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引发抽搐,难道是得了癫痫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7:16 1

摘要:“孩子发烧到39℃突然浑身抽搐,这是得了癫痫?”近期不少家长在发热门诊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这种因高烧引发的抽搐,与癫痫是两种不同的情况,但二者确实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

“孩子发烧到39℃突然浑身抽搐,这是得了癫痫?”近期不少家长在发热门诊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这种因高烧引发的抽搐,与癫痫是两种不同的情况,但二者确实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

一 、高烧抽搐的医学表达是“高热惊厥 ”!

高热惊厥(febrile seizures, FS)是指体温高于或等于38.5℃且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它癫痫病因的惊厥,也是惊厥最常见的原因。高热惊厥通常发生在发热后24小时内,是在发热状态下出现的惊厥发作,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器质性、代谢性疾病。最新数据显示,FS的全球总人群发病率为2%~14%,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理论上,任何能引起高热的疾病都可能诱发特定年龄段儿童的热性惊厥。如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急性胃肠炎、出疹性疾病 (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尿路感染、非感染性发热疾病以及支原体感染等。这些疾病可导致儿童体温迅速升高,进而可能引发高热惊厥。此外,其发生还与儿童的年龄、遗传因素及脑成熟程度密切相关。这类疾病具体的临床表现有:

发热:体温通常在38℃以上,尤其在39℃以上的高热时更容易发生。

抽搐症状:可能出现头后仰、牙关紧闭、双眼上翻或凝视、双手握拳、四肢抖动 或僵直、口唇苍白或青紫、口吐泡沫、大小便失禁等。

意识丧失:发作时孩子可能会失去意识,表现为目光呆滞,大人呼唤时没有回应。

疲劳感:抽搐发作过后,儿童通常会感到极度疲劳,很快进入嗜睡状态。

二 、高热引发的惊厥和癫痫是不一样的!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其发作与体温无直接关联。癫痫的核心特征是反复、无诱因的异常放电,其发作形式远超民间刻板印象中的“抽搐”,包括全身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

全面性发作

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突然倒地、全身抽搐、意识丧失。

失神发作 (“小发作”):突然愣神、动作停滞,持续数秒(儿童常见)。

局灶性发作

运动性发作:单侧肢体抽动(中央前回受累)。

感觉性发作:幻嗅(颞叶)、幻视(枕叶)。

自动症:无意识重复动作(如咀嚼、搓手)。

高热引发的惊厥同癫痫的具体区别如下:

1、好发人群不同 高热惊厥通常好发于婴幼儿,6个月至5岁的儿童常会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癫痫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人群,儿童患者和老年患者较为常见。

2 、病因不同 高热惊厥可能是脑发育未成熟、遗传、发热等引起的;癫痫则与皮质发育障碍、头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3 、 症状不同 高热惊厥的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四肢僵直抖动等症状;癫痫患者在发病早期,不仅会失去意识,还可能会出现跌倒、全身抽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全身潮红、多汗、腹痛等症状。

三 、高热惊厥有可能发展为癫痫吗? 高热惊厥并不一定会发展为癫痫,但频繁的高热惊厥确实可能增加日后发生癫痫的风险。一般来说,具备以下危险因素2-3项,孩子发生癫痫的几率会较高:

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癫痫病史,孩子发生高热惊厥后转为癫痫的风险会增加。

惊厥发作次数:高热惊厥频繁发作,可能会对大脑神经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累积效应下,可能会增加日后发生癫痫的风险。此外若出现发热温度在38℃以下就发生惊厥的情况也需要关注!

惊厥持续时间: 如果高热惊厥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可能会增加癫痫的风险。


脑发育异常:存在脑发育异常的儿童,高热惊厥发展为癫痫的风险较高。

问 :孩子高热不退、出现热性惊厥, 家长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热性惊厥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以下措施: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孩子放在平坦、不易受伤的地板或床上,移除周围尖锐的东西,防止孩子在抽搐发作时发生跌落或受到二次伤害。解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孩子的头部偏向右侧,或让孩子保持右侧卧位,防止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02

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帮助降温。

03

观察记录: 尽量仔细观察孩子开始惊厥及结束的时间,以及孩子的表现等,以便向医生描述;有条件最好录下发作视频,以便医生了解实际发作情况。

04

及时就医: 家长可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指导,为抢救赢得时间,抽搐停止后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专家提醒 医生会通过患儿发作特征及病程区分单纯性、复杂性高热惊厥,并排查相关严重疾病,以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如果被确诊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医生还需通过脑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排除颅内感染、代谢紊乱等继发病因,并对复杂型患儿定期随访评估脑电活动及认知发育。


来源:上海助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