达到150~200毫克。
而在刚起床后喝下这类高嘌呤液体,吸收速度非常快,基本不经过任何延迟,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人体在早晨代谢最脆弱的时候收到这类刺激,肾脏排泄跟不上节奏,很容易在几个小时内让尿酸水平飙升。
骨头汤更复杂,含有一定量的胱氨酸、肌肽等与嘌呤代谢有协同作用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本身对健康无害,但会促进尿酸生成的酶活性增加,等于在痛风患者体内点了一个加速开关。
很多人吃着养生,其实是在给关节制造压力。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痛风患者在连续三天早餐摄入肉汤类液体的情况下,出现痛风前驱症状的比例提升至38.5%,远高于不摄入这类食物的人群。
第三类早餐雷区是含糖量高的精制面包、奶茶、甜饮料。这一类问题不在嘌呤含量,而在于糖分的代谢路径。
果糖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以直接提升体内尿酸生成的糖类。果糖在肝脏中被快速磷酸化,促进腺苷酸脱氨,从而加速嘌呤代谢并生成尿酸。
也就是说,摄入果糖越多,尿酸生成越快。甜面包、蛋糕、含糖豆奶、早餐奶等食品,表面看只是热量高一点,实质上是对痛风患者代谢结构的一次扰乱。
数据上也有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做过一个痛风饮食干预试验,短期摄入高果糖饮食(每日果糖摄入量超过50克)的人群中,尿酸平均升高幅度达到了36μmol/L,且在停用高果糖后仍持续维持高值状态至少48小时。
这说明高糖早餐的影响不是一顿就完,而是对整日尿酸稳态的破坏。特别是一些人习惯早上空腹喝甜豆奶、吃面包蛋糕,这种“轻食型早餐”对痛风患者毫无益处,甚至比传统高嘌呤食物更阴险。
讲完不该吃的,还得说说什么是痛风人群该主动去吃的早餐。
先说蛋类。鸡蛋、鸭蛋、鹌鹑蛋这类食物蛋白结构完整,但嘌呤含量极低,每100克鸡蛋嘌呤含量不到10毫克,是被广泛认可的低嘌呤蛋白来源。
早上吃一个水煮蛋或鸡蛋羹,既能提供优质蛋白,也不会引起尿酸飙升。并且,鸡蛋中的磷脂有益于胆固醇代谢的调节,这对痛风兼高脂血症人群亦有着积极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做过一项对比试验,将痛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早餐主食为全麦+鸡蛋,一组为米粥+豆浆+油条。
两周后第一组的尿酸水平下降平均为26μmol/L,第二组无明显变化。鸡蛋在控制尿酸方面的稳定性,是其他动物蛋白无法比的。这不是营养丰富的问题,而是代谢稳定的问题。蛋类不参与嘌呤代谢通路,是可以放心吃的。
还有一类适合早餐吃的,是乳制品。无糖酸奶、脱脂牛奶、奶酪都属于低嘌呤且含有乳清蛋白的食物。乳清蛋白中的一类成分——α-乳球蛋白,可以促进尿酸排泄。
并且乳制品中的钙离子与磷结合,有助于碱化尿液,减少尿酸在肾小管沉积,降低肾结石风险。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痛风诊疗指南》中明确建议,适量增加乳制品摄入,有助于尿酸控制,尤其推荐早餐时段食用。
但乳制品要避开含糖版本。无糖酸奶是首选,配合一些燕麦、亚麻籽、奇亚籽,可以增强饱腹感又不会干扰尿酸代谢。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在2021年完成的一项临床随访中,表明每天早餐摄入200ml无糖酸奶的痛风患者,其尿酸波动值明显低于非乳制品组,且有助于降低轻度高尿酸血症进展为痛风发作的风险。
回到生活层面,很多人觉得管住一顿早餐意义不大。但实际上,早餐是一天中代谢节律的起点。吃对了,后面的饮食更容易稳定,吃错了,不仅血糖起伏,尿酸也开始高波动。
很多人不是吃了多少海鲜才痛风,是在看似“健康”的早餐中悄悄累积了代谢失控的风险。真正有效的管理,是从清晨开始做减法,而不是从药物开始做对冲。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路哲.痛风病人饮食的护理进展[C]//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临床医学健康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石家庄市鹿泉人民医院;,2025:417-420.
来源:梁医生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