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30日,大众汽车集团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布。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共销售汽车达21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0.9%;营业收入达755亿欧元,同比增长2.8%;但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36.9%至29亿欧元,息税后利润为21.8亿欧元,同比下跌40.
转型路上的"成长烦恼"
文|张佳敏
编辑|左茂轩
4月30日,大众汽车集团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布。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共销售汽车达21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0.9%;营业收入达755亿欧元,同比增长2.8%;但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36.9%至29亿欧元,息税后利润为21.8亿欧元,同比下跌40.6%。
“我们的电动车正在赢得市场,但这份成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Arno Antlitz,点出了这家汽车巨头当下的处境。
大众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销量增长与利润压力并存,区域市场表现分化明显。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既展现了当下传统车企转型的阶段性成果,也揭示了行业变革中的深层挑战。
01 全球业务:电动浪潮下的“冰与火之歌”
翻开大众的第一季度成绩单,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在西欧电动车市场的亮眼表现。
在西欧地区,大众纯电动车型订单同比激增64%,占总订单量的20%以上,ID.7旅行版、奥迪Q6 e-tron等新车型持续热销。这直接推动西欧未交付订单攀升至近100万辆的历史高位。
然而,这份喜悦背后也藏着隐忧。
虽然集团整体销售收入增长2.8%至755亿欧元,但3.7%的运营利润率较上年同期明显下滑。
细究原因,一方面是高企的转型成本——仅重组费用就达11亿欧元;另一方面则是电动车业务本身的盈利特性,正如Arno Antlitz坦言:“每五辆售出的新车中就有一辆是纯电动,这给我们的业绩带来了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面向不同价位区间市场的业务板块的表现差异显著。
具体而言,核心品牌(大众、斯柯达、西雅特等)销量同比增长2.7%至122.4万辆,销售收入增长8%至353.4亿欧元,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但由于纯电动汽车(BEV)占比提升及特殊项目拖累,营业利润大幅下降至11.18亿欧元,利润率从6.4%降至3.2%。
高端品牌集群(奥迪、宾利等)销量增长14%至27.7万辆,销售收入上升12.4%至154.31亿欧元,产品组合优化部分抵消了碳排放条款成本,营业利润微增至5.37亿欧元,利润率小幅提升至3.5%,转型成效初显但仍面临盈利压力。
而运动豪华品牌(保时捷、兰博基尼等)销量下滑8.5%至6.5万辆,销售收入下降4%至78.19亿欧元,主要受中国市场疲软和研发成本攀升影响,营业利润锐减至6.78亿欧元,利润率从14.8%下滑至8.7%。
这种分化,反映出大众在平衡不同品牌战略时面临的复杂局面。
02 中国市场:转型阵痛中的战略抉择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大众正经历着转型过程中最严峻的考验。
数据显示,一季度大众在华销量同比下滑7.1%至64.41万辆,更值得警惕的是,纯电动车在华交付量下滑至37%,与欧洲市场113%的增速形成强烈反差。
深入分析可见,这种下滑并非简单的市场波动所致。随着本土新能源品牌的崛起,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一方面,传统主力车型正遭受比亚迪、吉利等本土品牌的冲击;另一方面,大众虽然凭借ID.系列在电动市场取得一定进展,2024年实现了17%的增长,但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萎缩至8.3%。
面对挑战,大众启动多管齐下的转型战略:一方面通过本地化研发强化产品竞争力,大众宣布2025-2027年将推出40款新车型,超半数电动化车型,并计划到2030年再推30款纯电车型。
另一方面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自2024年起,集团已启动大规模重组,旗下保时捷、斯柯达、CARIAD累计裁员1.4万人。
同时,大众正在尝试通过多元化策略应对挑战。其移动服务业务板块在2025年一季度贡献了9亿欧元利润,显示电动车型销量扩张带动衍生服务收益提升,为集团提供转型期的现金流缓冲。
在技术领域,CARIAD部门收入增长33%,重点开发本土化智能驾驶系统。大众还积极与地平线、小鹏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强化技术竞争力。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消费者偏好快速转向智能电动产品,本土品牌凭借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崛起。对大众而言,能否在保持燃油车基本盘的同时,加速电动化转型并提升智能化水平,将决定其能否在这个至关重要的市场重振雄风。
03 未来之路:在变革中寻找平衡点
展望2025年,大众管理层给出了相对谨慎的预期:销售收入增长不超过5%,运营利润率目标区间5.5%-6.5%。这份保守的指引背后,是对行业变革深度的清醒认知。
从战略布局来看,大众正在多个维度寻求突破。投资比率计划从当前的12%-13%逐步降至2027年的10%,显示出向精益运营转型的决心;340-370亿欧元的净流动性储备,则为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充足缓冲。Arno Antlitz强调的“控制可控因素”,正是这种战略思路的集中体现。
然而,前方的挑战不容小觑。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波动、各国排放法规的趋严,都在增加转型的复杂度。
这场转型没有现成的路线图,但大众的选择将不仅影响其自身命运,也为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提供重要参照。正如Arno Antlitz所言:“我们要用竞争力的成本基础来支撑丰富的产品线。”在变革的时代,这种平衡或许正是成功的关键。
来源:凤凰网汽车