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着急谈判的背后是到6月份美国大型零售商的库存就会消耗一空,甚至会影响到今年圣诞节的备货。除此之外,在中国的带领之下,一个月时间已经过去,特朗普所谓贸易协议没有和一个国家签订,甚至就最可能达成贸易协议的印度也没有消息了。
“加税时像土匪,谈判时像乞丐”——这句中国网民调侃,精准刺破美国对华政策的荒诞现实。
美国财长贝森特一边喊着“战略脱钩”,一边通过各种渠道“祈求”能够获得和中国谈判的机会;
美国着急谈判的背后是到6月份美国大型零售商的库存就会消耗一空,甚至会影响到今年圣诞节的备货。除此之外,在中国的带领之下,一个月时间已经过去,特朗普所谓贸易协议没有和一个国家签订,甚至就最可能达成贸易协议的印度也没有消息了。
那么这次中国之所以选择在瑞士和美国财政部长见面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之间的关税战是否真的出现了转机?
145%关税逼出的“瑞士急诊室”
根据媒体5月7日的最新报道,中国外交部网站披露,中国代表团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访瑞期间与贝森特会谈。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中国前往瑞士,不是为了和贝森特见面的,主要的目的是将要在5月12日至16日将赴法国,与法方共同主持第10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
和美国进行会面,可以说是捎带上的,毕竟美国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通过不同的渠道,多次向中国表达了想要进行谈判的想法,中国处于外交礼仪,也要见面和美方表达出中国的态度。
比如要在会面期间,告诉美国,要怎么样才能够和中国开启新一阶段的贸易谈判。如果美国做不到,那么关税战就持续下去吧。
同时,在海外的社交媒体上,亿万富豪投资者Paul Tudor Jones披露出,特朗普可能将把关税削减50%以此来换取和中国谈判的机会。
但是即使是这样中国也不一定会答应,即便特朗普政府采取行动,未来美国股市和美国债市可能依旧会创出新低。
中国的商务部也发布声明,中国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无论是打还是谈,中国都会坚决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个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也不容改变的。
换句话说,这场谈判和会面还没有开始,结果就已经注定,但是好处在于双方开始了第一接触。
截止到目前为止,关税战已经打到第五周,美国沃尔玛货架开始出现商品限购的现象。
谈判地点选得刁钻——瑞士既是永久中立国,又是WTO争端解决机制大本营。
这场“急诊式谈判”的价码早已明牌:美国想用关税砍半换中国重回谈判桌,中国要求美方先取消单边制裁再谈合作。
但是这都不是双方的底牌。
降税是解药还是毒药?
特朗普在5月6日记者采访时明确说过,不会用降低关税的方法来换取和中国谈判的机会。
因为在特朗普看来,加征关税是谈判的筹码,如果在谈判之前就将筹码丢掉,那么在谈判桌上,美国能够拿出什么来和中国进行谈判?
再者,将关税降低50%也不是中国想要的,中国要的是将关税降低到正常水平。
因为即便关税砍半,美国进口商成本仍比战前高72%。
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没有谈判之前就抛出“纺织业零关税”诱饵,看似显示出了很大诚意,但是对中国来说还不够。
因为在还没有开始会面时,美国又企图用台湾的问题当做谈判的筹码,这是中国万万不能接受的。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谈判没有赢家,只有止损——美国消费者暂时不用抢购天价胰岛素,中国无人机企业获得三个月关税缓冲期。
但台湾海峡的导弹运输舰,仍在提醒世界:经贸牌局底下压着地缘政治的炸药包。
新加坡学者李光耀二世说得精辟:“当中国能自产90%战略物资时,关税就成了行为艺术。”美国试图用降税换喘息,却不知中国正用谈判争取产业升级时间
历史总爱开玩笑:1947年关贸总协定在日内瓦诞生,78年后同样的城市见证全球贸易秩序崩塌。
这场荒诞剧最吊诡处在于,尽管会见的风声已经传出,中国民众声音是,不希望中国表现出软弱的外交,即使关税战打到底,也要将美国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这场在瑞士的会面,不是谈判的开始,而是外交礼仪的体现,更是中国给美国划红线的机会。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