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经验 | 通州区120紧急救援中心:“三全工作法”锻造“急救先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7:04 2

摘要:为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通州区各级党组织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服务保障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和区委“11311”工作体系,立足大党建工作格局,筑牢坚强堡垒、发挥引领作用、深化品牌打造,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副中心共建共治共享。

编者按:为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通州区各级党组织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服务保障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和区委“11311”工作体系,立足大党建工作格局,筑牢坚强堡垒、发挥引领作用、深化品牌打造,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副中心共建共治共享。

“通州组工”特别推出“基层·经验”专栏,聚焦城市副中心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领域和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等重点工作,持续分享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通州区人口快速增长与医疗急救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急救站点布局不均衡、高峰时段响应延迟等问题逐渐显现。为破解这一难题,通州区120紧急救援中心党支部以“三全工作法”为核心,创新“党建+智慧急救”新模式,打造“急救先锋”服务品牌,实现急救服务响应速度、保障精度、覆盖广度有效提升。

全链条先锋引领:锻造院前急救铁军

实施先锋领航工程。以党员为先锋开展业务攻坚,设立5个党员示范急救车组,围绕规范现场处置、提升转运效率等关键环节,优化急救流程,带动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大幅缩短。建立“月考核、季分析”机制,将诊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病历书写准确性与完整性等6项核心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有效激发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急救业务能力。建立“理论培训+技能比武+实战演练”三维培养体系,组织开展“强基础、练技能”岗位大练兵12期,举办复杂场景急救演练18场次,通过标准化课程库建设、场景化技能竞赛、模块化应急演练三大载体,系统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完善质控闭环体系。建立“出车时效-救治规范-转运安全”三环质控机制,通过实施接警响应时间智能监控、电子病历三级审核等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等举措,推动急救单元平均响应时间缩短1.37分钟,实现急危重患者2分钟出车率达98%以上,电子病历甲级率100%。

全天候红色守护:构建生命保障网络

护航保障重大活动。随着副中心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各类重大活动持续增多,为满足高强度、高标准服务保障要求,党支部以“三预三查”全流程保障机制为抓手,建立保障预案、风险预演、事项预警防控体系,通过保障路线提前核查、急救设备运行检查、转运衔接流程督查实现动态闭环管理。推行“1+3+N”团队工作模式,1名党员骨干统筹指挥,配备医疗急救、设备运维、应急调度3类专业团队,联动N个保障点位形成网格化服务体系,2024年服务时长突破1500小时,实现185场活动保障“零差错”。建设智慧急救体系。打造全流程数字化急救网络,构建电子病历区块链平台,推进5G智能急救项目,配置集成多模态生命监测设备与远程会诊系统,实现患者生命体征等数据实时传输,为提前制定救治方案提供支撑,形成“上车即入院”的新型急救模式。完成全市首个北斗导航调度系统全域部署安装,全区13个急救站点32辆急救车全部配备“北斗+5G+AI”三位一体技术体系。创新非急救转运模式。依托市急救中心智能调度中枢,整合辖区医疗机构转诊需求、患者预约申报等数据,对跨院转诊、康复出院、定期透析等非急救需求进行智能分级与资源匹配,同步建立非急救与急诊资源协同机制,通过有效分流非紧急需求,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民生服务品质双提升。

全场景急救科普:筑牢全民安全防线

深入开展特色科普活动。以“救在身边”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广泛开展急救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活动。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宣传方式,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急救技能;以实践案例为主题,开展群众身边急救知识宣传,有效提升村(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开展AED使用与心肺复苏技能训练,打造科普进企业赋能安全生产项目,通过“理论讲解-技能演示-实操训练”的宣传培训方式,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赋能助力。打造双维教育传播网络。建立“线下实体+线上平台”传播矩阵,线下建设急救科普示教室,配置智能模拟人、创伤处理模型等专业教具,通过还原交通事故、心脏骤停等真实急救场景,结合多模态反馈系统实时纠正学员操作手法,实现从基础包扎到复杂伤情处置的沉浸式教学环境。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急救科普专栏”,推送急救知识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等内容,提升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通过线上科普打基础、线下实训强技能的递进式教育模式,构建起全民急救能力培育矩阵。

通州区120紧急救援中心党支部通过“全链条先锋引领”构建组织效能转化机制,依托“全天候红色守护”打造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借力“全场景急救科普”形成社会协同治理格局,实现“支部建在急救线、党旗插在救护车”,形成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的示范样本。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