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之广东——乒乓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8:01 2

摘要:乒乓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宋末元初时因为战乱原因,人们常常得一家老小逃入山中避难。因为粮食有限,只能靠挖采野菜勉强糊口,这期间就时常以常见且清香的野草鼠曲草(鼠壳草)果腹。人们把鼠曲草和糯米混合后碾成粉,制作成点心。因为制成后的点心呈现暗褐色,便称之为“

乒乓粿是潮汕地区的传统食品,历史悠久,是由潮汕的另一特色粿品“鼠壳粿”创新制作而来。

01

追本溯源

乒乓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宋末元初时因为战乱原因,人们常常得一家老小逃入山中避难。因为粮食有限,只能靠挖采野菜勉强糊口,这期间就时常以常见且清香的野草鼠曲草(鼠壳草)果腹。人们把鼠曲草和糯米混合后碾成粉,制作成点心。因为制成后的点心呈现暗褐色,便称之为“乌粿”,又称“鼠壳粿”。鼠壳草别名清明菜、田艾、鼠耳草等,乾隆《揭阳县志》记载“鼠麯,叶似马齿苋,多生田中,土人杂米粉作糗竹药”。《辞源》载:“鼠壳草,草名,又名鼠耳、无心草、香芋,北人称‘茸母’,可入药。古时民间以三月三日取鼠壳草汁和粉,作龙舌料,食之可避时气。”

02

名字由来

老婆饼里面没有老婆,棉花糖里面没有棉花,乒乓粿里面也没有乒乓球。清代,揭阳一位厨师,改良了鼠壳粿的制作方法,改用“槟醅麸”做馅,加进芝麻、橙糕等佐料,并用腐膜垫底制作,且改名为“槟醅粿”。那么为什么后来又被叫做乒乓粿呢?其实这也有两种说法。

一是制作槟醅麸时,需要用糯米在鼎中爆炒,或是经过焗炉焗热膨胀,这期间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和打乒乓球的声音如出一辙,因此被人们称为乒乓粿;另一说法是,随着槟醅粿逐渐声名远播,有不少外地人路过揭阳时会买一些品尝,由于听不懂当地话,“槟醅粿”的发音在他们看来与乒乓粿相似,并且这个名字朗朗上口,易写易记,于是“乒乓粿”这个说法逐渐传播开来,原本的名字槟醅粿反而鲜为人知。

03

制作工序

乒乓粿以鼠壳草为主要原料,配以糯米粉、槟醅麸、葱油、白糖、橙糕、芝麻、陈皮等材料料,经过粿坯、粿馅、腐膜、手工、蒸制等工序制作而成。首先是粿皮的制作:将糯米浸泡后磨成浆,控去水粉只留下米粉,加入油揉搓备用。将搓好的一团面料用棒子捶打,然后将捶打好的面料揉成一条直线,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再用擀面杖把小块压成薄薄的一小张,粿皮制作就完成了。

之后便是馅料的制作,传统馅料有白砂糖、芝麻、花生、槟醅麸、葱珠油等,也可以加入虾米、香菇等。用鼎将连壳糯米炒熟,再将烤熟的连壳糯米碾磨成粉末,加入糖粉、切碎的熟花生、炒香的芝麻及橙糕等,混合成馅料。随后将馅料包入粿皮中,捏成扁圆形,最后放入蒸锅中蒸制十几分钟就完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美食地图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